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哀悼乳房》
2017/7/3
早上七点起床后,用了两个半小时看完这本16万字的书。
《哀悼乳房》,是西西对自己患癌后的身体的审视。
一副皮囊,被西西写成了一卷16万字的剖析,“一次外科手术惊醒了我,原来有那么一具皮囊”,身体的预警毫无预兆地响起,那是一种被打扰到的愕然、不安。文中有一处写道,作者在病床上等待,通过阅读文学作品以遣闲聊,正当她滋滋有味沉浸在文学世界的思考中,医生来了,提醒她准备进手术室,“打扰到你了吗?”医生问,“没有”当时她笑语盈盈地答。把真实的感受写成铅块字:“医生的确打扰了我的思路。”这种打扰,仿佛是让某些努力戛然而止。某些什么努力?借助文学抽身于刻板机械的现实世界的努力。
人的身体又是愈合得这么快。“人的身体才是真正的天衣,没有缝”,这是作者拆线以后的感慨。这具易朽的皮囊,似乎遭得住无论多少次的锤炼,尽管千疮百孔,总有一天会愈合,不若新生,却像天衣,无缝。如无意外变故,人是以怎样的姿态来的,便以怎样的完整归回。
疾病以外,她毫无意外地写到死亡。“母亲没有病,她只是老,体内的器官逐渐衰退,像一盏油将尽的灯”,一句“她只是老”,抵过了无数伤感于生老病死的附丽言语。老了,死了,化为尘,不存在了;正如诞生,正如长大,过尽千帆;想来,也只是生了,病了,死了,不存在了,而已。
“奇怪,都是悲凉的曲调,但听来只觉心平气和,与世无争,想想人生其实只是一场认真的游戏。”
认真,你就输了。
早上七点起床后,用了两个半小时看完这本16万字的书。
《哀悼乳房》,是西西对自己患癌后的身体的审视。
一副皮囊,被西西写成了一卷16万字的剖析,“一次外科手术惊醒了我,原来有那么一具皮囊”,身体的预警毫无预兆地响起,那是一种被打扰到的愕然、不安。文中有一处写道,作者在病床上等待,通过阅读文学作品以遣闲聊,正当她滋滋有味沉浸在文学世界的思考中,医生来了,提醒她准备进手术室,“打扰到你了吗?”医生问,“没有”当时她笑语盈盈地答。把真实的感受写成铅块字:“医生的确打扰了我的思路。”这种打扰,仿佛是让某些努力戛然而止。某些什么努力?借助文学抽身于刻板机械的现实世界的努力。
人的身体又是愈合得这么快。“人的身体才是真正的天衣,没有缝”,这是作者拆线以后的感慨。这具易朽的皮囊,似乎遭得住无论多少次的锤炼,尽管千疮百孔,总有一天会愈合,不若新生,却像天衣,无缝。如无意外变故,人是以怎样的姿态来的,便以怎样的完整归回。
疾病以外,她毫无意外地写到死亡。“母亲没有病,她只是老,体内的器官逐渐衰退,像一盏油将尽的灯”,一句“她只是老”,抵过了无数伤感于生老病死的附丽言语。老了,死了,化为尘,不存在了;正如诞生,正如长大,过尽千帆;想来,也只是生了,病了,死了,不存在了,而已。
“奇怪,都是悲凉的曲调,但听来只觉心平气和,与世无争,想想人生其实只是一场认真的游戏。”
认真,你就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