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专题】和惠安女有约,我想在这样一座小城,和你虚度时光
繁琐的心事早已打结了许多段,承认我是一个喜欢逃避的小男人,又喜欢多愁善感,也许小小年纪就有太多梦想的缘故,总觉得整座城的事都是我的事,也不过还是喜欢独自一个人静静的感受,我是一个特不喜欢嘈杂的人,也别说幽静会让人慵懒,其实我已经习惯幽静,也不过如此,总在惆怅的人,就总想寻觅新的地方让自己安静。
崇武古城是位于惠安县东南海滨,濒临台湾海峡,是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江夏侯周德兴经略海防时为抵御倭寇所建。隆庆元年(1567年)抗倭名将戚继光、俞大猷视师崇武,北城门横眉石刻""威镇海邦""传为戚所书。清顺治八年(1651年)郑成功驻此抗清,传有"马蹄石"遗留。
古城内外有20多处分别始建于宋、明、清,后经修葺延续至今的宫庵庙堂等古建筑遗存,与古城构成了可供参观稽古的古迹群。尤其是城外3公里处的大岞山“岞山八景”之一的“龙喉晓烟”有惠安第一胜景的美誉,又有记述古城史事的文人诗家摩崖石刻,“狮石晚照”的狮石台曾经是戚继光操练水兵的指挥台又有新石器时代遗址。
从惠安到崇武镇,一路上多见的是各种石雕,佛像、宝塔、石狮居多。惠安石雕是中国福建省的汉族传统雕刻技艺之一,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历经一千多年的繁衍发展,仍然保留着非常纯粹的中国艺术传统,保持着很完整的延续性,至今未被西方外来文化所异化,具有强烈的民族性。惠安石雕在艺术风格上,讲究形神兼备,富有动感和气势,具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动态美和神态美;在艺术特征上,突出纤巧、流丽、繁缛、精细、神奇,含有细节语言,富有赏心悦目的艺术效果,体现南派石雕婉约精美的特色。
从西沙湾绕到崇武古城大概需要步行十分钟,记得切记切记,从边门进,不需要买门票。
走进古城,古城的老街是清一色的石头街,老街两旁是朴素的民居,石房子、红砖厝、木结构房子都没有太多的装饰。这些不同年代的建筑透出岁月的斑迹,沉淀的光芒还在。
漫步在古城青石路,在悠然间感受那街头巷尾的惬意,也许是那微风轻拂间、或那老人依偎门边,似乎整座城都静止在那午后时光,慵懒是步伐缓慢的前行,没有方向只是想静静着感受别人家的那丝清幽,也许你没来过,但又似曾相识。
从巷子里的猫狗就能感受到,古城里的清幽了,没有太多嘈杂也没有太多拥挤,不过是静静的感受巷子微风徐徐的清爽。
一条条小巷藏于一座座民居之间。走在狭窄的石巷道,老房子的门终日敞着,人们不急不缓地过着悠闲的日子。院子里的妇女坐在装满带壳海蛎的大桶旁,熟练地撬开蚝壳,不一会儿,脚边的蚝壳已堆成小山。
而宁静,是这座城的故事。你不会人群中迷路,只是漫步间被城事打动着,就如这惬意竟是我的渴望,也不过想找一处宁静卸下自己的包袱,或在一座没人认识的城里寻觅自己内心的回忆,或在意象里这已经成为自己苍老的故事。
科普一下,崇武,是崇尚武备的意思,古城墙全是石头,是现在保存比较完整的一座石头城了。
古城像一个迷宫一样,我们随意乱晃。转角处,我们看到了一座塌了的老房子,只剩下一些残垣断壁,我站在这里,抚摸着它,它像苍老的老人,沉淀着岁月的痕迹,我感觉到它的慑慑发抖,却还屹立着,想向我说点什么。一路欢声笑语的我们,突然开始安静下来,静静感受这种岁月的沉淀给我们心灵带来的冲击。庆幸,阳光正好,我还安好。
对于生长在海边的我,对看海其实没有很多期待值,这边海的干净和美,真的让我安静了下来。三面环海崇武的海岸确实很美,不愧是中国最美八大海岸之一,且没有密密麻麻的游客,这是关键。
在西沙湾海边,坐落着一座独特的庙。整座庙建筑由正殿、烈士纪念馆、烈士纪念碑、烈士亭等6部分组成。院落的一间门上悬挂着“天下第一庙”的牌匾,正殿神龛里,供奉着27尊身着武装的解放军雕像,神龛正上方,挂着“英烈廿七君”大横匾,下方则是写着“解放军烈士”的竖匾。这就是国内唯一一座供奉咱们解放军的寺庙。
在大岞村里转悠,拾阶而上一路闲逛到达大岞村小学处,随处可见惠安女装扮的妇女,戴着头巾,头上有绿色梳子一把,虽几乎没人戴斗笠,却是很有特色,与泉州蟳埔女迥然不同。
大岞停泊的渔船,如果是台风天,整个渔港可以停千艘船,驻足想象了一下那壮观的场景。我坐在这里,看着渔港,突然思绪万千,是开心,是忧愁,我也说不上来。可能是它的美伴随着一股股海风震撼到了我。 崇武到大岞的沿海风景,天然质朴,没有人人人。每个角落都有它最独特的美丽,真正能看见的不是眼睛而是心。
一路从崇武走到大岞,视野格外开阔,即使有点小累,也像个欢泼的小皮球一直沿海滚下来,越走到海的延伸处,当地人的生活场景扑面而来。有挖海蛎,捕鱼网,捡海螺,下海捕鱼,都是勤劳的惠安女阿姨的身影,特别让人敬佩。最让人广为念及的还是惠安女那漂亮的服饰,色彩强烈,非常美观实用的服饰。
惠安女因勤劳,美丽,贤惠。和一身奇特服饰出名,成了惠安县的一道独特民俗景观。 鲜艳的服装,特色的装扮。不经想探索,这座小城有着怎样的故事。
崇武一带的男子多出外谋生或出海打渔,惠安女自然成了建设家乡的主力军。她们开公路、修水利、种田地、补渔网、敬公婆、教子女,亲力亲为。在街道上随处都可以看到辛苦工作的惠安女人们。
腰部扎有红、蓝色塑料裤带,已婚者常加上银裤链,宽度由一股至八股不等,以多股为佳。裤式腰围小、臀围大,裤筒仅为三十厘米,既美观又便于劳动。
村里的居民,相聚家门口
几把蓝色座椅
几首古香古色的曲子
几位相谈甚欢的老友
当我老了,是否也能如此惬意
在村里随穿梭,走到了海边,
风吹拂着我的脸
任由发丝胡乱的飘扬
深吸一口气
感受咸咸的海风
坐在石头边上,
双脚不自觉的轻轻摆荡
看着蓝蓝的天空,
想起顾城“世界和我,第八个早晨”里的话
我需要最狂的风
最静的海
两个自由的水泡
从梦海深处升起
朦朦胧胧的银雾
在微风中散去
大岞的东岞山,两山之间夹着海,风景超级开阔,好喜欢这里。吹吹海风,站在制高点,瞭望三面海景,海总是能吞噬我所有的不安,从来没有停止过对海的渴望。
是什么样的缘分让我来到这样安宁的小镇,人和人相识真的是很奇妙的,难以言喻。这里很安静很淳朴, 这里的海很蓝很蓝,风很温柔,吹醉了我短暂而美好的旅程。
一个背包,一架单反,一个人,一种说走就走的权利!
去俯瞰这片风景,去聆听嘈杂与喧嚣,去吃遍各地美食,去品尝美味人生!
如果我们的夜够长,我想编织我的梦境,那些我所想的,那些我所要的。
如果有人问:你的家乡有什么风景吗?
也许,十个人里面有九个人会说没什么。
其实,只是人们看惯了它的样子,习惯了它的味道。
崇武鱼卷是闽南一带的一道名菜,也是泉州的十大名小吃之一。以海为生的人,顶风钻浪,时时冒着生命危险,人们最看重的是平安顺利、圆满团聚。由此,在崇武出现了一种含有祝愿美好圆满之意的菜肴——鱼卷。早年在崇武地区,除了婚喜宴席头道菜要上鱼卷,逢年过节或家庭便宴也必上这道菜,因此很多家庭主妇会做鱼卷。
鱼卷是由马鲛鱼肉打成泥,崇武鱼卷配以地瓜粉,鸡蛋清,猪肉泥,荸荠丁,青葱等原料,制成长条状。口感与鱼丸类似,却更为劲道且脆,弹牙。切段后可煎、可炒、可煮汤,“鱼”香绵长。熟鱼卷可保存几天至十几天,冬季可更长,如果放进冰箱或真空包装,保鲜期可达几个月。鱼卷食用时,可切成小段在清汤熬沌,也可切薄片油炸或与蔬菜一起炒。还有一种不做成鱼卷而做成小颗粒在滚开的水中泡熟,称为鱼丸或鱼羹。
泉州卤面泉州卤面,并非是用卤水制做而成的,而是用大骨汤配以香菇、虾肉、猪肉、鱿鱼、海蛎、豆芽、胡萝卜、沙茶酱、韭菜等配制而成的“卤汤”。卤面,所选的是含碱较多的生面,一定要Q,否则煮出来的面很容易断掉。煮好一碗好吃的卤面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一碗好吃的泉州卤面的精华也就在卤汁里,这样面条才能吸收卤汁的鲜味才好吃。
活梭子蟹崇武海域盛产梭子蟹,年产量达万担以上。梭子蟹肉多,脂膏肥满,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宴请宾客的佳肴。活梭子蟹经过“冷眠”处理后,即处于冬眠状态,然后被装上盛满锯屑或甘蔗渣的纸箱里,进行运输,成活率可达百分之八十五以上。好的梭子蟹背部呈青色且坚硬,腹部饱满厚重。蟹小腿部坚硬,很难捏动的最肥满。好梭子蟹的腹脐一般呈浅红色,红色越多且肚脐结实的蟹越肥满。蟹盖两边的尖上有黄红色的东西越多证明它的膏黄就越多,这只能鉴别母蟹。
惠安女很爱美,她们会把自己的照片放在斗笠边上,常常随身带小镜子,刘海边上有别一个小绿色梳子,发型乱了就要梳一下。且她们对自己的服饰很讲究。她们要自己做衣服,所以大岞村的惠安女阿姨都是裁剪师傅,她们对颜色的搭配,尺度的比例,什么场合适合穿什么类型的服饰都要有一套讲究。如果随便穿一下,或者哪里不对称,或是发型没有梳理好,都是会被别人笑话。朋友的妈妈就是惠安女,光头巾都有好几百条,有钱人家的上千条的都有。她们聚在一起乐于讨论哪条头巾好看,哪条裁剪得美观。
惠安女特殊服饰,可分为崇武城外、山霞和小岞、净峰两个类型,她们都头戴黄斗笠,笠内也缀上各种绒花和塑料花。不同的是,前者斗笠较大、厚、重,边沿稍有弯曲;后者斗笠较细、薄、轻、小。后者也蒙上头巾,但头巾上缀有红色小花蕾,中青年妇女多把双辫子折在头顶的两侧,包上头巾似有梭角的感觉。手上也提有黄色竹篮。在头顶前方还别着一至三把塑料梳子,未婚青年妇女头发还留有刘海。惠安女头戴的斗笠涂上黄漆,具有防日晒雨淋作用。花头巾为四方形,一般是白底上缀绿或蓝色小花,或是绿或蓝底上缀小白花,折成三角形包系头上,有挡风防沙、御寒保暖和保护发型等作用!
而最最最值钱的是惠安女阿姨身上的银腰链,那个银腰链很重,一般打有七八股,最多的有十几股,带着银腰链真的好重哈。
惠安女是福建泉州惠安县惠东半岛海边的一个特殊的民间风情,她们以奇特的服饰,勤劳的精神闻名海内外。惠安女,从狭义上来说其实是惠东女,主要分布在福建惠安东部崇武、山霞、净峰和小岞四个镇,是地地道道的汉族。她们的服饰,也深深地影响着周边的乡镇,如东岭、东桥和辋川等。据当地人说,几百年前,她们由中原移居于此,因海边生活为防风而佩带花色头巾和橙黄色的斗笠,花巾上还有编织的小花和五颜六色的小巧饰物;上身穿着紧窄短小的衣服,露出肚脐;下身穿着特别宽松肥大的裤子,腰带是扎在肚脐下面。
惠女服侍已经被列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社会的发展,可惜的是再过几年就看不见这种惠女服侍了(现在的年轻一代已经没人穿惠女服饰了)。
我的城事,就是如此简单。追求属于自己渴望的旅行,追求自己内心的世界,旅行很简单,就是走自己想走的路,用不同眼光感受不同的地方。我想在这样一座小城,和你虚度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