庸常一年
广州那种无遮掩的光线冲向你的脖背,过几秒后,你觉得发烫,你会想,哦,又是夏天了。这边的冬夏之间隔着一大段的平庸的天气。只有其中强烈的那部分,能让你将之作为一个节点,继而反射般的与时日流逝联系起来。我一直非常计较时间的流逝,但又不珍惜,所以时常回看那些刻意记着年份数字的文字时,便觉得哭笑不得。但当然,活着这件组合动作,犹如煮食,没法折腾到一半时说待我看看菜谱先。世间的每件事都会焦掉。
所以呢。
我高考完后跟同学说报的专业志愿时,胡诌了一句想改变一下中国当下“千城一面”的话语。旁边刚好是条河。我觉得该刻应有浪花激起。当时还在珠海。等到我花七年的时间读了城市规划后,又觉得浪费了太多时日。即使我还豪气万千的想写一本好看的关于城市史的书。大概我也只是和大多数人一样,不喜欢工作啦。
今天我忽然想起LB老师曾经说的关于我的世界观养成的评论,说太多是借助于书影音,感觉有点危险。时至今日,在我突然琢磨起漫漫前路时,好像能意会到其中的一些言外之语。书影音的世界所呈现出来的情感太过极致,可在现实生活中,则太过需要机遇和精力。我在想,如果有外星人在测我们的地球上所有人历年的情绪累加值,会发现我们这代人的情绪产值(无论单产,还是总产)飙升的可怕。但好像依旧,活的不明不白。就像经济学说“理性”的定义是面临选择时,挑选“更多”,而不是“更少”。我初始觉得不对,应该是“更多的'好'”。但后来回头想想,好像大家确实并没有花太多时间去辨别“好”。
于我而言,我也越来越体会到那句“快乐取决于你天赋的驱使”。
我看《伊斯坦布尔》时,一如既往的妒忌那些能在同一座城市生老病死的人。我感觉我花了太多时间在那种无生气的角落,像是高中的每个周末往来中山和珠海两个小时的巴士上,穿越那片无趣味的desakota.我漫长的前二十年,并没很好的掌握这个能力。而等到如今,花的好多力气,好像也是在做弥补工作而已。
只是,我的不安愈重。
不过,又能如何呢。菜还是得继续烧下去。我还是想吃顿好饭菜。
话说回来,我有时真希望人们忽然发现这宇宙中有外星人。那么至少,我们都会变得对在同一个星球上生活的自己人友好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