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的80、90后
80、90后出生时刚好赶上了中国计划生育最严的年份,在“只生一个好,政府来养老”的宣传口号下,一个个的我们就成了独生子女。一出生我们身上就聚焦了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所有宠爱与希望。
学生年代
中国父母向来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美好愿望,特别是我们父母这一代,他们多半是60后,他们经历了大饥荒,他们幼年受到了各种物质贫乏带来的苦难。这种幼年时期的苦难带给他们一生都摆脱不掉的在物质上的不安全感。在这种不安全感下,他们及其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吃这份贫穷苦头。于是,从我们很小的时候起,父母就恨不得把我们个个都培养成精英,不断的拿我们与隔壁的小明做比较,为什么小明考了100分而自己只考了50分?我是不是又让父母丢脸了?回去后怎么面对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期望?
幼年时候和学生时代,我们在各种比较中渡过,因为我们背负着太多人的希望,我们很是焦虑,生怕因为自己是个学渣而辜负了所有的人。
工作年代
终于,我们寒窗苦读考上了大学,在大学放任了4年自己的青春后,当拿着行李走出校园以后,这个时候的我们不光有焦虑更有深深的迷茫。面对社会,拿着一纸文凭,我们发现工作是如此难找。那些有背景的同学的工作都那么体面光鲜,而自己还不如工地上的民工吃香。于是,有些人被迫再回学校考研了,有些人则跌跌撞撞找到了工作。这时候,命运彻底把一个起跑线的我们分成了有背景的高富帅和没背景的屌丝以及考研党和公务员。突然有一天,你下铺那个整天就知道打游戏的小王在创业了,那个有个好爹的白富美到处旅行,那个在大学油嘴滑舌的小油在公务员体系混的如鱼得水……在看看自己,住在合租房,挤着公交车,拿着月光的薪水,我们在北上广深耗费自己的青春和身体,但却换不来这个城市的一个安身之地。“回不去的家乡,容不进去的城市”是我们这代人的真实写照。而毕业后造成这一切的不同有时候并不是因为我们的不努力,而是家庭、命运、性格等等造成的结果,我们在短时间内无能为力,我们只能眼看着这种差距不断拉大,大到同一宿舍的我们终究成了不同的阶层。
房子
房子的意义是什么?在我们这一代,房子是进入婚姻最基本的门槛。为了子女的终身幸福,虽然买不起北上广深的房,我们和我们的父母在尽全力让自己在老家有个窝。父母拿出大半辈子的积蓄付了首付,我们当上了“幸福”的房奴。有时候想想,有个自己的小窝是连动物都有的权利,而有着高等教育过着现代文明生活的我们,为啥有个小窝确是那么的艰辛?这到底是社会的进步还是倒退?而对于那些还没资格成为房奴的人来说,这种心到处飘,没有安身之处的焦虑可想而知。
婚姻
我们早已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有些人兜兜转转却还没找到那个携手走一生的人,于是成了父母最担忧的大龄剩女和剩男。每年过年,七大姑八大姨马不蹄停的给你安排相亲会面,这时候的婚姻谈的不是感情而是各种条件,你心理无数次抗拒但你又不得不接受。在各种压力下,我们的婚姻开始了妥协,我们在心理权衡,或许七姨介绍的那个男孩应该还不错,虽然不是我喜欢的类型但条件特别好啊。而那些还不肯妥协还在寻找Mr.Right和Mrs.Right的人,父母,亲戚,社会甚至自身带来的种种压力,也让他们的单身生活并不洒脱。
已经进入婚姻生活的那部分人,因为房子、车子、孩子、家务等等也是问题不断。80、90后的我们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有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当两个有个性的我们在一起生活时,因为各种不同或者因为谁洗碗而不断的争吵。曾经纯情的时光被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消耗殆尽。特别是在有小孩后,各种家庭矛盾简直不要太多。原本,你最开始只是想和这个人岁月静好,走进婚姻后,才发现根本没有岁月静好,有的只是一地鸡毛。
育儿
世界很奇妙,我们曾经做小孩的时候讨厌父母拿我们和隔壁小明比较。如今,自己成为父母了,我们拿自己的小孩和小区的小孩比较。那谁去上书法班,舞蹈班啦,我家的是不是要跟上节奏,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啊。改明儿,我也去给我娃报个钢琴班、奥数班,钢琴班。终于,我们还是成了焦虑的父母…….
最后,我真心期望,不管此时此刻的你处在何种焦虑,愿你闯荡社会多年后,归来仍是少年。
学生年代
中国父母向来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美好愿望,特别是我们父母这一代,他们多半是60后,他们经历了大饥荒,他们幼年受到了各种物质贫乏带来的苦难。这种幼年时期的苦难带给他们一生都摆脱不掉的在物质上的不安全感。在这种不安全感下,他们及其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吃这份贫穷苦头。于是,从我们很小的时候起,父母就恨不得把我们个个都培养成精英,不断的拿我们与隔壁的小明做比较,为什么小明考了100分而自己只考了50分?我是不是又让父母丢脸了?回去后怎么面对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期望?
幼年时候和学生时代,我们在各种比较中渡过,因为我们背负着太多人的希望,我们很是焦虑,生怕因为自己是个学渣而辜负了所有的人。
工作年代
终于,我们寒窗苦读考上了大学,在大学放任了4年自己的青春后,当拿着行李走出校园以后,这个时候的我们不光有焦虑更有深深的迷茫。面对社会,拿着一纸文凭,我们发现工作是如此难找。那些有背景的同学的工作都那么体面光鲜,而自己还不如工地上的民工吃香。于是,有些人被迫再回学校考研了,有些人则跌跌撞撞找到了工作。这时候,命运彻底把一个起跑线的我们分成了有背景的高富帅和没背景的屌丝以及考研党和公务员。突然有一天,你下铺那个整天就知道打游戏的小王在创业了,那个有个好爹的白富美到处旅行,那个在大学油嘴滑舌的小油在公务员体系混的如鱼得水……在看看自己,住在合租房,挤着公交车,拿着月光的薪水,我们在北上广深耗费自己的青春和身体,但却换不来这个城市的一个安身之地。“回不去的家乡,容不进去的城市”是我们这代人的真实写照。而毕业后造成这一切的不同有时候并不是因为我们的不努力,而是家庭、命运、性格等等造成的结果,我们在短时间内无能为力,我们只能眼看着这种差距不断拉大,大到同一宿舍的我们终究成了不同的阶层。
房子
房子的意义是什么?在我们这一代,房子是进入婚姻最基本的门槛。为了子女的终身幸福,虽然买不起北上广深的房,我们和我们的父母在尽全力让自己在老家有个窝。父母拿出大半辈子的积蓄付了首付,我们当上了“幸福”的房奴。有时候想想,有个自己的小窝是连动物都有的权利,而有着高等教育过着现代文明生活的我们,为啥有个小窝确是那么的艰辛?这到底是社会的进步还是倒退?而对于那些还没资格成为房奴的人来说,这种心到处飘,没有安身之处的焦虑可想而知。
婚姻
我们早已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有些人兜兜转转却还没找到那个携手走一生的人,于是成了父母最担忧的大龄剩女和剩男。每年过年,七大姑八大姨马不蹄停的给你安排相亲会面,这时候的婚姻谈的不是感情而是各种条件,你心理无数次抗拒但你又不得不接受。在各种压力下,我们的婚姻开始了妥协,我们在心理权衡,或许七姨介绍的那个男孩应该还不错,虽然不是我喜欢的类型但条件特别好啊。而那些还不肯妥协还在寻找Mr.Right和Mrs.Right的人,父母,亲戚,社会甚至自身带来的种种压力,也让他们的单身生活并不洒脱。
已经进入婚姻生活的那部分人,因为房子、车子、孩子、家务等等也是问题不断。80、90后的我们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有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当两个有个性的我们在一起生活时,因为各种不同或者因为谁洗碗而不断的争吵。曾经纯情的时光被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消耗殆尽。特别是在有小孩后,各种家庭矛盾简直不要太多。原本,你最开始只是想和这个人岁月静好,走进婚姻后,才发现根本没有岁月静好,有的只是一地鸡毛。
育儿
世界很奇妙,我们曾经做小孩的时候讨厌父母拿我们和隔壁小明比较。如今,自己成为父母了,我们拿自己的小孩和小区的小孩比较。那谁去上书法班,舞蹈班啦,我家的是不是要跟上节奏,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啊。改明儿,我也去给我娃报个钢琴班、奥数班,钢琴班。终于,我们还是成了焦虑的父母…….
最后,我真心期望,不管此时此刻的你处在何种焦虑,愿你闯荡社会多年后,归来仍是少年。
![]() |
请关注我的微信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