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的日本文化

今天下午外出,去大英博物馆看画展。大英博物馆是我很少去的展馆,而这一次因为展出Hokusai(葛饰北斋)的作品,就是大家常常能看到的日本海浪的那一幅画(神奈川沖浪里)的画家的作品,所以觉得不能错过。其实这一场画展在很久之前就听过同事意大利女孩Veronica提及七月在大英博物馆展出。恰巧这次在去参加QB面试的时候,面试我的设计师Calum也提起他去看了这场日本艺术展: "参观的人太多了,早早去买票要等到晚上五点钟才看上。平时那些陈列品放在馆中也不会自己跑就很少去参观了,对于这场新展很是期待!还有一些关于日本文化的东西,比如日本的公主、王子他们之前的一些生活场景,很有意思。"
而后,我自己也查阅了一些资料了解到,神奈川沖浪里画作时期,欧洲正值一次工业革命末期,二次工业革命兴起初期,日本的国门也在此时被西方敲开。欧洲写实主义的油画在科技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当中探索着新的意义。神奈川冲浪里蕴藏"争斗" — 船在浪里,浪花四溅,是人与自然的争斗,而人、自然、富士山又和谐而统一的呈现在蓝白相间的色彩对比中。或许正是这样的对比与争斗恰巧符合了当时西方人内心“开拓”、“斗争”而又"矛盾”的状态。这幅具有浓重浮世绘风格的画作对当时欧洲的审美乃至后期很多的画作都产生了很深的影响,包括梵高在内的画家曾经尝试模仿过浮世绘风格的画。又有说Hokusai(葛饰北斋)本人也曾受到西方铜版画的影响而流露表现在了自己的作品当中。这样想想,这种风格在西方的流行也不足为奇了吧。
这一年生活在伦敦,深深感到伦敦这个城市中潜移默化之间渗透着的对日本文化的喜爱。京都花园,日本设计展,日式建筑展,画展,文化祭,日食店等等。而本身对日本文化喜爱的我自然也是很享受其中。这样一个小小的国家,不慌不忙,井然有序,柔和精致,绵里藏针。我欣赏日本的这一面——他们对东洋文化优良传统的保持,并对西洋文化精髓的吸收,完好的结合了东西两种文化而延伸出了一个独具日本特色的风格。而在日本的设计与艺术中,我可以感受到传统而平和的东方禅意,和对西洋文化的理解与开放式的吸纳。手工制作中精致的细心,服务中以人为本的谦逊。这大概就是这样一个小小国家发出的小而精致的魅力吧。
傍晚晚饭过后,和展展来到肯星特花园散步,忙碌的城市街道中间总可以找到一片清幽安静的绿地。有人在这里慢跑,遛狗,踢球,亦或是上班族提着公文包匆匆的路过。夜幕缓慢来临,天气慢慢转凉。就这样吧,伦敦,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