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游牧(连载 二)
Part 2 松尾芭蕉
很长一段时间,我的微信名就叫“松尾芭蕉”,当时并不知道这是一位诗人的名字,只是依稀记得在哪本书里掠过这四个字,觉得蛮有意境。
高中时也读过一些日本的俳句,当时只疑惑,这么简单的十几个字,还竟然不押韵不对称,也能叫诗?
这次了解历史重读俳读,才意识到当年见识之浅薄,理解能力之瞎。当然这也说明了一件事:一个人对同一艺术作品的理解能力在不同时期是不同的。有人小学就读懂了《红楼梦》,而我反反复复到了高中才读进去。不过,无论年龄大小,只要有机会有幸能够用心接触到这些伟人的结晶,都是值得的、满足的。况且我不过二十一岁,还算年轻。
松尾芭蕉恰好是上一节我学习的江户时期的诗人,在日本文学史上被尊为“俳圣”。他出生于伊贺上野,一个从东京出发乘新干线在名古屋转站就能到达的城下町。松尾在日本各地旅行,并从大自然中寻求灵感创作“蕉风俳谐”,这也是我喜欢他的文章的原因:枯淡而空灵。
他的散文有一节我很喜欢,敲出来和大家分享:
曾良者,乃为我定住深川时,借居附近、朝夕来访之士也。我亦常仿于他。我做饭时,他帮我劈柴烧锅;夜间煮汤烹茶时,他为我敲冰汲水。他好闲静,爱独处。我二人有“断金之交”。某晚降雪,彼又来访。“你为我焚火煮水,我为你团雪作球”。
当下的朋友聚会,无非聚餐唱K打桌游。与古人相比,确实少了真诚与交心。也许是如今手机绑架的缘故,也许也只是每个时代的娱乐方式不同罢了。但是,松尾与其友人的互访、互尊又互不饶,真的十分美好,“你为我焚火煮水,我为你团雪作球”。
他的《奥州小道》我也非常喜欢,节选一段:
日月乃百代之过客,流年亦为旅人。舟上浮浮一生,揽马首而迎老境者乃累日之旅、栖身之旅。古人多以旅终。余亦或何年一始,受碎云切风之邀,漂泊思绪不止,彳亍海滨。去年秋,曾江上破屋,掸去蜘蛛尘网。未几岁暮,春霞横世,身已越白川关上。
相比于古人,觉得自己实在是太虚胖太弱太懒了。晕船晕车,怕脏怕小虫子不说,连个游记也懒得整理,更别说抒怀写志了。旅行到了最后,尽是剁手了。拿纸笔动手也不愿意,宁愿背着电脑用十根手指来敲字。虽说安慰自己,是为了数字化好整理便于存储,但另一方面的确增加了旅行的负担。
希望在即将到来的旅行中,自己能彳亍东京,用心感受,执笔记录。
很长一段时间,我的微信名就叫“松尾芭蕉”,当时并不知道这是一位诗人的名字,只是依稀记得在哪本书里掠过这四个字,觉得蛮有意境。
高中时也读过一些日本的俳句,当时只疑惑,这么简单的十几个字,还竟然不押韵不对称,也能叫诗?
这次了解历史重读俳读,才意识到当年见识之浅薄,理解能力之瞎。当然这也说明了一件事:一个人对同一艺术作品的理解能力在不同时期是不同的。有人小学就读懂了《红楼梦》,而我反反复复到了高中才读进去。不过,无论年龄大小,只要有机会有幸能够用心接触到这些伟人的结晶,都是值得的、满足的。况且我不过二十一岁,还算年轻。
松尾芭蕉恰好是上一节我学习的江户时期的诗人,在日本文学史上被尊为“俳圣”。他出生于伊贺上野,一个从东京出发乘新干线在名古屋转站就能到达的城下町。松尾在日本各地旅行,并从大自然中寻求灵感创作“蕉风俳谐”,这也是我喜欢他的文章的原因:枯淡而空灵。
他的散文有一节我很喜欢,敲出来和大家分享:
曾良者,乃为我定住深川时,借居附近、朝夕来访之士也。我亦常仿于他。我做饭时,他帮我劈柴烧锅;夜间煮汤烹茶时,他为我敲冰汲水。他好闲静,爱独处。我二人有“断金之交”。某晚降雪,彼又来访。“你为我焚火煮水,我为你团雪作球”。
当下的朋友聚会,无非聚餐唱K打桌游。与古人相比,确实少了真诚与交心。也许是如今手机绑架的缘故,也许也只是每个时代的娱乐方式不同罢了。但是,松尾与其友人的互访、互尊又互不饶,真的十分美好,“你为我焚火煮水,我为你团雪作球”。
他的《奥州小道》我也非常喜欢,节选一段:
日月乃百代之过客,流年亦为旅人。舟上浮浮一生,揽马首而迎老境者乃累日之旅、栖身之旅。古人多以旅终。余亦或何年一始,受碎云切风之邀,漂泊思绪不止,彳亍海滨。去年秋,曾江上破屋,掸去蜘蛛尘网。未几岁暮,春霞横世,身已越白川关上。
相比于古人,觉得自己实在是太虚胖太弱太懒了。晕船晕车,怕脏怕小虫子不说,连个游记也懒得整理,更别说抒怀写志了。旅行到了最后,尽是剁手了。拿纸笔动手也不愿意,宁愿背着电脑用十根手指来敲字。虽说安慰自己,是为了数字化好整理便于存储,但另一方面的确增加了旅行的负担。
希望在即将到来的旅行中,自己能彳亍东京,用心感受,执笔记录。
© 本文版权归 门童inSydney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