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师推荐 | 为什么画家每次买完颜料后就只能吃土?北方蒙娜丽莎“维米尔与珍珠少女”背后的故事

约翰内斯·维米尔
他被称为“沉睡了两个世纪的司芬克斯”,是“谜一样的画家”。
大多数艺术家都是在死后才出名的……这是由来已久的“观点”。可能是因为他们的思想太超前了,也可能是他们并不需要旁人的认同。
但此一时彼一时,其作品原本的价值始终会在机缘巧合的情况下得到世俗的“再发现”。
维米尔身后200年才被世界重新发现,不得不说他符合那条世俗的“潜规则”。
维米尔被再发现,却是缘于他的风景画《德尔夫特风景》。

历史上从没有一幅荷兰风景画,能比这幅画更接近于彩色照片。产生这种效果,除了他对真实色调的非凡感觉之外,更在于他拥有一种超越对象之外的冷静。
他的作品中都有着透明的颜色、严谨的构图、以及对光影的巧妙运用。
维米尔精细地描写一个限定的空间,优美地表现出物体本身的光影效果、人物的真实感与质感。
北方蒙娜丽莎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为维米尔最伟大的作品,与达·芬奇《蒙娜丽莎》齐名。此画面世三百多年来,世人都为画中女子惊叹不已:那柔和的衣服线条、耳环的明暗变化,尤其是女子侧身回首、欲言又止、似笑还嗔的回眸,唯《蒙娜丽莎》的微笑可与之媲美。
虽然被称作“北方的蒙娜丽莎”,但显然还没达到“家喻户晓”的程度……Who care?


1999年,作家雪佛兰在遍览了17世纪荷兰著名风俗画画家约翰·维米尔的画作真迹后,以其在《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画作中捕捉到的细腻而微妙的情愫为灵感,结合画家的生平事迹创作了同名小说。
2003年,由彼得·韦伯执导,斯嘉丽·约翰逊、科林·费斯主演小说改编电影,解密了名画中少女葛丽叶的故事。

《画室里的画家》
人们对于画师的八卦总是要多于作品,比如:维米尔的11个孩子(也可能是8个?)、情妇、艳遇……
维米尔所用颜料的价值
在当时画家使用蓝色都很节俭,一般是用做一幅画的点“金”之笔,而维米尔则是喜欢疯狂地使用这种佛青兰。


维米尔英年早逝,死后还欠一屁股债(阐释了什么叫“买完颜料就只好吃土”的生活!)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这么有名,是因为材料贵吗?应该不是吧?!
其实《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在20世纪被著名的赝品大师范·米格伦复制过,他伪造维米尔的作品能够以假乱真,卖出天价。



图片来源:顾爷
豆知识:现在的名画鉴定师,喜欢在名画上泼卸甲油,如果是古画,那么卸甲油并不会对画造成影响,如果是后来人们复制的画,那卸甲油就能让复制画“脱妆”。
荷兰小画派代表


《倒牛奶的女佣人》


约翰内斯·维米尔(Johannes Vermeer,1632—1675)荷兰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但却被人遗忘了长达两个世纪之久。
维米尔留传下来的作品只有40幅左右,其中多数都是绘画精品,被称为“荷兰小画派”的代表。

维米尔的作品大多是风俗题材的绘画,基本上取材于市民平常的生活。
他的画整个画面温馨、舒适、宁静,给人以庄重的感受,充分表现出了荷兰市民那种对洁净环境和优雅舒适的气氛的喜好。

小编:吃土是创作的必然过程,坚持吃土才是成功的“典型案例”!ORZ
图 | 网络
文 | 网络和画姐
编辑| 画姐
热门推荐:
画师温阑 | 知难行易,做一往无前的践行者
画师森妮 | 在最好的年华遇见你,这便是最好的良辰美景~
休学、创业、出国学习,最美的年龄玩把最大的局。|米可的故事
粉色系少女与她的爱猫生活在北京
微光里的每逢变幻时,复杂而简单~
“想得美”所以画得美!捕捉光影的每一瞬间~
张狂又不失清新的色彩,这大概是自由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