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原始的母性迫害与产后忧郁
人们如果细心观察那扼杀婴儿生命的母亲,会发现那呆板迷惘的眼神当中,竟浮现出一张脆弱无助的孩童脸庞,别忘了,每一个为人母者,都曾经是一个脆弱无助的婴儿。「成为母亲」的经验本身是一种见证,亦即:母职的胜任并非天生赋予的能力,而是漫长的学习过程。当女性遗憾地未能顺利地度过自身婴儿期的被迫害妄想焦虑状态,进入忧郁心智状态,或者忧郁心智状态在育儿的强大压力之下又退化回被迫害妄想心智状态之下,都是可以被理解的。初生儿的脆弱无助和赤裸裸的欲望、需求都可能让母亲无法承受,以致于整个养育的情境失控。
温尼科特认为作母亲的人需要了解自身对婴儿的矛盾情感,使自己有能力容忍对婴儿的恨意,而不做出任何伤害婴儿的事情。然而,温尼卡忽略了母亲对婴儿的恨意中的主动创造角色(Parker, 1994)。Raphael-Leff(2001)承接温尼卡的论点,针对母亲对自己的婴儿的爱恨矛盾情感,做更深入的论述,并辅以丰富的临床访谈佐证。他认为婴儿不仅代表着新生命,还代表着母亲自我和内在世界的一部份;和一个依赖的、从她的身体里生出的婴儿之间的亲密接触,而且她需要为婴儿负起责任;这种经验对一个女人的情绪相当冲击。除了温尼卡(1956)先前多数母亲对她出生的儿表达出「原始的母爱灌注(primary maternal preoccupation)」之外,Raphael- Leff(1986)提到许多母亲经验到的是「原始的母性迫害
(primary maternal persecution)」。
一个母亲把自己的孩子视为独立个体的程度,反映了母亲经历情感转移,统整好与坏的自我表征和重要他人表征的能力;也反映了她能否接纳育儿过程中经验到的对婴儿复杂的的爱恨交织情感。
对一个感觉到被迫害的孕妇而言,她和孩子之间的紧密相连不意味着幸福的共生融合或是复杂的爱恨交织;她感觉到的是胎儿残暴地寄生在她体内,或是不可避免的互相伤害。
Raphael-Leff( 2001)从研究中发现此种原始的母亲迫害影响到整个妊娠过程,有的妈妈感觉到自己被困在一个不可分开的两人关系中,胎儿恶意地占据的身体,置她于险境。例如:「胎儿把所有不好的东西排到我身上,这是我呕吐的原因。」或者妈妈觉得自己的脆弱造成流产,和胎儿之间的共生危害到胎儿的生存,例如:「当我生气时,我感觉到胎儿想从我身上挣脱出来。」有的孕妇同时有上述两种感觉:「我流产的时后,想到是我把胎儿闷死的,胎儿占据我身上的资源,让我感到害怕;就像我和母亲之间的互动:从来只有一个人成功,而且是以对方的牺牲做为成功的代价。」有的孕妇甚至感觉到自己内在的母亲在身体里面迫害着她:「我不想要母亲出现在我的怀孕中。」「我的母亲没有任何界限地侵犯我,她是如此的可怕,我不想要被她污染,这使我想设法把她从我的身体里面排除出来。」对许多母亲而言,心理上的分娩并不顺利,怀孕的终止粉碎了母婴之间的融合系统,生产的过程就像失去自我的某个重要部分一般痛苦,以致于感觉到无法被修复。
Raphael-Leff( 2001)也观察到:自恋的母亲把婴儿视为自身的附属物,抑制了对婴儿自发性的认知,藉机会展示或夸耀他;母亲在潜意识的愿望、人格中被分裂掉的自我理想、以及古老人物性格中的荣耀部分,灌注在婴儿身上,也许母亲不自知,然而,缺少这些部分让母亲感觉到自己生命的不完整。对边缘人格倾向的母亲而言,生产让母亲变得匮乏,母亲感觉到自我身上的重要部分进入婴儿里面,产后母亲感到空虚、去人格化(de-personalized),无法维持坚实的自我感;甚至想象到自己消失掉了,由于母亲的成人认同如此难以获得,以致于容易被任性的婴儿所威胁。有些女人感觉到自我变得破碎、迷失,甚至感觉某部分的自我和身体是分开的、不属于她的、甚至在镜子前消失掉了。
第二种产后的被迫害经验并非母亲的自我被困住,而是被隐藏起来,婴儿象征着母亲内在婴儿期自我中被否认和拒绝的部分;或是母亲自己的内在世界中无法忍受的层面。透过投射性认同的过程,母亲把内在自我中无法承受的部分投射到婴儿身上,藉此控制住这部分的自我。然而,婴儿日常生活的表现象是揭发了母亲隐藏的脆弱般地,羞辱了她的面子;虽然这是母亲羞耻感的来源,却允许了母亲自我中被潜抑的部分透过婴儿做为替身表达出来。
除非孩子配合母亲,行为得宜,否则,孩子在公共场合的尖叫都透露了她母职上的缺陷。由于母亲把自身无法接受的部分自我投射到婴儿身上,好像婴儿就在她里面,知道她所有的缺陷般,婴儿的一举一动好像都在在摧毁、谴责着母亲。Raphael-Leff把它称之为「恶意的自我结构(maligned self structure)」,婴儿正常的需求,在母亲看来是没有道理的或是侵害性的,有可能是母亲自身曾有过被潜抑的受虐创伤经验未被修通。对婴儿的焦虑或恐惧,随着婴儿每次的哭泣、神情,可能都被母亲解读成婴儿对来自于她的伤害的表现。在被迫害妄想关系中,婴儿似乎对母亲的错误滔滔不绝、和母亲竞争资源、抱怨母亲的供应不足、批评母亲慈爱的能力;甚或在自我预言实现中,引发母亲对婴儿残酷的报复(Raphael-Leff, 2001)。
统计指出:女性所谋杀的对象之中有45%是十六岁以下的儿童,其中的45%被谋杀的儿童在母亲刚生下他们的二十四小时之内,已被谋杀死亡(Green & Manohor,1990),社会压力、人格问题、智力等都是影响因素。Jane(1999)认为我们的文化低估了女性在过渡成母亲的正常过程当中的凶暴本质,女性心智重组运作之际,会将内在世界的暴怒、虐待和沮丧等投射到孩子身上,孩子成为母亲所不想要包容的任何不舒服感受的包容者,更甚于母亲将孩子的感受涵容于其内在心智世界中。婴儿的外在压力被母亲视为源自婴儿内在对她的迫害,当其他生活压力伴随发生时,母亲将婴儿视为迫害性的客体,必须杀死婴儿以终结被迫害的状态。母亲在谋杀婴儿的那一刻往往处于一种如机器人般麻木状态。
Jane(1999)描述谋杀婴儿的母亲Amy觉得婴儿死了,就好像她失去了一只腿般,她说:「我变成跛脚了。」Amy用身体的,而非心理的方式描述她的失落;来自他人的质疑和责难让Amy感到困惑,而非愤怒。Amy的社交总停留在肤浅的层次,人们会觉得她是一个温暖、风趣和完美的母亲。原来,成为一位完美的母亲对Amy而言非常重要,但完美却同样停留在肤浅的层次,无法让保持婴儿随时保持干净,让Amy无比挫败和羞辱,她觉得自己整个人被摧毁了。婴儿的死亡犹如Amy内在不完美的部份的死亡,她相信所有坏的东西永远消失了。
克莱因所提到的婴儿攻击的本能其实正是他的求生本能,它说明了婴儿天生具有的自我防卫能力。婴儿的攻击本能来自于对未知环境的一种自我保护姿态,只有真实体验到被爱和被包容,能够说服婴儿放松其防卫,以爱和包容和态度来回应自身和这个世界。婴儿需要适时地发展出信任和不信任的能力,对值得信任的人和环境展现信任的能力,对于威胁性的人和环境也有质疑的能力,才能成功的存活下去。婴儿的潜质和其早年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决定了他未来的人性观和世界观,而其发展出的观点没有好坏、对错可言,端从适应的观点来看。
我同意Raphael-Leff上述临床观察结果,我也支持对潜意识力量的尊重,母亲圣洁的光辉是童话般的呓语,阻挡了母亲述说其艰辛与挣扎,只因为人们并没有准备好承受这样的事实。
当生育已经可以被成功控制时,妇女们也不断反问自己真的准备好要成为母亲了吗?真的准备好要承受另一个全新的生命了吗?这个问题可能一辈子都得不到满意的答案。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0d1e6d0102v7ua.html
温尼科特认为作母亲的人需要了解自身对婴儿的矛盾情感,使自己有能力容忍对婴儿的恨意,而不做出任何伤害婴儿的事情。然而,温尼卡忽略了母亲对婴儿的恨意中的主动创造角色(Parker, 1994)。Raphael-Leff(2001)承接温尼卡的论点,针对母亲对自己的婴儿的爱恨矛盾情感,做更深入的论述,并辅以丰富的临床访谈佐证。他认为婴儿不仅代表着新生命,还代表着母亲自我和内在世界的一部份;和一个依赖的、从她的身体里生出的婴儿之间的亲密接触,而且她需要为婴儿负起责任;这种经验对一个女人的情绪相当冲击。除了温尼卡(1956)先前多数母亲对她出生的儿表达出「原始的母爱灌注(primary maternal preoccupation)」之外,Raphael- Leff(1986)提到许多母亲经验到的是「原始的母性迫害
(primary maternal persecution)」。
一个母亲把自己的孩子视为独立个体的程度,反映了母亲经历情感转移,统整好与坏的自我表征和重要他人表征的能力;也反映了她能否接纳育儿过程中经验到的对婴儿复杂的的爱恨交织情感。
对一个感觉到被迫害的孕妇而言,她和孩子之间的紧密相连不意味着幸福的共生融合或是复杂的爱恨交织;她感觉到的是胎儿残暴地寄生在她体内,或是不可避免的互相伤害。
Raphael-Leff( 2001)从研究中发现此种原始的母亲迫害影响到整个妊娠过程,有的妈妈感觉到自己被困在一个不可分开的两人关系中,胎儿恶意地占据的身体,置她于险境。例如:「胎儿把所有不好的东西排到我身上,这是我呕吐的原因。」或者妈妈觉得自己的脆弱造成流产,和胎儿之间的共生危害到胎儿的生存,例如:「当我生气时,我感觉到胎儿想从我身上挣脱出来。」有的孕妇同时有上述两种感觉:「我流产的时后,想到是我把胎儿闷死的,胎儿占据我身上的资源,让我感到害怕;就像我和母亲之间的互动:从来只有一个人成功,而且是以对方的牺牲做为成功的代价。」有的孕妇甚至感觉到自己内在的母亲在身体里面迫害着她:「我不想要母亲出现在我的怀孕中。」「我的母亲没有任何界限地侵犯我,她是如此的可怕,我不想要被她污染,这使我想设法把她从我的身体里面排除出来。」对许多母亲而言,心理上的分娩并不顺利,怀孕的终止粉碎了母婴之间的融合系统,生产的过程就像失去自我的某个重要部分一般痛苦,以致于感觉到无法被修复。
Raphael-Leff( 2001)也观察到:自恋的母亲把婴儿视为自身的附属物,抑制了对婴儿自发性的认知,藉机会展示或夸耀他;母亲在潜意识的愿望、人格中被分裂掉的自我理想、以及古老人物性格中的荣耀部分,灌注在婴儿身上,也许母亲不自知,然而,缺少这些部分让母亲感觉到自己生命的不完整。对边缘人格倾向的母亲而言,生产让母亲变得匮乏,母亲感觉到自我身上的重要部分进入婴儿里面,产后母亲感到空虚、去人格化(de-personalized),无法维持坚实的自我感;甚至想象到自己消失掉了,由于母亲的成人认同如此难以获得,以致于容易被任性的婴儿所威胁。有些女人感觉到自我变得破碎、迷失,甚至感觉某部分的自我和身体是分开的、不属于她的、甚至在镜子前消失掉了。
第二种产后的被迫害经验并非母亲的自我被困住,而是被隐藏起来,婴儿象征着母亲内在婴儿期自我中被否认和拒绝的部分;或是母亲自己的内在世界中无法忍受的层面。透过投射性认同的过程,母亲把内在自我中无法承受的部分投射到婴儿身上,藉此控制住这部分的自我。然而,婴儿日常生活的表现象是揭发了母亲隐藏的脆弱般地,羞辱了她的面子;虽然这是母亲羞耻感的来源,却允许了母亲自我中被潜抑的部分透过婴儿做为替身表达出来。
除非孩子配合母亲,行为得宜,否则,孩子在公共场合的尖叫都透露了她母职上的缺陷。由于母亲把自身无法接受的部分自我投射到婴儿身上,好像婴儿就在她里面,知道她所有的缺陷般,婴儿的一举一动好像都在在摧毁、谴责着母亲。Raphael-Leff把它称之为「恶意的自我结构(maligned self structure)」,婴儿正常的需求,在母亲看来是没有道理的或是侵害性的,有可能是母亲自身曾有过被潜抑的受虐创伤经验未被修通。对婴儿的焦虑或恐惧,随着婴儿每次的哭泣、神情,可能都被母亲解读成婴儿对来自于她的伤害的表现。在被迫害妄想关系中,婴儿似乎对母亲的错误滔滔不绝、和母亲竞争资源、抱怨母亲的供应不足、批评母亲慈爱的能力;甚或在自我预言实现中,引发母亲对婴儿残酷的报复(Raphael-Leff, 2001)。
统计指出:女性所谋杀的对象之中有45%是十六岁以下的儿童,其中的45%被谋杀的儿童在母亲刚生下他们的二十四小时之内,已被谋杀死亡(Green & Manohor,1990),社会压力、人格问题、智力等都是影响因素。Jane(1999)认为我们的文化低估了女性在过渡成母亲的正常过程当中的凶暴本质,女性心智重组运作之际,会将内在世界的暴怒、虐待和沮丧等投射到孩子身上,孩子成为母亲所不想要包容的任何不舒服感受的包容者,更甚于母亲将孩子的感受涵容于其内在心智世界中。婴儿的外在压力被母亲视为源自婴儿内在对她的迫害,当其他生活压力伴随发生时,母亲将婴儿视为迫害性的客体,必须杀死婴儿以终结被迫害的状态。母亲在谋杀婴儿的那一刻往往处于一种如机器人般麻木状态。
Jane(1999)描述谋杀婴儿的母亲Amy觉得婴儿死了,就好像她失去了一只腿般,她说:「我变成跛脚了。」Amy用身体的,而非心理的方式描述她的失落;来自他人的质疑和责难让Amy感到困惑,而非愤怒。Amy的社交总停留在肤浅的层次,人们会觉得她是一个温暖、风趣和完美的母亲。原来,成为一位完美的母亲对Amy而言非常重要,但完美却同样停留在肤浅的层次,无法让保持婴儿随时保持干净,让Amy无比挫败和羞辱,她觉得自己整个人被摧毁了。婴儿的死亡犹如Amy内在不完美的部份的死亡,她相信所有坏的东西永远消失了。
克莱因所提到的婴儿攻击的本能其实正是他的求生本能,它说明了婴儿天生具有的自我防卫能力。婴儿的攻击本能来自于对未知环境的一种自我保护姿态,只有真实体验到被爱和被包容,能够说服婴儿放松其防卫,以爱和包容和态度来回应自身和这个世界。婴儿需要适时地发展出信任和不信任的能力,对值得信任的人和环境展现信任的能力,对于威胁性的人和环境也有质疑的能力,才能成功的存活下去。婴儿的潜质和其早年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决定了他未来的人性观和世界观,而其发展出的观点没有好坏、对错可言,端从适应的观点来看。
我同意Raphael-Leff上述临床观察结果,我也支持对潜意识力量的尊重,母亲圣洁的光辉是童话般的呓语,阻挡了母亲述说其艰辛与挣扎,只因为人们并没有准备好承受这样的事实。
当生育已经可以被成功控制时,妇女们也不断反问自己真的准备好要成为母亲了吗?真的准备好要承受另一个全新的生命了吗?这个问题可能一辈子都得不到满意的答案。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0d1e6d0102v7u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