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真的高高在上吗?——读《苏菲的世界》有感
最近在读《苏菲的世界》,一直觉得哲学是神秘而高不可攀的,很感谢这本书让那些曾经对我而言如雷贯耳的名字,如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笛卡尔、洛克等,变得有血有肉起来,这些“血”与“肉”是他们的思想。古人多曾感叹人生苦短,时光易逝。人的生命只不过是历史长河里极其短暂的一瞬,与宇宙相比更是渺小如一粒尘埃。生命短暂,但生命所留下的痕迹却是永恒的,这痕迹可以解读为人的思想。由此看来,这些哲学家的生命达到了永恒的境界。
这是一本哲学的启蒙书,语言浅显易懂,内容却包罗万象,把许多哲学思想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人不得不佩服,作者本身的思想深邃,真正印证了一句话,把书越读越薄的人,才是真正的高手。笔者在这里不想过多的赘述,诸如,故事概况之类的内容,读者如果对本书有兴趣,可以上网查到很多相关信息。笔者在这里想阐述些关于哲学的个人观点。
关于哲学,书中有一个观点,这样描述哲学家,称他们是一群拒绝把这个世界上的一切存在当做理所当然,对这个世界保持好奇心的人。书中借由一个哲学导师之口道出,这个世界就像一个魔术师(上帝)从自己的帽子中拿出的兔子(世界),兔子的毛皮又长又柔软,大部分人深陷于这张柔软的毛皮之内,纵情欢歌,或呼呼大睡,而哲学家则拼命挣扎着坐在毛皮之上,鼓起勇气直视魔术师的眼睛。
这个观点很新奇,比喻的也算恰到好处,不过细想起来,似乎作者在冥冥之中,抬高了哲学家的地位,而贬低了其他人。这是一个值得佐证的观点:思考需要时间和空间,而哲学家的工作恰恰就是思考,因此会去不断探索这个世界的奥妙,而其他人的工作并不仅限于思考,还有许多琐事需要处理,因此许多人并不需要过多的思考。哲学家高高在上吗?我觉得不见得,因为哲学来源于生活,哲学家通过观察,考证,总结,验证来获得他们的思想,许多哲学家穷其一生也没有找到足够多的证据去佐证他们的观点,仅仅是:人有灵魂吗?这个世界从哪里来?这样看似简单的问题,就已经让很多哲学家纠结一生了。更何况,好像哲学家们的思想或多或少都受到前人思想和自身经历的影响,最终都没有跳出自身的局限性。因此,从这个角度看,人有自由意志吗?好像没有。
那么哲学家高于其他人吗?我觉得也不见得。迈尔斯 布里格斯把人的性格分为十六种,是现在最流行的人格测试(MBTI),在这一测试中,“思考”只占了八个象限的其中一个,哲学家应该会偏向于运用思考来解决问题。但这不代表运用其他,例如“情感”,“感觉”等就不重要。“思考”只是人认识这个世界的一种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因此哲学家如同普通人一样,运用他们所具有的能力来合理的对待这个世界。
不过哲学为什么重要?因为其让我们学会思考,懂得如何更好地生活。
如果您对喜欢本文,或有什么想法想要和笔者交流讨论的话,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微文化与交流
这是一本哲学的启蒙书,语言浅显易懂,内容却包罗万象,把许多哲学思想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人不得不佩服,作者本身的思想深邃,真正印证了一句话,把书越读越薄的人,才是真正的高手。笔者在这里不想过多的赘述,诸如,故事概况之类的内容,读者如果对本书有兴趣,可以上网查到很多相关信息。笔者在这里想阐述些关于哲学的个人观点。
关于哲学,书中有一个观点,这样描述哲学家,称他们是一群拒绝把这个世界上的一切存在当做理所当然,对这个世界保持好奇心的人。书中借由一个哲学导师之口道出,这个世界就像一个魔术师(上帝)从自己的帽子中拿出的兔子(世界),兔子的毛皮又长又柔软,大部分人深陷于这张柔软的毛皮之内,纵情欢歌,或呼呼大睡,而哲学家则拼命挣扎着坐在毛皮之上,鼓起勇气直视魔术师的眼睛。
这个观点很新奇,比喻的也算恰到好处,不过细想起来,似乎作者在冥冥之中,抬高了哲学家的地位,而贬低了其他人。这是一个值得佐证的观点:思考需要时间和空间,而哲学家的工作恰恰就是思考,因此会去不断探索这个世界的奥妙,而其他人的工作并不仅限于思考,还有许多琐事需要处理,因此许多人并不需要过多的思考。哲学家高高在上吗?我觉得不见得,因为哲学来源于生活,哲学家通过观察,考证,总结,验证来获得他们的思想,许多哲学家穷其一生也没有找到足够多的证据去佐证他们的观点,仅仅是:人有灵魂吗?这个世界从哪里来?这样看似简单的问题,就已经让很多哲学家纠结一生了。更何况,好像哲学家们的思想或多或少都受到前人思想和自身经历的影响,最终都没有跳出自身的局限性。因此,从这个角度看,人有自由意志吗?好像没有。
那么哲学家高于其他人吗?我觉得也不见得。迈尔斯 布里格斯把人的性格分为十六种,是现在最流行的人格测试(MBTI),在这一测试中,“思考”只占了八个象限的其中一个,哲学家应该会偏向于运用思考来解决问题。但这不代表运用其他,例如“情感”,“感觉”等就不重要。“思考”只是人认识这个世界的一种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因此哲学家如同普通人一样,运用他们所具有的能力来合理的对待这个世界。
不过哲学为什么重要?因为其让我们学会思考,懂得如何更好地生活。
如果您对喜欢本文,或有什么想法想要和笔者交流讨论的话,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微文化与交流
![]() |
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微文化交流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