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食记「四」
“扬州是吃得好的地方。这个保你没错儿。北平寻常提到江苏菜,总想着是甜甜的腻腻的。现在有了淮扬菜,才知道江苏菜也有不甜的;但还以为油重,和山东菜的清淡不同。其实真正油重的是镇江菜,上桌子常教你腻得无可奈何。扬州菜若是让盐商家的厨子做起来,虽不到山东菜的清淡,却也滋润,利落,决不腻嘴腻舌。不但味道鲜美,颜色也清丽悦目。”朱自清笔下的淮扬菜,像一幅清丽的画卷,时光荏苒,可扬州的味道始终没变。
品尝扬州菜,有一样东西的味道渗透在各式各样的菜肴里,那就是虾籽酱油。过去的人们会买新鲜的虾籽和上好的酱油自己熬制。买回的虾籽用清水洗净,死的虾籽就会漂走,控干水份备用。酱油熬开,撇净浮沫,倒入虾籽,加上酒和糖,这时候火候就很讲究了,要介于旺与不旺之间,旺则沸溢,不旺虾籽又熬不熟,虾籽的鲜味和酱油的酱香味混合成鲜美的气息,也成就了淮扬菜清爽又浓郁的味道。当然现在大概很少人亲手熬制虾籽酱油了,扬州本地的品牌三和四美就有出产,在北京的南货商店可以买到,或者网购,再或者去扬州的时候带上一两瓶,价格不贵,凉拌炒菜都适宜。
来到扬州,最幸福的莫过于品尝扬州的早茶,在我看来,这比吃一切大餐还有兴味。虾籽酱油拌面、三鲜馄饨、各式面条、包子、蒸饺、烧卖,只要有用到酱油的地方,一律用当地产的虾籽酱油,咬开一口,可以看到散落的虾籽,那就是鲜味的来源。




这次的午餐在一家扬州本地人很喜欢去的餐厅,叫做“吃品芝麻锅”,虽然名字叫锅,但却并不是火锅店,而是一家专营当地家常菜的餐厅,价格不贵,味道又适口。
点了蛋黄锅巴、雪菜小黄鱼、洞庭蚕豆、回锅肉、文思豆腐汤。蛋黄锅巴是我的最爱,酥脆,蛋黄味十足,夹杂着小葱的清香,下酒或只是吃着解闷儿都很好。这一餐一共花了100多元,人均三、四十元就能美美的吃一顿,属于性价比超高,而且值得反复品尝的地方。





“望江南”我已经去了好几次了,这家餐厅在扬州当地属于稍微有点档次的地方,适合朋友聚餐和商务宴请,菜品的质量比较平均,环境也还不错,只是在我看来,菜的品种偏少,服务质量也还有提升的空间。
很意外,这一餐我最喜欢的几道菜竟然都是素菜,凉拌萝卜苗酸甜爽口,沁人心脾,炒红苋菜和白灼空心菜都酥软适口,原来这家店的素菜大多是自己种植的,在北方很少能吃到这么顺口的小青菜,南方的水土将这些植物滋养的温润而酥软,让人禁不住咬一口。
期待已久的大烧马鞍桥让人有点失望,大烧马鞍桥一定要用大条的鳝鱼,这道菜里面搭配的五花肉火候不够,烧制也不够入味,好在鳝鱼还算新鲜,但是比起北京玉华台的同款菜肴,差距很大,胜在便宜不少。
这一餐八个人消费1000元,人均一百多元,性价比也算不错了。













这一期的最后仍然留给著名的梗子街大酒店,这大概是我在扬州吃饭频率最高的餐厅了,因为它离毛毛的小院很近,价格十分便宜,味道也实在是好。据说老板是安徽人,以烹饪安徽菜和淮扬菜为主,其实,我觉得老板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譬如菠萝咕咾肉是粤菜;水煮鱼是川菜;咸肉炖河蚌是淮扬菜、而青椒炒肉丝、干炸带鱼、红烧肥肠则是家常菜了。吃了这么多次,老板依然带会给我们惊喜,从来没有烹饪失手的时候,又时不时会品尝到新的菜肴,我想再去扬州,我还会照旧光顾梗子街大酒店,而这家店,也如同一个传奇,在我和小伙伴之间口口相传,频繁光顾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