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诗敏博士| 靳羽西非凡人生

靳羽西的身份:企业家、记者、学者、电视人、作家、主持人等多个角色,而且每一个角色都被她演绎到了极致。

01. 原生家庭
羽西出生在钟灵毓秀的桂林,为书香世家,父亲是岭南派的著名画家、四姐妹中羽西排行老幺,从小家教优良。好的家世带个一个孩子最大的财富,还是正确的三观,羽西小小年纪视野开阔、明辨是非,做事也颇有决绝力,这为她后来的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02. 移民美国
1973年,羽西和妹妹正式移民纽约,成为美籍华人,跟许多初来乍到的华人一样,她也有个“美国梦”,最开始她和妹妹靠倒卖中国丝绸、窗帘等中国特产维持生计。异国他乡,奋斗总是艰辛,有一年圣诞节,姐妹两的小生意青黄不接,下雪了,他们仅靠一小块面包和借钱买来的厚外套过节,羽西发誓这种日子只能成为记忆。

03. 结缘电视台
羽西在做贸易小买卖时,发现美国人对中国的认知充满了偏见,她的外国朋友们对中国的了解还保留在战争前。“那地方也一定是吃不饱饭、流离失所的荒芜之地”每每谈论起对东方的印象、羽西也争辩、直摇头说中国不是这样的。
因为只有羽西知道,她的祖国、她的家乡的一切都在蓬勃发展、日新月异,古国的五千年文化博大精深,现在就是缺少这样一个既深浸中国文化又通达西方的人来做沟通、做交流的桥梁,而羽西发誓她就是这第一个人!1978年底,中美正式外交,顺着政策的东风,聪明的羽西想到如果结合之前的需求和现在的形势,制作一档让外国人了解中国的节目,一定是正中下怀,说做就做,她的《看东方》系列开工了。
《纽约时报》称靳羽西:“在东西方之间架起一座优雅的桥梁,这是史诗的一大步”,凭借此片,靳羽西还一举斩获1985年度“全美华人风云人物”。正如多年前她的思考一样,介绍广为人知的风景是不够的,做节目就要去别人没有去过的地方,提供独特的价值才是观众选择你的原因。
她坚信一点:“想拿出有生命力的作品,就要用我的生命去干!

04. 报效祖国
成功总是眷恋又努力又随时准备上的人,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35周年国庆盛典在即,美国的电视网想直播,但是他们发现传来的测试信号一句英文都没有。制片人大惊失色,想短时间内找到一个精通中西文化、中英文都很流利的人,他们第一时间想到了靳羽西。

这一天终于来了,羽西完美的解说了庆典全程,全美电视观众都看到了中国领导人的风采、解放军的严整军容、其飒爽风姿响彻世界。无数海外华侨在异国他乡,看到阔别多年的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也是第一次在电视上,目睹强盛的中国赫然崛起,这都源于羽西的讲述,他们感动得热泪盈眶。

有了这次直播的经验,一向保守的中央电视台也向她伸来橄榄枝,极力邀请她共同制作一部新片《世界各地》。这是一档让中国了解世界的节目,和羽西的《看东方》相呼应,而拥有海外背景、制作经验的羽西无疑是最合适的人选,羽西知道这将是一次历史性的任务。

实际上,央视这次的制作经费不足,羽西二话不说,拉来了雀巢、宝洁、可口可乐等商业赞助,一方面,这一超凡理念是羽西的商人身份使然。另一方面,羽西开创了节目广告赞助植入的先河,她是敢作敢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05. 收获成功 & 爱情

有了这两次的巨大成功,羽西在自己的事业上越做越稳,1989年,她精心打造的纪录片《中国的墙与桥》,获得美国电视最高奖项“艾美奖”的青睐。至此,她成熟的电视制作机制、独创的招商引资模式都成为典范,这也是后来她获得中国电视最高奖项—上海白玉兰奖终身成就奖的渊源。
事业成功后,羽西也越来越忙,出席的场合也越来越多,有朋友羡慕的对羽西父亲说:“羽西太了不起了,有10亿人喜欢她。”老爹却犯愁了:“我们羽西,实际上只需要一个人爱她就够了。”40年来羽西独来独往、钟情事业,甚至忽略自己的终身大事。
实际上,早已打入美国上流社会的羽西,因为电视节目制作而采访了大量的文化、政商界名人,她身边也不乏有地位的追求者,而得她心者却寥寥无几。在一次派对上,羽西认识了一个叫马明斯的企业家,因为同是华人、同做企业,相同的履历让他们无话不谈、越来越有默契。
终于,60岁的马先生向她求婚了,誓言是“让我好好照顾忙碌的你”。
羽西以为这就是自己期待已久的幸福了。就这样40岁的羽西与60岁的马明斯结婚了,婚礼在纽约隆重举行,500多位中外名流参加他们的婚礼。

06. 成立羽西品牌
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忧心的对她说:“羽西,回来吧,祖国需要你,回来投资做一番事业!”热情的羽西总是不拒绝机会,这一次她又在思考我要做一个什么项目呢,还记得她做节目时自己的童花头、涂艳丽口红的形象得到很多中国女性的青睐。


成立企业,她招不到企业高管、技术和销售人员,中国的企业模式也还未成型,然而这一切都难不倒战无不胜的羽西。她用了两年的筹备时间,耗资500万美元的“靳羽西化妆品有限公司”就这样成立了,不化妆是吗,羽西就亲自拍广告片、发宣传、开化妆课专门教授化妆。
没有技术人员,她就不惜重金从国外雇佣最强的研发团队,至于产品试验、设计包装,羽西就自己大包大揽,因为是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化妆品,羽西爱护自己的羽毛,
要做就做最好是她一直坚持的原则。


说她是中国时尚界的第一教母,一点不为过。她执着、认真的工作态度让每一个接触到她的人都被深深折服。
她不允许自己的化妆品在产品质量上有任何问题,只要有新产品出来,她就自己化身“小白鼠”亲自测试;为研制出适合中国女性黄色皮肤搭配的唇膏,她在600多种颜色的唇膏中精心挑选,不厌其烦的搭配100多种颜色服饰来试色。最终选定9种既时尚又适合中国女人的唇色,她还别有匠心的发明创造出,第一张适合亚洲女性服装和肤色搭配的“配色表”。
她的专柜也从最早的3间开拓至全国250多个城市,总共800多个专柜,一夕之间,“羽西”遍地开花,销售额达3.2 亿,它曾一度是中国化妆品行业里无敌的存在。

对于在化妆、时尚的普及上,一面做生意的羽西,笔耕不缀,相继出版《亚洲妇女美容指南》、《亚洲名媛》、《中国淑女》等美妆、礼仪方面的书籍,是当之无愧时尚教母。
《纽约时报》称赞羽西“用一支口红改变了中国人的形象”,说她是“中国化妆品女皇”。

然而,就在事业如日中天之际,羽西却突然决定将公司卖掉,这让所有人大吃一惊。就这样,羽西化妆品被欧莱雅收入囊中,对此她对外界鲜有告知,她有自己的打算。
有人说是因为她长期在中国打拼,丈夫马明斯另觅新欢让她深受打击;也有人说是她对财务不精通,多年来都是丈夫打理财务,而丈夫却一点点将她打下的江山,一点点掏空,两人也在95年和平分手,正式离婚。面对羽西化妆品被收购,一时众说纷纭,对此羽西乐观的说“真的没有什么,羽西化妆品就像是我的一个漂亮女儿,我把她嫁给合适的人而已。”

07. 精彩晚年
放的一身轻松后的羽西又回归了自己的老本行,她开始全情投入《羽西看世界》节目的制作,这一次她就是自己。她用自己独特的视角、丰富的阅历为这档节目加持了更多的人格魅力。她遍访世界名流,采撷观点制作成辑,她要把美永远的流传下去。






晚年的羽西更加热衷于慈善事业,她说她做事之前一般都会问自己四个问题:自己是否有才华?是否有热情?是否对他人有益?
在2001年北京申奥、广西“羽西小学”建立、北大“靳羽西教育基金”等项目中,都得到了羽西慈善基金的支持。为了嘉奖羽西的善行,中国政府决定以前所未有的方式纪念她,他们2002年专门为她发行了一套纪念邮票,以感谢羽西真挚的付出。

现在看,羽西既没有显赫的身世、也没有权利,她靠着自己的奋斗和出众的人格魅力,硬是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这种对所有人都真诚、体贴的态度、让她总能赢得他人发自内心的尊重,羽西说:“生命本身没有意义,恰恰是你自己让它意义非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