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观青田石门飞瀑,寻访明朝刘基故里
繁忙的工作让我们变得沉默起来,美好的周末被我们用来睡觉、打游戏,我和很多90后男生不一样,不喜欢打游戏,周末不喜欢宅。因为从事朝九晚五时间相对固定的工作,所以每逢周末、节假日便一个人背包去旅行。计划着今年走遍浙江全省,哪怕是一个无人知晓人迹罕至的小村子,只要是能给我带来心灵上些许清净的地方,我都愿意去走一走。正逢杭州梅雨来临,一周来连绵阴雨丝毫没有放晴的迹象,索性背着包带上相机去往一个新的地方。丽水青田县——就是这个周末的目的地。

青田有石雕之乡、华侨之乡、名人之乡的美誉,以前我们可能对这个县城所知甚少,但是如果我一说明朝开国元勋刘伯温故里你大抵就知道了。来青田之前没做太过详细的计划,想着来了后在当地再询问,或者在旅途中随时有新发现呢!于是便买了周六的高铁票,开始两天的青田之旅。

杭州东站到青田有直达的高铁,约两小时旅程,每天有十几趟车,早上最早是6:54的,然后是7:26、10:09、10:23,二等座123块钱,当然还有普快车,票价不到高铁的一半,但时间要6个小时。我买了早上10:13的高铁票,中午12点左右到青田站。出站后在旁边的酒店客服那里问青田有哪些值得去的地方。那位女生很热情,推荐我去石门洞、千峡湖、陈诚故居、千丝岩景区,还有伯温古村。她说石门洞最闻名遐迩,因为刘基少年时在这里求学,而且被众多古代文人赞赏,有“洞天仙境”、“世外桃源”的美称,石门飞瀑更气势磅礴,吸引了很多摄影爱好者前来拍摄。于是我决定先去石门洞探一探“石门飞瀑”。从火车站出来要先乘小车10分钟左右到瓯江大桥底下,然后坐长途大巴,大巴车票价8.5元,不到一小时到达石门洞景区售票处。景区在江对面,需要坐船过去,景区门票60元,包含去对面的船票。

过了江,站在山底下,抬头远望宽广茂盛的森林植被和江南罕见的高山草甸,林翠崖奇,景色宜人。进景区向前几步路,依依亭便伫立眼前。向亭子右边望去是弯弯曲曲的瓯江及支流秀水。瓯江源起龙泉风阳山黄茅尖,干流流进经龙泉、云和、丽水等地后注入东海,是浙江省第二大河。由于那天下起了雨,石块铺成的路面走上去有点光滑,所以要边走边注意脚下。一步一步,走在青石板栈道上,手扶两边栏杆,脸上飘过细细密密的雨丝,如雾如烟,凉意沁人心脾,令人心旷神怡。

下雨天人比较少,栈道显得无比清幽宁静。驻足拍照,一个旅行团从我身边缓缓走过,爸爸一只手撑着伞一只手牵着小孩,这个画面多么温馨。

沿着栈道拾阶而上,会看到去往天桥、透气洞、卧龙古道、最佳观瀑台等景点的指示牌。我走向去天桥的方向,栈道变得高而陡。上去天桥,道路便平坦起来。山间的空气里充满负氧离子,让我很真切地感受到和城市的不同,有种想隐居在这里的冲动。


在层层叠叠起起伏伏的山峦间,漫步卧龙古道,仿佛投入大自然的怀抱中。沿着古道往前走,到达最佳观瀑台,站在观瀑台前,就能看到对面山间倾泻而下的瀑布掉落到碧池中,蔚为大观,令人叹为观止。石门飞瀑是鹤溪中的最后一级瀑布,也是最奇特的一级,她的上面还有四级瀑布。这石门飞瀑从112.5米的悬崖上倾泻而下,终年不竭。于是便急着想到石门洞口去,在山脚下看瀑布从悬崖上一泻千里。

下山后,听到流水潺潺声,一条小溪清澈见底。这条小溪叫鹤溪,在她的右边还有一条叫松溪,河边有很多玩水的游客和小孩。放眼望去,四周都是密密麻麻高耸挺拔的大树,当地人告诉我这是喜树。直往前走便来到石门洞口,那连绵起伏如飞虎腾龙般的群峰,围出一个天然洞府,深邃中透着凉意。站在不远处仰首观望,眼前就是“乱抛雪玉从天下,散作云烟到地飞”的石门悬崖飞瀑。靠近瀑布,那些雾珠像珍珠一般洒到我的脸上,顿时一片凉意袭来,当下就觉得心旷神怡。据说刘基小时候就在这样的一个风水宝地学习修炼,成就一代雄才实为让人感叹不已。


从石门洞出来,沿小径向东南方向走,途经刘文成公祠。在供词的门口,有一块巨大的藏书石,据传是当年刘基在石门洞读书时白猿仙姑赠给他一本无字天书,刘基得天书后终成大器,后来为了避奸细胡惟庸陷害,回到这里将天书藏在这块石头中。走进公祠,门口有楹联:“名贤为社稷而生岂唯景星庆云有光两浙,文字得江山之助即此犁眉覆瓿并足千秋”。院子里,只见两旁月桂亭亭玉立,往里面便能看到栩栩如生的刘基铜像,很有气势,头顶的匾额上面“一代文宗”四个大字在岁月的洗礼下依旧熠熠生光,勾起我对那已经逝去历史的无限遐想。


从公祠出来,继续沿着小路往前走,经过诗碑林苑长廊,像是一座隐居山间的小楼。听导游介绍,碑廊这里集中了历代名家为石门洞的题字书法碑刻,共有29方,主要以明清作品为主,其中,明嘉靖四年进士王道的正书“飞泉”,明万历年间,温州周知刘正亨的“飞瀑”,书体潇洒豪放、雄浑壮观;清朝浙江巡抚使觉罗吉庆的“仙境”,清嘉庆都统德楞泰的“圣水”,现代文学家、书法家郭沫若的草书“咏石门洞”等等最为壮观。



经过碑廊向左边直走,出现在眼前的是一座寺庙——灵佑寺。寺庙里供奉释迦牟尼佛祖,游人不多,非常清净。据说明朝以后这里曾作为书院,有许多富家子弟来这里求学,一来图这里的清净,二来想沾沾刘基的灵气。


既然来到刘基故里,怎能不感受一下他读书的地方。出了灵佑寺继续往前,穿过一片绿油油的草坪,顺着东西小径,便看到坐落山脚下的石门书院,这里就是当年刘基读书的地方。公元1324年,当时非常著名的理学家郑复初在这里办学,14岁的刘基遵父命来到这里跟随郑复初读书,一读就是6年。公元1333年,也就是元顺帝元统元年,23岁的刘基奉师命赴京考试高中进士。



从书院出来,时间接近傍晚,在感受过荟萃人文与磅礴景观后结束第一天的旅程,满满的都是收获。沿着刚才的路往回走,跨过富有诗意的“催诗桥”,投宿在鹤溪边上那幢古色古香的的国会楼里,一边品尝原汁原味的“刘基饮食文化”,一边听店主讲刘基辅助朱元璋得天下的故事,并且期待第二天的伯温古村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