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高喊的秘密:《少女哪吒》
![]() |
“我有一个秘密:如果你沿着河堤一直向前走,你就能走到世界尽头;如果你走得足够久,你就能回到原点,因为地球是圆的。”
这是绿妖小说《少女哪吒》的开篇,也是小说中的主角之一王晓冰的文章《春天在宝城的河堤》的开篇。绿夭用多层嵌套的方式,以主角李小路的回忆视角引出王晓冰在少女时期写就的动人文字。
![]() |
“我有一个秘密:如果你沿着河堤一直向前走,你就能走到世界尽头;如果你走得足够久,你就能回到原点,因为地球是圆的。”
这是绿夭小说《少女哪吒》的开篇,也是小说中的主角之一王晓冰的文章《春天在宝城的河堤》的开篇。绿妖用多层嵌套的方式,以主角李小路的回忆视角引出王晓冰在少女时期写就的动人文字。
![]() |
在原著中,两人的友谊本身就是秘密,它诞生于两人对文学同样的痴迷,诞生在两人共有的对老师和分数的叛逆里,它被文字铭刻在每一封急切分享心事的信上。
电影则做了大胆的视听改动:秘密,在影片中是被公开喊出来的。
两个少女在河堤边的私密经历成为获奖作文,被老师要求在全班面前朗读。彼时的情境在少女的国标朗读腔调里,粗暴剪切到闪回段落:春天的郊外作文课,两个叛逆少女受够了语文老师酸腐的诗朗诵,逃到杏树林中分享了还未成熟的酸杏。结果被果农和恶犬追击,一路逃到河堤。两人因惯性收不住脚,直驱河中。李小路在浅滩停步,周遭一片死寂,空气凝固,王晓冰却消失在早春冰冷的河水里……同伴消失的恐惧,把死亡的压力灌注到李小路身上,她哭喊着搜寻与她心意相通的密友,直到河对岸一个矫健的少年从河中抱出了呛水昏迷的王晓冰。
![]() |
在原著里,这一段落是王晓冰第一次本能接近死亡的“春之祭”,它被忠实记录在散文《春天在宝城的河堤》中,成为由王晓冰、李小路和其他两位女生共同创办的文学社的文章。
一切都是私密的,尤其是王晓冰对自杀的天生亲近,与灿烂的早春形成最隐秘的张力。而电影中,这段经历从男孩的介入,到被记入作文公开朗读,将原本仅属于两人的秘密被多次曝光,成为了影像,背叛了“秘密”的根本属性。
![]() |
在原著里,这一段落是王晓冰第一次本能接近死亡的“春之祭”,它被忠实记录在散文《春天在宝城的河堤》中,成为由王晓冰、李小路和其他两位女生共同创办的文学社的文章。
一切都是私密的,尤其是王晓冰对自杀的天生亲近,与灿烂的早春形成最隐秘的张力。而电影中,这段经历从男孩的介入,到被记入作文公开朗读,将原本仅属于两人的秘密被多次曝光,成为了影像,背叛了“秘密”的根本属性。
![]() |
相比被曝光的范文朗诵,李小路夜访造船厂的“秘密”显得更具电影感。
为了能跟王晓冰结伴上学,李小路跑去造船厂找父亲要一辆自行车。漆黑的夜,巨轮的侧面密布脚手架,十几把焊枪交替迸出火花,李小路远远对着其中一处火花喊话。
“台风要来了!”
“你怎么知道?” 父亲问。
“是个秘密!”
李小路的笑容骄傲、狡黠,还有些许甜蜜。在一众粗犷的汉子面前,少女骄傲宣示自己有了秘密,她理应拥有复杂而迷人的表情。
王晓冰中考失利,进入枯燥乏味的卫生学校,她趁夜色逃离军训想去找李小路,却被英俊高傲的李教官逮住。她被迫从墙头下来的那一刻,突然反客为主,一步步逼近李教官。
![]() |
“我本来要去见自己最好的朋友,告诉她一个秘密。”
“什么秘密?”
“秘密,不告诉你。”
王晓冰转身就走,留下李教官愣在黑夜里。彼时,一个早熟狡黠的怀春少女在影像上成立了,她对着自己心仪的男人骄傲宣示拥有一个最好的朋友并且共有秘密,她把本属于密友之间的秘密变成了女人的魅惑武器,俘虏了李教官。
![]() |
真正的“秘密”,不该被高歌,更不该被夸耀。原著第二章整个章节都是王晓冰写给李小路的信,章节标题为“很多很多的秘密”,这是独属于密友的秘密。而影片中唯一被保有的秘密,是李小路放走的那匹白马,这是她分享给王晓冰的第一个秘密。而这个秘密终于在影片结尾被表现出来,她放走了白马,此后只梦见过一次,它像青春一样,跑了就不再回来。真正知晓此事的只有她俩,而真正经历此事的就只有李小路独自一人。
被割裂的奇观与现实
《少女哪吒》的原著,以少女成长的顺时时序剖析了在一个少女眼中,另一少女毫无保留对其袒露内心的过程,这一过程体现为较强的叙事性特征,映射了青春期少女不断成长蜕变的进程。
![]() |
相较之下,电影的叙事性有所削减,由于视角所限,不得不分割为两人单独的成长际遇,且偏重于王晓冰的遭遇更多。初中、技校、实习的断裂式演进过程,导致了影片不得不以片段式的情绪段落和视觉奇观去平衡电影本身的先天媒介缺陷——无法直接表述人物的心理变化。
因此,影片中出现了诸多具有奇观特性的隐喻场景。
两个少女相识之后,王晓冰感叹李小路放走白马的善意,带她去“吃小灶”。乍暖还寒时的锅炉房,柴火劈叭作响烧出暖黄色,蒸腾的热气里,规则排列着教职工带的午餐饭盒。高密度的室外光线洒进门里,两个贪吃的少女打开饭盒偷吃鸡腿的一刻成为唯美的剪影。
![]() |
除了唯美化的视觉奇观,影片还需要饱满的情绪段落达到效果。比如王晓冰的实习遭遇,以及她的家庭矛盾。王晓冰被父母亲戚等人联合镇压爱情自由,愤怒绝望的她用唱盘碎片划开了自己的腕动脉,妈妈哭喊着阻止。这个自杀动作并未让王晓冰成为“哪吒”,反而更像是做戏抗议。
电影的遗憾正在于此,原著所述的王晓冰对母亲的反抗,削骨还母的决绝,都因为影片叙事重心的偏移而丧失殆尽。
原著中,在尾声部分,李小路对她和王晓冰之间的关系是这样描述的:“宛如恋人,但并不当真……来证明我并不是从石头里蹦出来。”对李小路而言,王晓冰是她生命的证明,可惜青春已死,她们真正意义的生命都已经消逝。
![]() |
影片为了表现这一点,特意在片头展示了一具富有鲜活气息的尸体被擦拭入殓。为了加强呼应,在片尾插入了李小路放走白马的短暂段落,这是一次割裂了奇观与现实的改编,哪吒已去,空余少女的躯壳。
《少女哪吒》是由秘密构成的故事,绿夭通过文字的沉默与隐秘将其放置在作者与读者间独立的私密空间内,恰如少女的心事,不可被影像言说。
——文/展世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