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要爱情,TA却只想要暧昧 | 暧昧心理的分析
有这样一个人
在我受委屈的时候,在没人陪我逛超市的时候,在我受到打击的时候,在我需要意见的时候……我们是朋友,我们貌似恋人,我们不是恋人。我们是朋友。
我们在对方的面前可以撕去一切虚伪的面具。
我们手拉手走在深夜空旷的大街上。
我们一起推着购物车。
我们在KTV声嘶力竭的吼着……
不做淑女,不做绅士,只要做一个快乐的人。
我们依然是朋友,我们依然不是恋人。
我们永远是朋友,我们永远不会成为恋人。
我们维持在一种叫“暧昧”的状态中
王菲曾在专辑里唱出最暧昧的一种关系:我把心给了你,身体给了他;我把情节给了你,结局给了他。
那么应该如何看待关系中的暧昧呢?
男女相处这件事还真没办法非黑即白的判断,尤其是这种暧昧的状态最难以界定。
虽然有点喜欢,但没真正确立关系;
没确立关系,但又有点骚动;
有点骚动,但又不想立刻承担责任;
不承担责任,又怕失去;
不失去吧,又没勇气立刻在一起。
虽然表现形式各种各样,但其实大体上可分为真性暧昧和假性暧昧
——真性暧昧相当于恋爱的前奏,是两个人确定关系的必经之路,这种暧昧只需好好享受过程,然后安心等待牵手在一起就好;
——假性暧昧从出发点而言就并非指向确定关系,只求过程,不问未来。
有几个方法可以帮你确定你们之间到底是真性暧昧还是假性暧昧
?? 你们是在加深了解吗?
在一部韩剧《嫉妒的化身》中,男二号跟女主在一起之前问,我们现在是什么样的关系呢?女主说,试探。
这个回答很妙,试探的确是真性暧昧的本质,在暧昧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彼此,试探在一起的可能性。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先培养感情”,把好感推进到喜欢甚至是爱的程度。
等到了一个情感迸发的结点,就会水到渠成的在一起。
假性暧昧则不同,其中一方或者双方更在意的是暧昧的氛围,不管是聊天的内容还是关心,都只停留在比较表面的程度,甜言蜜语大于真诚的询问。
如果你们的聊天内容比较空洞,接触一段时间之后仍然停留在日常,从没有过更深入的、偏精神层面的交流,那这段关系很可能只是浅尝辄止,维系住模糊的恋爱感觉就可以。
所以,真性暧昧是把暧昧当成一种工具,借此增加接触和了解的机会,最终的目的还是指向恋爱,就算未果,也是因为至少有一方在这个过程中发现并不合适,想要终止这段关系。
假性暧昧则是把暧昧当成目的,从始至终或许只是为了有人说话、打发时间、相互作伴,追求一种深陷恋爱的感觉而已。
?? 你们的状态是怎么样的?
你们都是单身吗?
有没有很明显的在一起的障碍?
结束上一段恋爱多久了?
双方都是单身、没有特别的影响恋爱的“硬伤”存在、都从上一段感情中复原,这三个条件,满足的越多,越容易发展成真性暧昧。
?? 你们暧昧多久了?
在非异地的情况下,暧昧持续1-3个月都有可能,接触的频率越高,暧昧的试探期就越快结束。
反之,如果暧昧期超过3个月甚至还要无限拉长,那么对待这种暧昧就要保持警惕,可能对于对方来说,因为只想保持暧昧状态,所以不会冲刺不会加温,暧昧是他想要的常态,这很可能是假性暧昧的信号。
从现象上看,暧昧可分为真性和假性关系,那么隐藏在暧昧之下的有哪些更为深层的因素呢
从关系中的感受看:暧昧中包含着一种意义的不确定性
(Draucker & Stephenson, 2012) 对暧昧(“Ambiguous Relationship)解释为:对彼此关系的内涵存在不确定,不确定双方对彼此的感觉。不确定是否要进入一段亲密关系,做出承诺成为固定的伴侣;不确定是否要结束当前这种不明朗的关系状态,拒绝再和对方做出更多的互动。
在大多数时候,暧昧都产生于 “承诺”与“拒绝”之间的矛盾。
暧昧中的承诺或拒绝,都仅仅是一种暗含的“倾向”,即处于暧昧中的人从来不主动公开地表明自己“会承诺”或“会拒绝”的立场。倾向于承诺的人,从未明确提出过自己的承诺,而只是在心中有这样的期许;倾向于拒绝的人也从没有给出明确的拒绝,而只是内心认为自己不愿/不会/不能和对方在一起。
暧昧与追求的区别,就在于是否有一方明确自己想要承诺,以及这种确定的立场是否通过各种信号传递出来。追求的一开始关系的表现可能接近暧昧。
我们通常看到的人在暧昧中的状态3种不同类型:
(1) 倾向于承诺
(2) 倾向于拒绝
(3) 自身的想法也不明确,在承诺和拒绝之间摇摆(最常见)
同为第1种:这类暧昧关系常见于亲密关系的早期阶段,是双方靠近对方的过程;
一方第1种,另一方第2或3种:前者往往时不时感到受挫(推进关系的愿望无法达成),又因为对方没有明确表明拒绝而不敢决断,感到“被困住”,最终产生对对方的愤怒情绪。
同为第2种:这类暧昧关系往往以更明确的“浪漫关系的不存在”为结局。
同为第3种:则会给暧昧关系带来最多的变数,却也是最常见的状态。
*暧昧关系的特点
1. 双方对于关系的期望常常存在差异
暧昧中的双方对于彼此的亲密程度、忠诚度以及责任义务(Obligation)的期望往往都存在差异(Draucker & Stephenson, 2012)。
倾向于承诺时,认为彼此应当更亲近,也更愿意花时间与对方相处,甚至在一些场合做出一些看似“宣誓主权”的行为。而倾向于拒绝时,则认为彼此应当保持适当的距离,自己也能够与其他人保持一定程度的亲近。
在忠诚度方面,倾向于承诺时,一方会希望自己是对方唯一的暧昧对象 (exclusive),在对方对他人做出一些暧昧的或是与自己同等亲近的举动时,便会感到愤怒、吃醋(jealousy)、甚至觉得对方背叛了自己。而倾向于拒绝时则认为,双方的关系并不存在承诺,因此也就并不排他,更不存在忠诚的问题。
人们对于伴侣总有许多责任义务的期待,例如伴侣之间,应该在另一半有困难的时候,及时提供支持。倾向于承诺的一方便会对暧昧关系中的另一方,也存在这种对伴侣的责任义务的期待,而倾向于拒绝的一方,则会认为这种妄加的义务毫无根据。
此外,对于关系期待的差异本身也是造成两人关系停留在暧昧中的原因之一。更确切的说,是双方对于不同期待的缺乏沟通,使得两人深陷于对对方的行为与期望的猜测之中。这种猜测很多时候是会阻碍双方做出实质性的举动,来促进彼此的关系走向更明确的阶段的。
2. 付出与索取的不平衡
当暧昧中的一方更倾向于承诺,而另一方更倾向于拒绝或处于摇摆中时,双方就有可能出现一种付出与索取的不平衡(Silentio, 2011; Stanley, 2014)。
更倾向于承诺的一方在关系中的配合度会更高,更愿意自发地为对方考虑。而由于暧昧关系没有责任义务的约定,他们的这些行为并不一定会获得回报。
暧昧中会有哪些常见的表现
倾向于承诺时(Silentio, 2011):
1. 着迷(obsessed)。总是花很多时间在幻想两个人关系可能的进展,或者花费极大精力揣测对方的表现与想法。
2. 付出。对方总是忽近忽远,付出也许会让彼此的关系更近。同时,似乎自己在这段关系中,付出才是唯一确定和可以被自己控制的事情。
3. 迂回地接近。比如,接近对方的好友,希望借他们的交谈让对方更多了解自己。
4.试探。会试探性地说出自己内心对承诺的渴望。但以并不严肃地方式,因此可以假装自己并没有公开表明过自己的立场,即使对方事后询问,也可以推诿。同时,也抱着一丝侥幸的心理,希望得到对方积极的回应。
倾向于拒绝时(Silentio, 2011):
1. 不排他。并不只和特定的某一个人保持着这种不确定的暧昧关系。
2.模糊焦点。当事情超出了控制——对方表现出了更多的想要确定关系的意图时,便会尽力模糊焦点,比如以“我们都是很好的朋友”来临时界定双方的关系,甚至刻意疏远对方一段时间。
暧昧是一个系谱,承诺与拒绝是系谱的两端(两个极值),大部分人都在两端中来回摇摆,根据当时当刻所处的在系谱上的位置做出自己的行为情绪反应。而影响自己所处位置的因素很多,自己对对方所处位置的揣测也是其中重要的一个因素。
关于暧昧关系的几点建议
(1) 暧昧关系也是认识自己的好时机
我们对他人的揣测和想象高度体现着我们是谁、我们有哪些思维模式。暧昧关系会极大激活我们的幻想和揣测。当别人的行为可能有多种解读时,你是不是总是会倾向于从某一个角度解读它,为什么?你对别人是否有某种特定类型的幻想?是否有某些一以贯之的范式?你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是否有长此以往的想象?
类似这样的问题,其实能够触及到我们最核心的部分,哪些东西对我们来说是最有吸引力的,哪些是我们最恐惧的,什么最会激发我们强烈的情绪,等等,这些问题能够描绘出你具有怎样的人格结构。
(2) 暧昧关系是你练习承受不确定性的好时机
ta没有回我短信?Ta和那个人是什么关系?我刚才这样说ta会欣赏么?有时完全无法忍受暧昧,是一种不那么健康的表现。有些人用“撤离”,“先主动拒绝”来终结、排除关系中的所有暧昧因素。但就算是在一段已经确立的亲密关系中,不确定感也是不可避免,时不时会发生的。承受关系中的不确定,不以冲动的行为应对不确定感,对关系的持久稳定有关键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