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中的善良天使

说实话,长期以来我并不是十分喜欢历史。可能是高中历史那次37分,让我留下了难以抹去的痛苦回忆。但后来渐渐发现,我是喜欢历史的。以往的种种对历史的先入为主的厌恶,都是建立在应试教育的"历史"的概念下。
以史为镜,历史绝不是让你背诵哪一年发生什么大事。往小了说,历史上发生的事件,可以为我们提供警醒或指引。但这还不是我最喜欢的,我最为上瘾的,乃是通过对历史的宏观梳理,了解我们为何发展到了今天的样子。比如钱穆先生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吴晓波老师的《中国历代经济变革得失》,都为我提供了很多助益,他们通过剖析各个朝代的同一个横截面,举重若轻地检视着历史的进程,这可能就是所谓的“大历史观”。
今儿开始看《人性中的善良天使——暴力为什么会减少》一书,这本书久负盛名,也一直想买,今日才得以静下心来看。才看了一点点,不由得心潮澎湃,作者通过暴力减少这一主线,将人类历史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方面面的发展融为一体,视野之大,内容之丰富,让人惊叹。
作者认为,人类暴力的减少经过了六大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平靖进程”,指的是人类从狩猎采集的无政府状态,开始向有政府的农耕文明过渡,在这个过程中劫掠和打杀减少了暴力,死亡下降到原来的1/5。国家的诞生解决了问题也产生了新的问题,老百姓不再经常的死于凶杀,但却可能死于暴君的专制之下。
第二个阶段是“文明的进程”,分散割据的封建小邦整合为中央集权的大国,商业得以迅速发展,凶杀率下降了90%以上。中央集权的形成,让凶杀成为对国王的犯罪,并以国家名义惩戒,贵族也必须维护好与国王的关系才能获得利益,而不只是在自己的地盘做一个恶棍骑士。商业的发展则一改以土地为基础的零和博弈的经济模式,将人们通过互利连接起来,人们开始学会控制冲动、换位思考并开发社交技能。此外,国家监管的存在能促进商业更快发展,商业的正当渠道的存在也能削弱他人偷抢的动机,提升国家监管效率。
第三个阶段是“人道主义革命”,开始出现有组织的社会运动,将生命和幸福作为价值中心,用理性推进制度设计,对同胞开始有更多的同情心,进而废除了一些不被接受的暴力形式,如专制、奴隶制、决斗、严刑逼供等。尤其是科学进步,怀疑论盛行,人们开始质疑并反对基督教宗教裁判所的诸多暴行。同时,民主制度有效遏制了国家的暴政,国际沟通和贸易的深入削弱了国家向外扩张征服的动机(跨国交易的净收益不少于战争)。此外,印刷术推进了全民阅读,而迅速普及的书籍(尤其是小说和回忆录)激活了人们的移情能力,让人们不再漠视他人的生命和利益。邮政服务的发展则让思想可以通过信件传递,引发讨论和批评,那些愚昧迷信的暴力亦将逐渐枯萎。更重要的,启蒙主义催生理性和科学精神,进而生出普世的人性和理性,并界定道德(道德不是神写在纸上的规则,也不是某种文化或部落的习俗,而是人们视角的可相互替置性和世界给予正和博弈的机会共同产生的结果),滋生了启蒙人文主义。
第四个阶段是“长期和平”,即二战结束后,超级大国之间停止了彼此之间的战争。国家的诞生,让战争发生的频率减少了,但是因为更多的投入、更好的组织以及技术的革新,战争的残忍程度不断提升。同时浪漫军国主义滋生,英雄主义、自我牺牲精神和男子气概催生战争偏好。直到反战思潮兴起,反战文学(小说)流行,并逐渐被主权国家接受。从二战以后,大国间无交战,西欧国家间无交战,发达国家未通过征服进行领土扩张,甚至冷战时期亦无交火记录。固定的国境线将改线视为侵略,进而让领土扩张失去了正当性。现代,很多国家的服役年限越来越短,军人占比越来越低(从征兵到裁军),国家对个人价值的重视也超过了对民族、集体、国家威望的鼓吹,愿意通过相互妥协解决矛盾,战争计划还会受到人民的抵制。此外,核武器的恐惧也组织了战争的发生,“恐怖孕育出安全”。
第五个阶段是“新和平”,武装冲突越来越有节制,内战、种族清洗、恐怖袭击等武力冲突不断下降。二战后,全球暴力自20世纪70年代末上升,自90年代下降,主要原因是民族主义运动在去殖民化初期迅速扩展,并在冷战时期得到了超级大国的支持。但过去20年中,战争、大屠杀、恐怖主义都在减少,原因之一是许多国家从独裁统治或意识形态国家(如越共)变为商品经济国家,不那么愿意为声誉、荣耀和意识形态而牺牲民众。此外,民主让内战的严重程度下降,开放贸易能减少战争发生的可能性,国际组织(尤其是国际维和部队)通过监督和平协议的实施,切实减少了战争重启的机会,切标志着人道主义时代的到来。目前,大多数暴力冲突都发生在中非到中东,再到西亚和南亚。在这些国家中,政府把持了大量的自然资源,而这种赢家通吃的政治制度让内战风险成倍上升。国家掌控能力不够强却变化无常,让人们出于投机或恐惧寻求土霸王的保护。同时,这些国家中有相当部分是伊斯兰国家,这些国家一直没有经历政教分离,社会丧失了吸纳融合新思想的机会,以教义为基础的法律和惯例也没经历人道主义革命。
第六个阶段是“权力革命”,人们开始反感小规模的侵犯行为,如对少数族裔、妇女、儿童、同性恋的暴力侵犯。如,民权运动极大限制了种族间(尤其是针对黑人)的屠杀、隔离以及暴力行为,人们对不同族裔、宗教的认可度也在提升。又如,女权运动让妇女地位提升,强奸暴力行为实质性减少,在以往,强奸仅被认为是对父权或夫权的侵犯,女性还要因此受惩罚。同时,家庭暴力等针对女性的暴力也在减少。又如,对儿童权利的重视,让弃婴、杀婴、用儿童活祭、虐童、体罚等行为大大减少(杀婴在很多文化中存在,母亲在不同的后代间进行选择,以在有限的资源下实现正常繁衍)。又如,对同性恋权利的呼吁,减少了对同性恋的暴力、迫害和歧视。甚至,人们开始关注动物权利,反对对动物的暴力(在科学研究中,只有证明实验是为了取得更大的科学进步和人类福祉,才能将动物置于痛苦和紧张),而这些革命并非受害者(动物)推动,完全基于人类的同情、理性和其他权利革命的启发。上述革命,都是对文化、宗教和习惯的颠覆和否定,其根源来自于启蒙运动,一般源自欧洲,传递到美国的自由州再到保守州,再到拉美和亚洲的民主国家,再进入集权国家、非洲国家,最后是伊斯兰世界。在这些革命中,民主制度、全球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另外书籍的出版和知识的普及也至关重要,它们暴露了人们的无知和迷信,并唤醒了同理心,伊斯兰世界的落后,很大程度上也是关于抵制印刷出版和拒绝进口图书。
作者认为,通过大量的数据可以确切地证明,人类历史发展至今,暴力越来越少。即便现在的媒体为了吸引眼球,大力报道暴力事件的新闻,让人们潜意识中觉得暴力依然广泛存在。顺便说一句,我们知道的人可能小时候都读过或者听父母读过《格林童话》,说实话,我小时候曾经被这本书中的故事吓到半死,那是一些处处充斥着杀戮、死亡、虐待在暴力故事。对比今天同为儿童服务的动画片喜羊羊因涉及暴力而被广电总局强制下架,可知现代人对暴力的容忍度有多么低了。
最后,作者将暴力减少的原因总结为五点:一是强权国家的诞生,国家和司法垄断了武力的使用,可以化解掠夺性的攻击,抑制复仇的冲动,人们开始自我抑制暴力的实施。二是商业世界的诞生,人和人之间可以达成双赢,同时也使得产品交换和思想交流越来越频繁,他人的生命也因此更有价值。三是女性化过程,对女性的地位和利益越来越尊重,必然更少地鼓吹暴力。四是世界主义进程,随着识字率提高、流动性增强以及书籍等媒介的广泛传播,人们通过阅读设想他人的体验与感受,同情心被唤醒,人们更容易认同他人的利益。五是理性的思考,知识的增加以及道德体系的建立,让人们意识到暴力循环有害无益,重新审视暴力。
作者给出的五个理由,绕开了对人性本善还是本恶的讨论,仅从环境(即外因)层面探讨暴力减少的原因,在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人类社会发展的图纸的同时,也似乎给人们指明了进一步减少暴力、推进和平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