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焦虑地学习
《得到》确实是个不错的知识服务平台,感谢罗胖把国内不同领域顶尖的人才邀请至这个平台开课,并以一餐饭的价格出售,给每个想学习 、想成长的朋友带来福利。让我们只上过普通大学的孩子,通过碎片化时间念上北大、清华的课程,并跟紧时代的潮流。在这个信息化、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只要你想学,没有学不到的。我凭自己的兴趣和幼时的遗憾,报了好多课程,比如刘润的《五分钟商学院》、北大武志红的《心理学》、清华宁向东的《管理学》等,还想报北大薛兆丰的《经济学》、罗永浩的《创业课》等。知识变现、内容为王的时代已经到来。似乎订阅了这些课程,自己就和这些前沿的人是一个圈子的了。不得不说确实眼界开阔了很多。当你看到不同领域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在解释同一个事件的时候,你会发现优秀的人思维逻辑都差不多,大家只是从不同的方向爬上金字塔的顶端,殊途同归。
好的课程、感兴趣的课程扑面而来。不订阅生怕落后,订阅了又更焦虑,因为你根本没有那么多精力去学习。出校园后以后大头高效的时间基本都在上班8小时,虽说下班还有8小时,甚至很多文章都提过:改变人生,靠的是下班8小时。时间对大家是公平的,所有人都只有24小时。但为什么许多人的生活终究是一层不变的?因为每个人的心力有限。现在社会压力之大,对内上要养老,下要育儿;对外大家要操起120%的精力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工作领域站稳脚根、保住饭碗。如果说每个人都是一台手机,每个事都要耗费你的电量,那么上班那8小时和回家要应付一堆的事,足以耗尽你的电量。现在大城市人失眠越来越严重,很大程度也跟电量耗尽有必然的联系。并不是累了,就能睡着;睡觉也是要耗精力的,只有进入深度睡眠后才在充电。
越想改变,越是学习,课程订得越多,反而越焦虑。订了没认真学,心深愧疚,纠结之余又在消耗你的精力。本是好事,怎么就进入的恶性循环了呢?
我想应该先分清楚订阅的课程是兴趣使然,还是想解决当务之急?比如,我一路都是念理科,其实我更喜欢文科,上高中时对国学、心里学特别感兴趣,出社会后还自学了MBTI性格分析。那么我订阅武志红老师的心理学课就属于兴趣。如果不是打算把兴趣变成自己的工作,那么就随心所欲一点,能多学一些是一些。那么解决当务之急呢,要解决的这事,也许就是你焦虑的来源:我们公司的政策五天一大变、三天一小变。我们的收入随着公司的政策波动不已。今天吃撑死,但明天可能就饿死了,这事一直令我焦虑不安。分析清楚焦虑的来源后,目标--方法--行动,运用你仅有的有限精力,先行攻破它。那么最当务之急就是想办法解决稳定收入这件事---钱!!!
两种方式,要么增加专业技能,跳出去。要么增加的其它的投资技能,在不影响现有工作的情况下,多种方式开源,不要把所有的收入都压在一份工资上。虽然问题是钱,但无论哪种解决方式你都应该把眼光从钱身上挪走。提升专业技能或是投资技能都应该先定一个方向,提升哪方面专业技能和投资技能?提升的方法是什么?分成几个阶段去实现它?
这些问题其实又回到年初我订的2017年年度计划,现在是年中了,确实是应该对年初定的计划来个半年总结和调整。当初选择提升哪方面的专业技能,是否和未来的发展相符合?当初选择的投资方式,是否能和专业技能相结合,这样不止是8小时,相当于一天16个小时都在打磨相关的技能。
好的课程、感兴趣的课程扑面而来。不订阅生怕落后,订阅了又更焦虑,因为你根本没有那么多精力去学习。出校园后以后大头高效的时间基本都在上班8小时,虽说下班还有8小时,甚至很多文章都提过:改变人生,靠的是下班8小时。时间对大家是公平的,所有人都只有24小时。但为什么许多人的生活终究是一层不变的?因为每个人的心力有限。现在社会压力之大,对内上要养老,下要育儿;对外大家要操起120%的精力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工作领域站稳脚根、保住饭碗。如果说每个人都是一台手机,每个事都要耗费你的电量,那么上班那8小时和回家要应付一堆的事,足以耗尽你的电量。现在大城市人失眠越来越严重,很大程度也跟电量耗尽有必然的联系。并不是累了,就能睡着;睡觉也是要耗精力的,只有进入深度睡眠后才在充电。
越想改变,越是学习,课程订得越多,反而越焦虑。订了没认真学,心深愧疚,纠结之余又在消耗你的精力。本是好事,怎么就进入的恶性循环了呢?
我想应该先分清楚订阅的课程是兴趣使然,还是想解决当务之急?比如,我一路都是念理科,其实我更喜欢文科,上高中时对国学、心里学特别感兴趣,出社会后还自学了MBTI性格分析。那么我订阅武志红老师的心理学课就属于兴趣。如果不是打算把兴趣变成自己的工作,那么就随心所欲一点,能多学一些是一些。那么解决当务之急呢,要解决的这事,也许就是你焦虑的来源:我们公司的政策五天一大变、三天一小变。我们的收入随着公司的政策波动不已。今天吃撑死,但明天可能就饿死了,这事一直令我焦虑不安。分析清楚焦虑的来源后,目标--方法--行动,运用你仅有的有限精力,先行攻破它。那么最当务之急就是想办法解决稳定收入这件事---钱!!!
两种方式,要么增加专业技能,跳出去。要么增加的其它的投资技能,在不影响现有工作的情况下,多种方式开源,不要把所有的收入都压在一份工资上。虽然问题是钱,但无论哪种解决方式你都应该把眼光从钱身上挪走。提升专业技能或是投资技能都应该先定一个方向,提升哪方面专业技能和投资技能?提升的方法是什么?分成几个阶段去实现它?
这些问题其实又回到年初我订的2017年年度计划,现在是年中了,确实是应该对年初定的计划来个半年总结和调整。当初选择提升哪方面的专业技能,是否和未来的发展相符合?当初选择的投资方式,是否能和专业技能相结合,这样不止是8小时,相当于一天16个小时都在打磨相关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