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评论之二:魏尔伦《白色的月》
白色的月
(法)魏尔伦
白色的月
照着幽林,
离披的叶
时吐轻音,
声声清切:
哦,我的爱人!
一泓澄碧,
净的琉璃,
微波闪烁,
柳影依依——
风在叹息:
梦罢,正其时。
无边的静
温婉,慈祥,
万丈虹影
垂自穹苍
五色映辉……
幸福的辰光!
(梁宗岱 译)
如果你喜欢象征派的诗歌,你会惊异人的情感体验和对生活的认知可以以这种方式来表达,从波德莱尔到魏尔伦,再到兰波和马拉美,法国在象征派的诗歌宝座上安上了几颗璀璨的星星,他们闪耀而又离奇,让我们欣喜而又害怕,静谧可以到死寂,激烈可以至重生,任何事物可以成为诗人的情感组成,而任何事物又可以变成自身所不是,却又必然是的境界。象征派的诗歌正是需要我们在内心完全属于自我的时候,在彻底清醒而完全沉醉的时候,用整个内心去体验。安静、炽热、忧伤、死亡、孤独、狂妄……我们不能够直接读到,然而,你会发现,它们已经在诗歌的任何的缝隙中,在我们的每处血脉中蔓延开来。
不过,波德莱尔充满了邪恶,兰波和马拉美越来越晦涩难懂,只有魏尔伦更接近于我们普通人。我是通过那首《秋歌》而关注他的,这首《白色的月》和《秋歌》步调相似,不多的诗行,不长的诗句,不多的内容,以我们熟悉之景,运思成了一种内心情感,你可以察觉诗人的“跳跃”,微微带着伤感的情愫在此景中的变化。这种“白色的月”之下的景色正是美而忧伤的事物,想到“爱人”纵使“叹息”的风也变得温柔可爱。“梦吧,正是时候”,在这景象之中诗人感到了周围之景所触动的不仅仅是外在的景致所引起的对景本身的感情投射,而是它渐渐倾注于自己的爱人身上。在想到睡梦中的爱人之后,诗人体验到的是“无边的静,温婉,慈祥”,以致于“万丈虹影,垂自苍穹,五色辉映……”,诗人进入了一种梦幻的状态!
这种状态为何是“幸福”的呢?诗人没有体验到了一种简单的、本来幸福的幸福,而是通过化成了此景,在对爱人的思念中“创造”了这个“幸福的辰光”。所以诗人依然是不幸福的,但是诗人又是幸福的,因为在此情此景的转换中心中的那个人,一直不断。从诗歌结构来说,“哦,我的爱人”,“梦吧,正是时候”,“幸福的辰光”,分别夹杂景物之中,我们得以窥见诗人的内心,如何变化,如何觉知。然而诗歌是否有何除此之外的延伸象征,我们只有误读或者诉诸考证,这不是我“读”或者“思”此诗的目的。对于我们读诗的人来说,我们可否体验到比我们真实体验更多的东西?这是个矛盾,然而完全没有必要解决它。
兰波说魏尔伦是“疯癫的童贞女”,也是,魏尔伦的诗歌只有“魏尔伦”才能写出。
(法)魏尔伦
白色的月
照着幽林,
离披的叶
时吐轻音,
声声清切:
哦,我的爱人!
一泓澄碧,
净的琉璃,
微波闪烁,
柳影依依——
风在叹息:
梦罢,正其时。
无边的静
温婉,慈祥,
万丈虹影
垂自穹苍
五色映辉……
幸福的辰光!
(梁宗岱 译)
如果你喜欢象征派的诗歌,你会惊异人的情感体验和对生活的认知可以以这种方式来表达,从波德莱尔到魏尔伦,再到兰波和马拉美,法国在象征派的诗歌宝座上安上了几颗璀璨的星星,他们闪耀而又离奇,让我们欣喜而又害怕,静谧可以到死寂,激烈可以至重生,任何事物可以成为诗人的情感组成,而任何事物又可以变成自身所不是,却又必然是的境界。象征派的诗歌正是需要我们在内心完全属于自我的时候,在彻底清醒而完全沉醉的时候,用整个内心去体验。安静、炽热、忧伤、死亡、孤独、狂妄……我们不能够直接读到,然而,你会发现,它们已经在诗歌的任何的缝隙中,在我们的每处血脉中蔓延开来。
不过,波德莱尔充满了邪恶,兰波和马拉美越来越晦涩难懂,只有魏尔伦更接近于我们普通人。我是通过那首《秋歌》而关注他的,这首《白色的月》和《秋歌》步调相似,不多的诗行,不长的诗句,不多的内容,以我们熟悉之景,运思成了一种内心情感,你可以察觉诗人的“跳跃”,微微带着伤感的情愫在此景中的变化。这种“白色的月”之下的景色正是美而忧伤的事物,想到“爱人”纵使“叹息”的风也变得温柔可爱。“梦吧,正是时候”,在这景象之中诗人感到了周围之景所触动的不仅仅是外在的景致所引起的对景本身的感情投射,而是它渐渐倾注于自己的爱人身上。在想到睡梦中的爱人之后,诗人体验到的是“无边的静,温婉,慈祥”,以致于“万丈虹影,垂自苍穹,五色辉映……”,诗人进入了一种梦幻的状态!
这种状态为何是“幸福”的呢?诗人没有体验到了一种简单的、本来幸福的幸福,而是通过化成了此景,在对爱人的思念中“创造”了这个“幸福的辰光”。所以诗人依然是不幸福的,但是诗人又是幸福的,因为在此情此景的转换中心中的那个人,一直不断。从诗歌结构来说,“哦,我的爱人”,“梦吧,正是时候”,“幸福的辰光”,分别夹杂景物之中,我们得以窥见诗人的内心,如何变化,如何觉知。然而诗歌是否有何除此之外的延伸象征,我们只有误读或者诉诸考证,这不是我“读”或者“思”此诗的目的。对于我们读诗的人来说,我们可否体验到比我们真实体验更多的东西?这是个矛盾,然而完全没有必要解决它。
兰波说魏尔伦是“疯癫的童贞女”,也是,魏尔伦的诗歌只有“魏尔伦”才能写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