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名的学问

昨天事业部的同事问我要项目东地块的图纸,想端详一下她家未来的院子。说到案名,她吐槽说办公室同事都调侃她,怎么做了“迎春园”的房东。
东地块的案名叫“盈翠苑”。乍一听像是“迎cun园”。
我说你就知足吧,我们西地块的业主才惨呢——就像这些天遭水灾的南国同胞——案名叫做“水泽苑”。
之前接触过一个项目,案名也跟水有关,叫做“润园”。“润”字恰到好处,有水却不发水,所谓“推窗水做伴,闭门我为王”。
汉字讲究形、音、义。上述三个案名的优劣,于此可见一斑。
宋卫平的“桃李春风”小镇系列近来誉满天下,除了国家政策以及宋氏情怀、工匠精神等因素之外,与他的文人气质也不无关系。“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黄庭坚惊艳千年的句子,仿佛也隐括了宋卫平的一生。
郑州前些年也不乏好的案名。比如“忆江南”,比如“沁园春”,比如“花半里”,比如“知园”,比如“澜庭”。
当然也不乏垃圾的案名,比如新郑早年的“11公里”。即项目距郑州市区11公里远。——你叫“城南里”多好!
据说该项目开发商的老板也是个文化人。在一次公司高层会议上,该老板幽幽地说:“脑洞要开得大一些。11这个数字,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嘛!”……尼玛!估计是王跃文的《国画》看多了。
好的案名不好起。但比给人起名要容易一些。给人起名除了字正腔圆隽永雅致没有歧义,还要考虑生辰八字甚至辈分排行等等;而案名除了有逼格无歧义不重名之外,似乎不用兼顾太多。
而好的案名对项目营销的促进作用是毋庸置疑的,特别是现今国家调控动了真格,楼市进入调整期,购房者由疯狂逐渐变得理性。品牌、质量,乃至激情、套路等等,固然比文化管用,但萝卜快了可以不洗泥,慢了是要被挑三拣四的。
我在想,当维权成为楼市的一种风尚或者习惯,将来会不会有业主因为案名的事情而拓展了维权一词的内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