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熟的意义
一个人,怎么才能算是成熟呢?
问出这个问题的人,也许就是未能达到成熟的人吧。
一个真正成熟的人也许会反思,我可能还不够成熟,紧接着继续努力,而不会去细想,成熟究竟是什么含义。
那么,成熟,是什么?
成熟,是一个人能够在思想上独立,能够对事物、对现实作出正面的判断,分内之事有担当,有责任感,懂得照顾别人。
都说一个人的心理要经历本我、自我、超我的过程。婴儿时期的本我,到通过父母养育、老师教导、现实生活引导而形成的自我,以及最后超我的转换。这,本该在十八岁成年期左右就该转换成熟的心理,如今却只能不断往二字头延伸。
的确,独生子女的待遇,相对于六七十年代的人们来说是求之不得的。一对父母膝下子女成群,特别是在农村地区,一家人有三四个小孩都不是稀奇的事情。这些小孩子除了要共享父母亲的爱,要共享这个家里面为数不多的生产生活资源,作为这个家鲜活喷涌的新鲜血液,他们还要为这个家贡献劳务。
独生子女时代的到来,是依附在现代化飞速发展的基础上的。独生子女所在的家庭,很多都已经度过了最初生活困难的时期。他们的父辈曾经度过的苦,受过的难,父辈不愿后辈受着,于是充分地,加倍地,把从前自己无法从父母一辈中受到的好,都专一地施于自己的子女。也许,这不仅仅是出于对自己子女的疼爱,更是想将自己从前未曾受过的好让自己的儿女加倍接受,让自己从子女的幸福感中获得心灵的慰藉。
一个人,获得了从前几个人或者十几个人加起来才能得到的待遇,无疑,独生子女在物质生活上是幸福的,然而他们在思想上未必是。
无论是抢着帮孩子拿行李,抢着帮孩子干生活上的琐事,不求别的,只求孩子活得平安快乐;还是平时包揽了孩子一包小包的一切事务,但却对孩子的一处两处严加监督看管,“逼”着孩子在某方面取得想要的成果。这些,都是殊途同归,很大程度上剥夺了孩子自我思考,自我问询的能力,更可能导致对外社交的某些缺陷。
曾听不少人抱怨过,现在的独生子女总是自以为是,太以自我为中心。
是吗?
也许,,是的。
没有兄弟姐妹的陪伴,我渐渐忘记了什么叫谦让;没有了兄弟姐妹的比较,父母独一无二对我的鼓励和微笑,我渐渐觉得自己就是最好的;没有了兄弟姐妹的围绕,我渐渐忘了什么是责任,家人对我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把父母对自己的关怀当成理所当然,把家务事丢给刚刚忙完工作而身心疲惫的父母当成理所当然,埋怨父母没给自己做饭、没提醒自己怎么着怎么着而理直气壮。
十八岁的成熟身材,却只有七八岁的情商相伴。究竟是父母,时代,还是我们自己,造成了我们如今的不成熟?
我们未曾生活在父辈、祖辈那艰苦卓绝的年代。我们没有经历过战争,没有经历过饥荒,不用吃糙米粗粮,有的是精米细面,有的是大范围和平的世界,有的是新世纪的新科技,有的是优质的生活条件。我们,生活在夏花一样灿烂年代的我们,没有经历凛冬一般艰苦年代洗礼的我们,被温暖的夏风吹软了肩膀,被柔和的阳光抚弯了眉梢。我们沉浸在舒适与欢乐里,忘记了成长。我们的肩膀不再像祖辈父辈能够抗起那么坚硬的重担,我们因为舒适不愿凝聚眉心,用锐利的目光探明前方的路。
正是这种懒洋洋的舒适感,使得我们的心灵落后于我们的身体,我们的身体成熟于我们的心灵。
世界上还有很多事情等着我们去做。
还有很多东西等着我们去完成。
我们不能停步,要继续往前走。
因为时间不会为任何一个人停滞。
我们的心灵已经落后。
如果我们不往前追,
向前走的,就只剩一具空壳。
一具形态衰老,心灵幼稚的空壳。
一个尚不成熟的空壳,如何去面对前方的荆棘
如何扬起帆迎接那即将扑到脚边的惊涛骇浪
所以,我们要成熟起来。
让心灵成熟起来。
用肩担起责任,尽好应尽之责
短短几字,或能有千斤之重。
愿诸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