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故乡还回得去吗
查看话题 >浮草游鱼,这夏夜,不如眠去
夏天对我来说是有特殊意义的。
小时候,跟父母去河北念书以后,只有每年夏天放暑假才能回东北老家,整整两个月住在姥姥家的小平房里,和哥哥弟弟惹是生非,上房揭瓦,是到现在想起来还很快乐的时光。再后来,高中一个人回东北老家住校念高中,也只有每年夏天的暑假才能回河北和爸妈团聚,河北夏天闷热,不比黑龙江水清天阔,但因为有父母和老朋友,慢慢也爱上了这座河北城市。
因为夏天留给我的都是美好的记忆,所以一直到现在,哪怕毕业两年,早就没有漫长两个月的暑假了,可是每到这个季节,我的心还是野的,总觉得这么好的时节不出去浪一浪实在浪费,总觉得这样高温难捱的日子不应该在办公室度过,总觉得太阳明晃晃的挂在头顶很嚣张,我应该躲到海边去,让太阳的风头被清爽海风轻松碾压。
最近这段时间频繁加班,连续一个星期没吃晚饭,夏天胃口不好是其次,还有每天下班回家都八九点钟了,过了饭点,肚子早就不饿了。周末瘫在家里一整天,空调开开关关,虚度光阴时脑海里全是小时候在姥姥家院子里的画面。
那时候我没有相机,手机拍照也没有现在这么便捷,修图APP还没诞生,所以错过了很多可以拍下来做纪念的画面——
北国小城,夜里无人的清静夏夜,璀璨银河和北斗七星清晰挂在天幕上;
姥姥家的篱笆院,一到夏天最热闹,轰隆隆的雷阵雨不知不觉把水桶灌满,刚刚从河里抓回来的蝌蚪小鱼有了出逃之机 。鸡仔和肥兔在笼子里撒欢蹦哒,房檐下有燕子在搭窝,串株莲的小粉花开得烈,土豆花一朵大过一朵;
正午时分太阳把一缸水晒得温热,弟弟吵着闹着要去缸里泡澡,被姥姥好说歹说薅了出来。还有菜园子里刚刚熟透的红番茄,黄瓜和茄子,黑土地下偶尔钻出一两只蚯蚓蜗牛,傍晚姥姥做饭时缺少哪些蔬菜,我就风一样跑进院子里摘;
偶尔还会晒土豆干、豆角丝,老一辈留下的习惯,贫困年代东北一到冬天就缺少食物的供应,于是家家户户未雨绸缪,赶在夏天蔬菜正当时,把土豆、豆角这些能留存很久的蔬菜切成片或者丝,晾干后封存在袋子里,到了冬天拿出来做大锅菜,晒干后的土豆和豆角很有嚼劲,姥姥用来做小鸡炖蘑菇,鸡汤的鲜渗进这些辅助食材里,好吃得不像话。
还有我最喜欢的东北土炕,冬天被柴火烧得暖洋洋,到了夏天,躺上去冰凉凉,天然的凉席,午后和哥哥各枕一个枕头歪在炕沿上看TVB刑侦破案剧,一不小心睡着了,有风撩起窗纱,耳畔是舒服的穿堂风,能一觉睡到太阳落山。
而我不喜欢午睡,大多时候是在大家睡着时一个人在院子里和自己玩,捡花瓣捡树叶,夹在日记本里,直到很多年再打开,惊喜它们的美好形态,就算早就褪色干枯依然能记得捡它们时的小女孩心思。如果哥哥刚好也不愿意午睡,我俩会穿着拖鞋,拿上矿泉水瓶,出门去姥姥家附近的小树丛里逮蚂蚱,看见一个就远远地脱下拖鞋朝它拍去,拍晕一个是一个,捡起来装进矿泉水瓶,带回家再倒进鸡笼子里。
北国小城不临海,唯一能玩水的地方就是农场湖泊和水库。
水声潺潺,流经桥底,一条窄窄的水泥坝连接着两岸,岸边草长,远处有牛羊,水深与堤坝齐平,我和哥哥坐在水中央,把腿搭落在水里,不知道脚下水有多深却也不害怕。蜻蜓点水,水面泛起涟漪。抬头看,远山近水,云朵的影子倒映在水面上。四周静悄悄,没有如今城市里的喧嚣,藻荇浮游的声音恍然都能听得见。
那一年是我记忆里最惬意自在的夏天。
那年之后,我升入高中住校三年,学业压力大,假期有限,越来越少去姥姥家。表哥大学毕业留在哈尔滨找工作,表弟因为他爸妈离婚跟他爸转学去了山东。再后来,姥爷过世,市政府开始城市规划,姥姥家的平房小院被定为待拆迁住房,政府补给她一套两室一厅的楼房,这个从来洒脱爽快的老太太不愿意一个人住,把房子送给我表哥当了婚房,自己搬去舅舅家和儿子儿媳同住,尽管人多不会感到孤独,但同在一个屋檐下,难免多口角。
平房小院被拆后,任由我们胡闹的大本营自此消失,昔年逮蚂蚱捉蝌蚪的熊孩子们也都长大了。就这样晃晃荡荡到了2015年,表哥结婚,兄弟姐妹从天南海北回到小城参加婚礼。那是北国四月,大雪纷飞,婚礼过后摄像为我们一大家子人拍摄了全家福,对比二十年前的旧照片,姥姥的身边再也没有姥爷了。
两个表哥如今各自都有了小孩,却从不见两个小侄子在一起玩,我总觉得他们的童年虽然有手机,有电脑,有数不清的游戏,却很寂寞。
这两个星期工作压力大,偶尔失眠,有时候会在拥挤的早高峰地铁上突然问自己,我在这里做什么呢?
回溯从前,我最初的梦想明明是想在风景秀丽的小城市拥有一座小院子啊,怎么后来就跑到帝都过上了每天挤地铁的生活了呢?虽然做着一份从高中开始就梦寐以求的工作,可是少女时期的我最讨厌空气差交通堵的北京了。
不知道现在的我,是不是15岁的我期待的样子,希望没让她失望。
我想,人都是贪婪的吧。
而我最大的贪婪就是,一边放不下商业化,一边惦记着理想国。
小时候,跟父母去河北念书以后,只有每年夏天放暑假才能回东北老家,整整两个月住在姥姥家的小平房里,和哥哥弟弟惹是生非,上房揭瓦,是到现在想起来还很快乐的时光。再后来,高中一个人回东北老家住校念高中,也只有每年夏天的暑假才能回河北和爸妈团聚,河北夏天闷热,不比黑龙江水清天阔,但因为有父母和老朋友,慢慢也爱上了这座河北城市。
因为夏天留给我的都是美好的记忆,所以一直到现在,哪怕毕业两年,早就没有漫长两个月的暑假了,可是每到这个季节,我的心还是野的,总觉得这么好的时节不出去浪一浪实在浪费,总觉得这样高温难捱的日子不应该在办公室度过,总觉得太阳明晃晃的挂在头顶很嚣张,我应该躲到海边去,让太阳的风头被清爽海风轻松碾压。
最近这段时间频繁加班,连续一个星期没吃晚饭,夏天胃口不好是其次,还有每天下班回家都八九点钟了,过了饭点,肚子早就不饿了。周末瘫在家里一整天,空调开开关关,虚度光阴时脑海里全是小时候在姥姥家院子里的画面。
那时候我没有相机,手机拍照也没有现在这么便捷,修图APP还没诞生,所以错过了很多可以拍下来做纪念的画面——
北国小城,夜里无人的清静夏夜,璀璨银河和北斗七星清晰挂在天幕上;
姥姥家的篱笆院,一到夏天最热闹,轰隆隆的雷阵雨不知不觉把水桶灌满,刚刚从河里抓回来的蝌蚪小鱼有了出逃之机 。鸡仔和肥兔在笼子里撒欢蹦哒,房檐下有燕子在搭窝,串株莲的小粉花开得烈,土豆花一朵大过一朵;
正午时分太阳把一缸水晒得温热,弟弟吵着闹着要去缸里泡澡,被姥姥好说歹说薅了出来。还有菜园子里刚刚熟透的红番茄,黄瓜和茄子,黑土地下偶尔钻出一两只蚯蚓蜗牛,傍晚姥姥做饭时缺少哪些蔬菜,我就风一样跑进院子里摘;
偶尔还会晒土豆干、豆角丝,老一辈留下的习惯,贫困年代东北一到冬天就缺少食物的供应,于是家家户户未雨绸缪,赶在夏天蔬菜正当时,把土豆、豆角这些能留存很久的蔬菜切成片或者丝,晾干后封存在袋子里,到了冬天拿出来做大锅菜,晒干后的土豆和豆角很有嚼劲,姥姥用来做小鸡炖蘑菇,鸡汤的鲜渗进这些辅助食材里,好吃得不像话。
还有我最喜欢的东北土炕,冬天被柴火烧得暖洋洋,到了夏天,躺上去冰凉凉,天然的凉席,午后和哥哥各枕一个枕头歪在炕沿上看TVB刑侦破案剧,一不小心睡着了,有风撩起窗纱,耳畔是舒服的穿堂风,能一觉睡到太阳落山。
而我不喜欢午睡,大多时候是在大家睡着时一个人在院子里和自己玩,捡花瓣捡树叶,夹在日记本里,直到很多年再打开,惊喜它们的美好形态,就算早就褪色干枯依然能记得捡它们时的小女孩心思。如果哥哥刚好也不愿意午睡,我俩会穿着拖鞋,拿上矿泉水瓶,出门去姥姥家附近的小树丛里逮蚂蚱,看见一个就远远地脱下拖鞋朝它拍去,拍晕一个是一个,捡起来装进矿泉水瓶,带回家再倒进鸡笼子里。
北国小城不临海,唯一能玩水的地方就是农场湖泊和水库。
水声潺潺,流经桥底,一条窄窄的水泥坝连接着两岸,岸边草长,远处有牛羊,水深与堤坝齐平,我和哥哥坐在水中央,把腿搭落在水里,不知道脚下水有多深却也不害怕。蜻蜓点水,水面泛起涟漪。抬头看,远山近水,云朵的影子倒映在水面上。四周静悄悄,没有如今城市里的喧嚣,藻荇浮游的声音恍然都能听得见。
那一年是我记忆里最惬意自在的夏天。
那年之后,我升入高中住校三年,学业压力大,假期有限,越来越少去姥姥家。表哥大学毕业留在哈尔滨找工作,表弟因为他爸妈离婚跟他爸转学去了山东。再后来,姥爷过世,市政府开始城市规划,姥姥家的平房小院被定为待拆迁住房,政府补给她一套两室一厅的楼房,这个从来洒脱爽快的老太太不愿意一个人住,把房子送给我表哥当了婚房,自己搬去舅舅家和儿子儿媳同住,尽管人多不会感到孤独,但同在一个屋檐下,难免多口角。
平房小院被拆后,任由我们胡闹的大本营自此消失,昔年逮蚂蚱捉蝌蚪的熊孩子们也都长大了。就这样晃晃荡荡到了2015年,表哥结婚,兄弟姐妹从天南海北回到小城参加婚礼。那是北国四月,大雪纷飞,婚礼过后摄像为我们一大家子人拍摄了全家福,对比二十年前的旧照片,姥姥的身边再也没有姥爷了。
两个表哥如今各自都有了小孩,却从不见两个小侄子在一起玩,我总觉得他们的童年虽然有手机,有电脑,有数不清的游戏,却很寂寞。
这两个星期工作压力大,偶尔失眠,有时候会在拥挤的早高峰地铁上突然问自己,我在这里做什么呢?
回溯从前,我最初的梦想明明是想在风景秀丽的小城市拥有一座小院子啊,怎么后来就跑到帝都过上了每天挤地铁的生活了呢?虽然做着一份从高中开始就梦寐以求的工作,可是少女时期的我最讨厌空气差交通堵的北京了。
不知道现在的我,是不是15岁的我期待的样子,希望没让她失望。
我想,人都是贪婪的吧。
而我最大的贪婪就是,一边放不下商业化,一边惦记着理想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