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果园
小学时候,我家里曾经有过一片果园。
土地沿着山势一层层铺开,里面长着各种果树:桃子,苹果,樱桃,李子,石榴,梨。
而种得最多的,是一排一排的葡萄。
好像是冬天的时候,要给各种果树修剪枝条:剪掉多余繁密的,细小虫蛀的部分,以保证来年能结出更大更好的果子。
这个时候一般都是果农集体出动,交流心得,切磋技艺。大家今天一起到张三家出力,明天一起去李四家帮忙。高高的树上,突然长出了一个个叔叔阿姨,他们带着枝剪,瞄准目标,卡擦卡擦,病枝弱枝应声落地,很是潇洒。
而我只能在树下望洋兴叹,好奇他们是怎样炼成火眼金睛的,怎么会知道哪根枝条里面有虫子,哪根枝条长叶子,哪根枝条会结果?
有时候也会用锯子给果树来个截肢,树上那些巨大的伤口,需要熬制一种绿色的,臭烘烘的液体涂在上面,可能是要把虫子、病菌都臭跑吧。
女主人会在那天卖力下厨,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来慰劳大家。
有一年,妹妹戴着不知哪里来的小小的军人的大檐帽,在饭桌上给来的客人唱歌,敬礼。
妥妥的文艺当担,逗得大人们哈哈大笑,疲劳顿消。
可是后来却常常被妈妈笑着提起,而妹妹只能尴尬又嫌弃地翻眼撇嘴。
现在想来,那顶帽子似乎预示着什么:现在妹妹真的进了部队,有了自己的大檐帽。
说回剪枝。
在他们转场之后,我们开始了很长时间的“捡枝”运动:要把散落在地上的枝条捡起来,一捆捆抱到统一的地方,堆起来,以后可以拿来生火做饭。
我不喜欢这个运动,一遍遍在地里来回寻找,弯腰捡起,又累又无聊。
葡萄树数目众多,她们的修剪一般是专门分离出来的。
剪下的枝条也比一般的果树短小、量多,劳动量一下子翻了很多番。
等在树下挖出沟,喂饱农家肥和许多水之后的春天,葡萄树那些圆鼓鼓的苞里,蹦出了毛茸茸的树芽,边缘是嫩粉色的哦!
然后再继续长大,长长,变绿,还会冒出嫩绿的葡萄花序。
这个时候,又来了一道手续,要把过密的枝条摘掉,让更多的光可以照进来。
有一年,果园旁边的村民养起了蜜蜂,很多葡萄遭了秧:蜜蜂们也要走捷径,反身变成了小偷,直接来喝甜甜的葡萄汁了!!
原本新鲜可人的葡萄,被他们咬了一个个三角形的小眼,太阳一照,一下雨,全坏了,还长了很多果蝇。
人们很快想出了对策,在葡萄快熟之际,一串串给他们套上袋子,让这些小家伙只能闻味儿,却吃不到,哼!傻了吧!!
那个时候还没有现在先进,可以批量生产;也没有智能手机占用了大量时间。大家用的袋子都是各家用报纸糊成的,好在单位里报纸数量很多,不用发愁。
做完作业,就要开始糊袋子,都不能出去玩。
因为大片大片的葡萄地是连在一起的,而葡萄自己也没法证明自己的出身,等到葡萄快熟的时候,两片地的敏感地带就需要有人去守着。
时不时沿着田埂转一圈,生人勿近!!
我会把它当做一次小小的旅游,出发前带上水和干净的蛇皮口袋,到了之后就可以在葡萄树下铺开,再采些嫩嫩的叶子铺在上面,天然的床就做好了。
躺在上面,听着蟋蟀此起彼伏的歌唱比赛,透过叶缝可以看见蓝色的天上,白色的云泛着刺眼的光,定在那里一动不动。
有一次一条小蛇盘在葡萄树上乘凉,我摘完一片叶子才发现,吓得咚咚心跳!
有一天我去地里找我妈,远远地就看见她把一担葡萄放在路边,在和隔壁的大爷吵架,大概是在争论谁偷了谁家的葡萄。第一次看见妈妈那么激动的大声说话,我居然在旁边笑起来了!
然后就立刻被她骂得狗血淋头,回去之后可能还挨了打,她怪我不知道帮忙一致对外,居然还在笑,对方或许以为我是傻瓜吧。。。偷葡萄的明明是他们,怎么还恶人先告状了!!
balabala
等我家的葡萄地快被收回去的时候,镇上开起了一家葡萄酒厂。
菜市场里一大早就开始熙熙攘攘的人群,蜜蜂,大筐大筐的葡萄一排排等待出售的场景一去不复返了。
葡萄们被直接拉到工厂,称重,倒进运转的机器,只有绿色的杆儿从出口孤零零地掉下来。
然后,就流行自己酿酒了!买七八筐葡萄,手动摘下果实,放在大大的盆里,加上等量的白糖,连着果皮一起搓揉,等到上面的颜色都融进汁液,变成粉色的时候,再转移到大缸里,发酵、搅拌,发酵、搅拌,滤掉渣子,装瓶,喝酒。
上高中的时候,我曾经带到学校喝,自习上悄悄抿一口,甜甜的,很漂亮。
最后做葡萄酒那次,我要边看电视边摘,被小娘批评不懂事,可是明明看不看电视我摘得都很快呢!!
果树地里空余的部分常常被用来种一些其他蔬菜,物尽其用!
记忆里就有毛豆,豌豆,花生,红薯,南瓜,白菜,青菜,百合,莴笋,大蒜,小葱和香菜。。。。。
还有小片的草莓和甘蔗。
晚饭以后妈妈会带着我把地里的南瓜地巡逻一遍,也算是散步消食了。
她会记得哪根藤长了几朵花,用眼色告诉我在哪片叶子下面。
千万不能用手指的,一指小南瓜就要生病,长不大了!
等小南瓜长得比小碗大一点儿,挑一个凉爽的傍晚,一个个摘下来,再就地取材,剪下一个瓜叶包住,放在篮子里。第二天天还没亮,就挑着篮子出门了。
那个时候的老妈好拼啊,像现在一样!
出门之前是不准多说话的,更不能问生意好不好,能不能早点卖完回家。
等到了市场,太阳才刚刚露头。小小的南瓜才刚刚睡醒,打开叶子,水灵叮当!
菜市场早已人声鼎沸,有很多菜贩子从老乡手里收了新鲜的蔬菜、蛋禽运到市里。
那个时候好多人啊!不过后来不知道是不是找到了新的市场,就再也没来了。
这个市场就此沉寂,老乡挣钱更难了。
好多年前,其他果树都被挖了,重新栽了枇杷树。
因为能买上好价钱。
现在都已经挂果多年了。
这就是我家的,曾经的,果园的故事。
土地沿着山势一层层铺开,里面长着各种果树:桃子,苹果,樱桃,李子,石榴,梨。
而种得最多的,是一排一排的葡萄。
好像是冬天的时候,要给各种果树修剪枝条:剪掉多余繁密的,细小虫蛀的部分,以保证来年能结出更大更好的果子。
这个时候一般都是果农集体出动,交流心得,切磋技艺。大家今天一起到张三家出力,明天一起去李四家帮忙。高高的树上,突然长出了一个个叔叔阿姨,他们带着枝剪,瞄准目标,卡擦卡擦,病枝弱枝应声落地,很是潇洒。
而我只能在树下望洋兴叹,好奇他们是怎样炼成火眼金睛的,怎么会知道哪根枝条里面有虫子,哪根枝条长叶子,哪根枝条会结果?
有时候也会用锯子给果树来个截肢,树上那些巨大的伤口,需要熬制一种绿色的,臭烘烘的液体涂在上面,可能是要把虫子、病菌都臭跑吧。
女主人会在那天卖力下厨,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来慰劳大家。
有一年,妹妹戴着不知哪里来的小小的军人的大檐帽,在饭桌上给来的客人唱歌,敬礼。
妥妥的文艺当担,逗得大人们哈哈大笑,疲劳顿消。
可是后来却常常被妈妈笑着提起,而妹妹只能尴尬又嫌弃地翻眼撇嘴。
现在想来,那顶帽子似乎预示着什么:现在妹妹真的进了部队,有了自己的大檐帽。
说回剪枝。
在他们转场之后,我们开始了很长时间的“捡枝”运动:要把散落在地上的枝条捡起来,一捆捆抱到统一的地方,堆起来,以后可以拿来生火做饭。
我不喜欢这个运动,一遍遍在地里来回寻找,弯腰捡起,又累又无聊。
葡萄树数目众多,她们的修剪一般是专门分离出来的。
剪下的枝条也比一般的果树短小、量多,劳动量一下子翻了很多番。
等在树下挖出沟,喂饱农家肥和许多水之后的春天,葡萄树那些圆鼓鼓的苞里,蹦出了毛茸茸的树芽,边缘是嫩粉色的哦!
然后再继续长大,长长,变绿,还会冒出嫩绿的葡萄花序。
这个时候,又来了一道手续,要把过密的枝条摘掉,让更多的光可以照进来。
有一年,果园旁边的村民养起了蜜蜂,很多葡萄遭了秧:蜜蜂们也要走捷径,反身变成了小偷,直接来喝甜甜的葡萄汁了!!
原本新鲜可人的葡萄,被他们咬了一个个三角形的小眼,太阳一照,一下雨,全坏了,还长了很多果蝇。
人们很快想出了对策,在葡萄快熟之际,一串串给他们套上袋子,让这些小家伙只能闻味儿,却吃不到,哼!傻了吧!!
那个时候还没有现在先进,可以批量生产;也没有智能手机占用了大量时间。大家用的袋子都是各家用报纸糊成的,好在单位里报纸数量很多,不用发愁。
做完作业,就要开始糊袋子,都不能出去玩。
因为大片大片的葡萄地是连在一起的,而葡萄自己也没法证明自己的出身,等到葡萄快熟的时候,两片地的敏感地带就需要有人去守着。
时不时沿着田埂转一圈,生人勿近!!
我会把它当做一次小小的旅游,出发前带上水和干净的蛇皮口袋,到了之后就可以在葡萄树下铺开,再采些嫩嫩的叶子铺在上面,天然的床就做好了。
躺在上面,听着蟋蟀此起彼伏的歌唱比赛,透过叶缝可以看见蓝色的天上,白色的云泛着刺眼的光,定在那里一动不动。
有一次一条小蛇盘在葡萄树上乘凉,我摘完一片叶子才发现,吓得咚咚心跳!
有一天我去地里找我妈,远远地就看见她把一担葡萄放在路边,在和隔壁的大爷吵架,大概是在争论谁偷了谁家的葡萄。第一次看见妈妈那么激动的大声说话,我居然在旁边笑起来了!
然后就立刻被她骂得狗血淋头,回去之后可能还挨了打,她怪我不知道帮忙一致对外,居然还在笑,对方或许以为我是傻瓜吧。。。偷葡萄的明明是他们,怎么还恶人先告状了!!
balabala
等我家的葡萄地快被收回去的时候,镇上开起了一家葡萄酒厂。
菜市场里一大早就开始熙熙攘攘的人群,蜜蜂,大筐大筐的葡萄一排排等待出售的场景一去不复返了。
葡萄们被直接拉到工厂,称重,倒进运转的机器,只有绿色的杆儿从出口孤零零地掉下来。
然后,就流行自己酿酒了!买七八筐葡萄,手动摘下果实,放在大大的盆里,加上等量的白糖,连着果皮一起搓揉,等到上面的颜色都融进汁液,变成粉色的时候,再转移到大缸里,发酵、搅拌,发酵、搅拌,滤掉渣子,装瓶,喝酒。
上高中的时候,我曾经带到学校喝,自习上悄悄抿一口,甜甜的,很漂亮。
最后做葡萄酒那次,我要边看电视边摘,被小娘批评不懂事,可是明明看不看电视我摘得都很快呢!!
果树地里空余的部分常常被用来种一些其他蔬菜,物尽其用!
记忆里就有毛豆,豌豆,花生,红薯,南瓜,白菜,青菜,百合,莴笋,大蒜,小葱和香菜。。。。。
还有小片的草莓和甘蔗。
晚饭以后妈妈会带着我把地里的南瓜地巡逻一遍,也算是散步消食了。
她会记得哪根藤长了几朵花,用眼色告诉我在哪片叶子下面。
千万不能用手指的,一指小南瓜就要生病,长不大了!
等小南瓜长得比小碗大一点儿,挑一个凉爽的傍晚,一个个摘下来,再就地取材,剪下一个瓜叶包住,放在篮子里。第二天天还没亮,就挑着篮子出门了。
那个时候的老妈好拼啊,像现在一样!
出门之前是不准多说话的,更不能问生意好不好,能不能早点卖完回家。
等到了市场,太阳才刚刚露头。小小的南瓜才刚刚睡醒,打开叶子,水灵叮当!
菜市场早已人声鼎沸,有很多菜贩子从老乡手里收了新鲜的蔬菜、蛋禽运到市里。
那个时候好多人啊!不过后来不知道是不是找到了新的市场,就再也没来了。
这个市场就此沉寂,老乡挣钱更难了。
好多年前,其他果树都被挖了,重新栽了枇杷树。
因为能买上好价钱。
现在都已经挂果多年了。
这就是我家的,曾经的,果园的故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