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树——《如是》观后感
朴树1973年出生, 1996年10月签约麦田音乐 ,算是正式出道,至今已经21年了,其实刚开始我对朴树并不是太过于了解,只是有听过他的歌,知道他的歌很出名,知道他是一个很出名的歌手,然后看过他在跨界歌王总决赛帮王子文做助阵歌手给我的印象就是一个很内敛不怎么会讲话的人。今天看了《如是》喜欢上了他,正如《如是》所说:“ 在外界的印象里,朴树敏感、天真、脆弱……44岁,面对镜头的朴树依然拘谨,眼神清澈,面庞天真…… ”,现在网上很流行一句话“愿你走出半生,归来仍是少年”,刚开始我对与“少年”这个词理解更多的事停留在容貌上,当然在想下去就不止是容貌了,但一提起少年这个词,映入我脑海中的第一反应就是年轻的人。而看了《如是》朴树的采访后,在提起少年,映入我脑海中的第一反应更多的是纯粹的眼神,当然也是少不了年轻的面容,可能是我阅历不多,也可能是我底子里还过于肤浅。
《如是》加深了我对于“少年”的理解,很多人在经历了很多事情,变得世俗、变得污浊、变得自私,我们也不能够去谴责这些人,因为他们经历的我们并没有经历过,至少没有站在他的角度经历过,所以我们也没办法确定如果我们在他们的角度或者进入他们的灵魂去经历这些事是否也会变成这样,所以我们应该庆幸,当如果我们历经沧桑,我们还能够保持纯粹的心灵,那就是一件特别特别幸运的事情,因为眼神是不会骗的人,你可能可以再别人面前假装出一阵子的纯粹,但是你不可能长久的保持纯粹。所以我们也不应该去谴责,去鄙视那些变得世俗的人,他们也是不由自主的慢慢变成他们现在这个样子,失去了纯粹的自我,就好像完全被邪恶的寄生虫给吞噬了,他们也有过少年模样,只是再也回不去了。
言归正传,每一个人对于别人都是站在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去理解的,今天看了《如是》让我对于朴树的理解是,觉得他是一个特别矛盾的人,特别放不开的人,纠结的时间远远比放松的时间多很多的人。他说他是一个不喜欢讲话的人,他觉的很多话语讲出来后其实很内心的表达是不一样的,所以他不喜欢讲话,但其实我觉得他更多的是害怕别人不理解他,误会他,别人通过对于他的话所作出的解释,并不是他内心所想讲的那样,这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特别在意他人看法的人;但是他又敢于把自己的对于他人的态度讲出来,他能够特别真诚的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比如他不喜欢讲话,不喜欢接受采访,不喜欢····等等,这有说明了他其实有不是特别在意别人对他的看法,他觉得他就是这样的人,你们爱咋说咋说。所以他是一个特别矛盾的人。
刚开始我听到朴树说:“很多话语讲出来后其实很内心的表达是不一样的”,我内心的想法是那说明你该好好学学语文了,但是我现在又不这么想了,因为每一个人对于一句话的理解,都是建立在自己整个思想观念之上,所以同样一句话不同的人可以得到不同的理解,所以你表达的再好,你也不能够让所有的人都理解你,所以还不如不讲来得算了。
本来是还有很多话要讲的,但是写着写着就给忘了,所以就到此为止吧。不过一句话,朴树就是一个纯粹的少年吧,虽然历经世界,但眼中仍有纯粹,希望20年后的我也能够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