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与古建筑保护
本来是坐在图书馆里在写研究计划书,写着写着就变味了……
近些年来,中国飞速发展的同时,建筑业也不例外。从现场考察到投入使用,周期可以压缩至短短几个月。在这样的氛围里,让许多人只看到了眼前的利益及未来的发展前景,而对于古建筑的研究、修复、保护,似乎变得无关紧要。《民用建筑通则》上把普通建筑和构筑物的设计使用年限规定为50年,而纪念性和特别重要的建筑也就100年,建筑法规将一栋建筑,甚至一个片区几十栋的建筑的最长寿命只定义为短短几十年,万一遇上个天灾人祸,只存活了一个礼拜的建筑也不是没有过。在这样追求效率与速度的时代,回头看看那些辽代的佛塔、唐代的寺庙,明代的宫殿,清代的园林,几千年几百年一直矗立在那儿,会不会觉得更加深刻隽永?
对于古建筑的破坏,早到可以追溯到项羽烧阿房宫,楚人一炬,可怜焦土。近到建国初期当局对北京的城市规划否“陈梁方案”而取“苏联方案”。陈占祥说:“全世界再也没有第二个北京城,这块瑰宝规划时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不然愧对先人。”当年的长安左门,长安右门,地安门,城墙,牌楼等古建筑均被拆除。很多时候大家都会问,学历史有什么用,学建筑历史有什么用?唐太宗李世民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就是不想知兴替,不想明得失,那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如果当年采取的是“梁陈方案”把行政中心建于北京西郊,保留老北京的城墙牌楼,将之改建成公园或广场,新城的归新城,皇城的归皇城,肯定又是另外一番魅力。而且至少不会像现在那么拥挤,房价也不会那么高。还能说历史和我们没关系吗?
其次,文化大革命这十年浩劫,国内对于这十年浩劫中某位领导人所犯下的罪行只有一句:“功大于过”,但是“功”是多大我们教科书里都有写的,那“过”呢?单不说破四旧对中国古建筑造成的致命伤害,台湾都已经把“二二八事变”写进历史教科书了,什么时候能来谈谈这十年。
奈何中国太大历史太长久,以至于随便一个几十年几百年的跨度都不算事儿,对于古物保护,最近的也就追溯到清代,那距今也是有几百年了,要知道美国建国也不过两百多年,而对于民国的古物保护,也就是一些名人故居了吧?对于前朝遗物,中国人自古没有保护意识,但凡掌了权的,首先杀旧臣,清余党,烧宫殿。以至于现在,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都被折腾完了,看个古物还要跑去国外,看唐朝遗构要去京都和奈良。不要只说帝国主义侵略了我们,抢走了我们的敦煌壁画和圆明园,去百度一下王圆笠道士和读一读王道成的《圆明园——历史•现状•论争》,不说能了解历史的全貌,但至少可以知道历史不是只有一面。不想粉饰帝国主义犯下的罪行,但是参考一下古城古建筑的命运,如果把那些珍贵的文物,留在那样动荡的战争年代,很难说它们的命运会比现在好。古建筑不像壁画和经卷可以被放在骆驼上拉走,但是它们的命运是怎样的大家有目共睹。当年林徽因怒斥北京市副市长吴晗(敲黑板:吴晗是历史学家,毕业于清华大学,在西南联大任教时与闻一多齐名):“你们现在拆去的是有着八百年历史的真古董……将来你们迟早要后悔,那时候你们要盖的就是假古董。”五十年后的今天,林一语成真,对于古建筑的修修补补,甚至推到重来,“真古董”越来越少,“假古董”越来越多,以至于真的也变成了假的,假的也变成了真的,游客们失去了分辨真假的能力,只记得我到此一游过。
近些年来,中国飞速发展的同时,建筑业也不例外。从现场考察到投入使用,周期可以压缩至短短几个月。在这样的氛围里,让许多人只看到了眼前的利益及未来的发展前景,而对于古建筑的研究、修复、保护,似乎变得无关紧要。《民用建筑通则》上把普通建筑和构筑物的设计使用年限规定为50年,而纪念性和特别重要的建筑也就100年,建筑法规将一栋建筑,甚至一个片区几十栋的建筑的最长寿命只定义为短短几十年,万一遇上个天灾人祸,只存活了一个礼拜的建筑也不是没有过。在这样追求效率与速度的时代,回头看看那些辽代的佛塔、唐代的寺庙,明代的宫殿,清代的园林,几千年几百年一直矗立在那儿,会不会觉得更加深刻隽永?
对于古建筑的破坏,早到可以追溯到项羽烧阿房宫,楚人一炬,可怜焦土。近到建国初期当局对北京的城市规划否“陈梁方案”而取“苏联方案”。陈占祥说:“全世界再也没有第二个北京城,这块瑰宝规划时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不然愧对先人。”当年的长安左门,长安右门,地安门,城墙,牌楼等古建筑均被拆除。很多时候大家都会问,学历史有什么用,学建筑历史有什么用?唐太宗李世民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就是不想知兴替,不想明得失,那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如果当年采取的是“梁陈方案”把行政中心建于北京西郊,保留老北京的城墙牌楼,将之改建成公园或广场,新城的归新城,皇城的归皇城,肯定又是另外一番魅力。而且至少不会像现在那么拥挤,房价也不会那么高。还能说历史和我们没关系吗?
其次,文化大革命这十年浩劫,国内对于这十年浩劫中某位领导人所犯下的罪行只有一句:“功大于过”,但是“功”是多大我们教科书里都有写的,那“过”呢?单不说破四旧对中国古建筑造成的致命伤害,台湾都已经把“二二八事变”写进历史教科书了,什么时候能来谈谈这十年。
奈何中国太大历史太长久,以至于随便一个几十年几百年的跨度都不算事儿,对于古物保护,最近的也就追溯到清代,那距今也是有几百年了,要知道美国建国也不过两百多年,而对于民国的古物保护,也就是一些名人故居了吧?对于前朝遗物,中国人自古没有保护意识,但凡掌了权的,首先杀旧臣,清余党,烧宫殿。以至于现在,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都被折腾完了,看个古物还要跑去国外,看唐朝遗构要去京都和奈良。不要只说帝国主义侵略了我们,抢走了我们的敦煌壁画和圆明园,去百度一下王圆笠道士和读一读王道成的《圆明园——历史•现状•论争》,不说能了解历史的全貌,但至少可以知道历史不是只有一面。不想粉饰帝国主义犯下的罪行,但是参考一下古城古建筑的命运,如果把那些珍贵的文物,留在那样动荡的战争年代,很难说它们的命运会比现在好。古建筑不像壁画和经卷可以被放在骆驼上拉走,但是它们的命运是怎样的大家有目共睹。当年林徽因怒斥北京市副市长吴晗(敲黑板:吴晗是历史学家,毕业于清华大学,在西南联大任教时与闻一多齐名):“你们现在拆去的是有着八百年历史的真古董……将来你们迟早要后悔,那时候你们要盖的就是假古董。”五十年后的今天,林一语成真,对于古建筑的修修补补,甚至推到重来,“真古董”越来越少,“假古董”越来越多,以至于真的也变成了假的,假的也变成了真的,游客们失去了分辨真假的能力,只记得我到此一游过。
![]() |
年轻时的梁思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