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师必看 : 课堂上哪些话该说,哪些话不能说
许多老师在课堂上不知道自己讲课的方式或语速学生容易接受,哪些话可以说,哪些话说出后对学生有什么样的影响,今天小编就给各位老师支招啦。
课堂教学中应语速避免过快或过慢,应适中
语速与学生的汉语水平相关,汉语水平越高,语速相对越快,语速过快会造成信息遗漏和堆积,语速过慢会造成学生精力不集中。
通常情况下,对外汉语教师都把中等水平的汉语学习者的学习情况作为规定教师语速的依据,这样做的好处是使班级所有学生都能保持一个均衡的水平——水平较低的学生不至于赶不上进度。
但是这样的做法对汉语水平相对较高的学生来说却是不合适的,他们会觉得语速太慢,教学内容匮乏,如果按照班级里汉语水平略高于中等水平的学生的学习情况规定教师语速,一方面会激发优秀学生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也会促进大多数汉语水平中等和较低学生为了跟上教师的语速,也会集中精神,没有空暇“开小差”,更加努力地学习,使整个班级的学习热情都得到极大的调动。
减少无效课堂口头语,使课堂节奏紧凑
无效课堂口头语泛滥问题产生的原因有两点:教师主体的无效口头语的认识不足,教师课堂准备不足导致课堂节奏拖沓。
(1)口头语作为一种元语用意识的标示语,要杜绝其出现是不可能的,它是大脑思考留下的语言痕迹,作为对外汉语教师,要尽量将这种不可能消失的痕迹加以利用,发挥口头语的交际策略功能。
(2)积极备课,调整课堂语言表述节奏,减少无效口头语出现的可能。课堂语言表述节奏是指语流中的字调、词调、句调、语调的高低起伏变化,语句间的逻辑停顿和意义停顿。语速的快慢等。教学节奏决定了课堂语言表达速度的快与慢,语调的高与低,结构的疏与密,感情的急与缓,音量的大与小的“和谐统一”。教师备课不充分,导致课堂节奏拖沓是无效口头语产生的重要原因,当学生提出备课过程中未准备的问题时,教师在思考过程中,元语言意识就表现为无效的口头语,影响学生对信息的接受理解。因此积极备课,调整课堂语言表述节奏,是减少无效口头语的有效手段。
重建正常的师生关系,瓦解教师话语霸权
对于现实教师话语霸权的批判中,我们呼唤着师生话语权的平等与对话。所谓的平等对话就是师生之间共同拥有话语权利,彼此处于平等的位置,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给学生充分言说的机会,师生间是一种对话、交流和沟通,是一种基于平等之上的对话和理解。
对外汉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权威来自于制度所赋予的权力和拥有专门知识而产生的专家性权力。
①为了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应该放弃话语霸权,与学生平等、民主地交流,不要试图以教师的权威震慑学生,要以自己的知识和智慧为自己加码。
对外汉语课堂按照地理因素可以分为国内课堂和海外课堂两种,国内课堂与海外课堂相比,有着优越的汉语大环境,因此教师更应该放弃话语霸权,鼓励学生张嘴去说。一个霸道专横的老师,他的课堂往往纪律性很好,但这只是表相,真相是学生并非遵守纪律,而是出于忌惮,不敢张口。对于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进行学习的学生来说,练习口语,勇敢张口是提高汉语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对外汉语教师在课堂用语上应该特别注意,不要用自己的话语霸权打消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除此之外,更应该巧妙运用课堂用语,激励学生张嘴去说的欲望。
避免以下教师课堂话语霸权
1.“你给我…”
外国学生会很抵触这样类似的命令的口吻。
2.“你总是…”
“你总是读错这个……”这样的课堂用语会打击到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
3.“算了吧”
可能老师急着赶教学进度,因此,才对发音不正确的同学说“算了”这样的语气会让学生有强烈的挫折感、被抛弃感、压抑感和绝望感。
4.“怎么回事”
这是一种指责的用语,让学生觉得教师已经失去了耐心。
5.你是全班最好的……
听上去像是表扬某一位同学,但是让其他同学听上去会觉得贬低了他自己,这样的表扬一定要避免。
6.对不对?
这样的问句会给学生造成疑惑。
7.好,很好,不错…
教师在课堂评价学生的答复,经常用“好、很好、不错”来赞美学生精彩的答复,但实践中教师长期把“很好、不错”等讴歌之词是“送”给自己所喜欢的优等生,甚至学生答复错了教师也会习惯性地带出一个“好”,从而疏忽了评价的目的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