冈仁波齐:人生的每一个选择都算数
前几天,有人推荐我去看一部新出的影片——《冈仁波齐》,她的荐语是“这是一部关于信仰的纪录片。”
其实,她不是第一个向我推荐的人也绝不是第一个在我还未看之前就把影片内涵剧透给我的人。事实上,在看电影之前,我已经被那些自来水们剧透了一脸。
但重点是即便我提前知道了发生在朝圣路上的事情,可当那些情景、那些细节真的出现在眼前的时候,我依然感受到了震撼。
这一群有着信仰、纯粹而努力的人,把人生的每一次选择都选的很果断,每一步都踏得实实的,没有哪一步是妥协、凑合过的。
开
始
在这场朝圣的路程中,每个有都有自己想要开始的理由:
有人是为了完成已逝之人的心愿,有人是为了让自己的人生不再遗憾,有人是为了消除自己的业障,也有人的想法更单纯一些,就是为了给家人祈福,而那个小孩子则是因为家里无人照顾,只能选择和父母一起上路。
但无论如何,从决定上路的那一刻,他们就开始了全力以赴的准备:杀了家里的牛羊做朝圣用的围裙、全家围在一起准备粮食、被褥、砍下树木做柴火和朝圣用的木板、准备替换的鞋子衣物,当然最后还要有一辆车。
而给我印象最深的也就是这辆车,因为在最初的时候,我以为这是一辆代步工具,可当尼玛扎堆(男主角)把车开走的时候,我才发现这辆车真的就只是为了拉物资,这群朝圣的人也真的就在家门口磕起了长头。
他们的这条路一旦选择开始就意味着未来的每一步都要如此走过。
得
到
朝圣的人中有一名孕妇,她之所以选择朝圣是因为她肚子里的小宝宝会在当年出生,而当年也是冈仁波齐的生日,是一个有福之年,她要给未出生的宝宝祈福。
在他们上路不久的一天晚上,她突然肚子痛的厉害,没错,她要生产了。于是,整个团队的人赶紧起来,并让尼玛先把她送到医院,在医院的时候,她生下一个男宝宝,所有的人都为她感到高兴。
这是这条路程上的一个喜悦的收获,一个不断支撑前行的希望,突然就降临在身旁,告诉自己这个坚持很正确,很有价值,继续努力吧!
平
凡
在路上的时候,他们的那辆车被突来的车祸毁了,无法继续为这群人承担运输的功能,而这个时候,他们也已经无法回头。于是,他们就拉着这辆破车上路了。
男人们在前面拉车,女人们继续磕长头,走过一段路程后,男人们把车放在一边,返回刚刚的起点继续磕回来,而他们就这样“拉一段、走回去、磕一段”的走到了布达拉宫。
他们的这一路有欢乐的舞蹈、有苦闷的追诉、更有自然美好的馈赠与疯狂的雨雪,但这也就是我们最平凡不过的一生:有好有坏,遇到困难也只能并必须的走下去。
失
去
从布达拉宫离开后,他们的路程还要继续,只要再坚持一下就可以到达目的地了。但这个时候,尼玛的叔叔却在一个寒冷的晚上去世了,他死在了圣山的脚下,他没能完成自己的心愿:不留遗憾的,亲自的,朝圣。
其实,在白天磕长头的时候,就已经可以看出他的状态不好了,走路不像之前那般稳、有点儿颤颤巍巍的,就当真像是一个老头。看这儿的时候,我甚至有一点儿感知到了死亡的气息。
记得以前曾听老人们说起:像他们这种老骨头对死亡的感知是很强的。如果老人们说的是真的而尼玛的叔叔也恰巧符合这一定律,那是否说明他在明知自己会留有遗憾、会失去的前提下,仍旧坚持了自己选择,坚持磕完自己最后的一个长头。
答案不得而知,却值得我们思考:是否要因为可能的失去而放弃自己的选择?
结
束
电影以夜晚的祷告作为结束,并没有明确的告诉观众他们究竟是否完成的了朝圣。
我觉得这个结尾的处理真的很聪明,他没有把人们的目光紧紧的锁在结果,而是鼓励人们重视过程。所以,这一条朝圣之路并不是简简单单的宗教信仰的问题,而是人生信仰与选择的问题。
我们现在人常常喜欢在选择之前,把未来会出现的种种结果用数列计算的方法多方对比,每选一次就要算一次,千方百计的要选择那个最优的结果,却总是在万般考量中离最初的目标越来越远。
而这群人的朝圣之路就是在告诉我们:计算未来只是在预估困难,与其提前把困难放在眼前不如踏踏实实的选、脚踏实地的走。
更多信息关注公众号:可可叨叨
其实,她不是第一个向我推荐的人也绝不是第一个在我还未看之前就把影片内涵剧透给我的人。事实上,在看电影之前,我已经被那些自来水们剧透了一脸。
但重点是即便我提前知道了发生在朝圣路上的事情,可当那些情景、那些细节真的出现在眼前的时候,我依然感受到了震撼。
这一群有着信仰、纯粹而努力的人,把人生的每一次选择都选的很果断,每一步都踏得实实的,没有哪一步是妥协、凑合过的。
开
始
在这场朝圣的路程中,每个有都有自己想要开始的理由:
有人是为了完成已逝之人的心愿,有人是为了让自己的人生不再遗憾,有人是为了消除自己的业障,也有人的想法更单纯一些,就是为了给家人祈福,而那个小孩子则是因为家里无人照顾,只能选择和父母一起上路。
但无论如何,从决定上路的那一刻,他们就开始了全力以赴的准备:杀了家里的牛羊做朝圣用的围裙、全家围在一起准备粮食、被褥、砍下树木做柴火和朝圣用的木板、准备替换的鞋子衣物,当然最后还要有一辆车。
而给我印象最深的也就是这辆车,因为在最初的时候,我以为这是一辆代步工具,可当尼玛扎堆(男主角)把车开走的时候,我才发现这辆车真的就只是为了拉物资,这群朝圣的人也真的就在家门口磕起了长头。
他们的这条路一旦选择开始就意味着未来的每一步都要如此走过。
得
到
朝圣的人中有一名孕妇,她之所以选择朝圣是因为她肚子里的小宝宝会在当年出生,而当年也是冈仁波齐的生日,是一个有福之年,她要给未出生的宝宝祈福。
在他们上路不久的一天晚上,她突然肚子痛的厉害,没错,她要生产了。于是,整个团队的人赶紧起来,并让尼玛先把她送到医院,在医院的时候,她生下一个男宝宝,所有的人都为她感到高兴。
这是这条路程上的一个喜悦的收获,一个不断支撑前行的希望,突然就降临在身旁,告诉自己这个坚持很正确,很有价值,继续努力吧!
平
凡
在路上的时候,他们的那辆车被突来的车祸毁了,无法继续为这群人承担运输的功能,而这个时候,他们也已经无法回头。于是,他们就拉着这辆破车上路了。
男人们在前面拉车,女人们继续磕长头,走过一段路程后,男人们把车放在一边,返回刚刚的起点继续磕回来,而他们就这样“拉一段、走回去、磕一段”的走到了布达拉宫。
他们的这一路有欢乐的舞蹈、有苦闷的追诉、更有自然美好的馈赠与疯狂的雨雪,但这也就是我们最平凡不过的一生:有好有坏,遇到困难也只能并必须的走下去。
失
去
从布达拉宫离开后,他们的路程还要继续,只要再坚持一下就可以到达目的地了。但这个时候,尼玛的叔叔却在一个寒冷的晚上去世了,他死在了圣山的脚下,他没能完成自己的心愿:不留遗憾的,亲自的,朝圣。
其实,在白天磕长头的时候,就已经可以看出他的状态不好了,走路不像之前那般稳、有点儿颤颤巍巍的,就当真像是一个老头。看这儿的时候,我甚至有一点儿感知到了死亡的气息。
记得以前曾听老人们说起:像他们这种老骨头对死亡的感知是很强的。如果老人们说的是真的而尼玛的叔叔也恰巧符合这一定律,那是否说明他在明知自己会留有遗憾、会失去的前提下,仍旧坚持了自己选择,坚持磕完自己最后的一个长头。
答案不得而知,却值得我们思考:是否要因为可能的失去而放弃自己的选择?
结
束
电影以夜晚的祷告作为结束,并没有明确的告诉观众他们究竟是否完成的了朝圣。
我觉得这个结尾的处理真的很聪明,他没有把人们的目光紧紧的锁在结果,而是鼓励人们重视过程。所以,这一条朝圣之路并不是简简单单的宗教信仰的问题,而是人生信仰与选择的问题。
我们现在人常常喜欢在选择之前,把未来会出现的种种结果用数列计算的方法多方对比,每选一次就要算一次,千方百计的要选择那个最优的结果,却总是在万般考量中离最初的目标越来越远。
而这群人的朝圣之路就是在告诉我们:计算未来只是在预估困难,与其提前把困难放在眼前不如踏踏实实的选、脚踏实地的走。
更多信息关注公众号:可可叨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