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插曲

最近在读张爱玲的《红楼梦魇》,除了对各个古本对比分析,类似侦探推理小说的长途探究以外,其中的一篇插曲引起我极大的兴趣。这篇插曲大致描述了续书者高鹗生平的情感生活,以及高鹗续书中的对人物角色注入某种偏执情感的原因。
高鹗之所以锲而不舍,不顾违反原书意旨将袭人这个人物贬得那么不堪,自始至终不过因其生平出现过一个畹君。畹君作为高鹗一妾,大约是在高鹗前妻死后不久就进门的,当时高鹗只是一个不第秀才,经济基础谈不上,畹君虽是红尘女子,但图他一个中年塾师什么?我想应该是专情,至少是形式上的专情,以至于高鹗一旦要续弦,她就下堂求去。
也许会有人推测,根据《惜余春慢》畹君是担尽一身甘苦,无力伺候老小才离开他的。但我觉得不尽然,当时“兰芽忒小”,孩子那么小,作为一名母亲,若非高鹗摒弃承诺,续娶张筠,即便“钗头凤拆”、“萱草都衰”那又如何?这些辛苦在畹君进门之前应当早已预料。
张筠,十八岁的能诗少女,在过去大概无论哪个读书人听了都会心动,所以不怪高鹗经不起诱惑。但张筠嫁过去两年就死了,年仅二十。《天咫偶闻》记此事,说她“抑郁而卒”,暂且不说她因婆婆或丈夫的虐待,但至少夫妻感情肯定是不愉快的。我想,高鹗对张筠婚后是没有什么感情可言的,他侧艳的诗词还是为畹君写得最多。
但可笑的是,张筠去世之后,高鹗并没有去看望畹君,直到自己中了第才去找她。即使久别胜新婚又如何?时过境迁,当下的高鹗前途无量,他何必再为了下堂妾遭人话柄。
《金缕曲》‘一部相思难说起,尽低鬓默坐空长叹。追往事,寸肠断’。《南乡子》‘今日方教花并蒂,迟迟!’。在我看来,高鹗对畹君的感情并没有像诗词中写得那样笃定、深厚。他写的,只是他能接受的一面;他隐藏的,只是他不想承认的畹君,从而毫不避讳地挞伐在袭人身上,因为袭人对宝玉而言,影射着畹君对高鹗而言的对应关系。所以最终,他不会也不可能重践与畹君的旧盟。正因如此,活脱脱辜负了两位佳人,说到底,他也不过是个薄情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