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考报志愿的一些思考
2017-06-24
6 月 24 日,全国各地的高考成绩公布了,不少朋友开始为自己亲戚家的子女选择学校与专业出谋划策。
想 5 年前的这个时期,对大学的了解只停留在别人口中的只言片语中,而且身在农村,听到的很多言论都是错误的。那时候的自己感觉很笨,不知道什么是 985 工程、211 工程,不知道自己所报的专业究竟是干啥的,不知道自己的兴趣所在,报专业完全是凭着专业名字好听与否来选择的。最笨的是,自己不知道,还不上网查,而是没日没夜的打游戏。
现在回想一下,当初的选择不算太差。要说重选一次,我一定会做出完全不同的选择。当然,这是建立在自己近四年来见识的增长,对专业的理解,对自己兴趣点的明确的基础上的。
选择专业涉及到三个方面:所在城市、大学、专业。
自己当时报专业的时候,也纠结过到底要去那个城市,当初自己还是希望离家近一点,于是选择了省会——西安市。至于大学,则是在西安市选择了一个与自己成绩匹配的学校,这样以来可选的学校就局限在了最多两所学校里面,以致于 4 个备选项,我只填了 3 个。确定了学校后,在这个学校开设的专业里,选择了几个认为合适的专业。经过不足一个小时的权衡,自己今后几年的轨迹就被决定了。现在回想一下,觉得这甚是草率。后来常常和朋友们聊起这段历史,很多人也有和我类似的经历。
当年自己运气好,选了一个专业后来证明,还是比较喜欢的,不过最应该选择的应该是计算机与科学,而我选择了电子信息工程。大学四年级,设计硬件电路的课程统统没学好,而软件层面的课程学的都不错。
讲述自己的经历,是希望作为一个反例,选择专业应该考虑多方面的原因,不能草率为止。错误的选择,会让自己非常沮丧。四年级,你要不断学习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而自己感兴趣的课程需要利用课余时间去学习。
上面提到的报考志愿的三个因素中,它们的重要程度应该是:城市 > 大学 > 专业。一座发达的城市,能够让人见识到很多令自己吃惊的东西,这能够极大地扩宽自己的视野,能够放大人的格局。大城市,比如中国的北上广深,在这样的城市里,汇集着大量的优秀人才。这里发生的事情,能够颠覆人的传统观念,能够驱使自己进步。在大城市,企业也相对集中,机会也会更多。而在小城市,完全没有这样的条件。所以我建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优先选择去大城市就读。
虽说英雄不问出处,但大学的选择至关重要。很多企业的招聘启示上明面上写着要求本科学历,但是暗地里筛选简历的时候,非名校的往往率先被淘汰。这个非常容易理解,好的企业接收到太多简历,初步筛选的时候,对于应聘者完全不了解,这个时候最快的方式就是淘汰掉非名校的。因为名校的学生,平均看来素质高于非名校的学生。毕竟这部分人,高考考的更高,大学接受的教育更好。
所以在选择学校的时候,应该竟可能选择好的学校。中国高校综合水平最强的 C9 也分为以下梯队:
1.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 2. 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 3. 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科大、哈尔滨工业大学
在这之外,又有普通 985,211 ,非 211,二本,三本等等梯队。一个原则就是尽可能进入更高的梯队的院校。
在好的学校,学生普遍的学术素养要更高一些,学校的学习氛围要浓一点,这对自己的成长都是极有帮助的。有人希望上一个学校的王牌专业,但实际的情况是,不如选择该专业一般,但学校更好的院校。本科教育,不是简简单单的专业的学习,而是全方位的,那些更好的学习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实力。
大学四年朝夕相伴的同学对自己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在一个竟可能好的学校里,与尽可能厉害的人相处,这为自己带来的影响远远超过学校专业带给自己的影响。
虽说,应该尽可能地冲击好的学校,但是也要保证自己进入稍好点的学校后能上一个自己不至于讨厌的专业。很多人,报了一个自己的分数勉强能上的学校,最后没能被选择的专业录取,而是被调剂到了其他专业,最后四年上的也很痛苦。曾有一个学生,考分很高,报的学校也很不错,但是被调剂到了日语专业,由于自己实在无法忍受这个专业,最后选择了复读。不知道最近几年的录取流程是否和我当年一样,如果还存在提到的这种可能就要格外小心。
对于专业的选择,这要考虑自己的兴趣、社会发展趋势、未来的变革。
很多人报志愿的时候,觉得自己高中的时候生物学的不错,然后就报了生物学。这里不是说生物学不好,而是说学生单凭自己生物考的高就报生物专业,这是错误的。高中阶段,绝大多数学生的关注点都在高考要考的哪几门课上,岂不知本科阶段可以学习的专业数不胜数。自己尚未接触的东西,不见得自己不感兴趣。很多人,到了大学后才真正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为此常常懊恼自己报错了专业。
国家发展的各个阶段,需要的人才是不一样的。比如在国家大力发展基础设施的时候,建筑专业就有很大的需求,进入信息时代后,计算机相关的专业就很热门,而如今,中国开展一带一路,建立亚投行,这都预示着中国正在进行国际化,通外语、懂经济、善交际、能谈判的国际化人才就有很大的需求。不是说一个时代到来,一拨人就没了需求。如今人工智能发展迅猛,未来一段时间,很多行业必然会开始利用人工智能,这个时候懂得计算机,且具备运用人工智能技术的人就有大的用武之地。
在报志愿的时候,也应该考虑国家的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这叫做顺势而为。保证自己在毕业的时候能够得到好的就业机会,或者能够广阔的施展才能的空间。对于未来可能被淘汰的行业,在选择的时候就要分外谨慎。
如果不明确自己的兴趣,可以选择大的方向,然后学习这一学科的通识基础专业。比如学习数学、物理学,之后可以很轻松地转向其他专业,比如计算机、电子等。因为这些课程在很多时候也是在学习数学、物理,而自己如果系统地、深入地学习过数学、物理,再转向其他专业就会容易很多。
学习那些比较宽泛的,比较基础的学科,能够让自己在后来有转行的机会。就像多年前人们讲的:“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样的学科也不是只有数学、物理。有时候是相对的,比如计算机科学就比工商管理宽泛,而金融就比会计宽泛。
在报志愿的时,不可因为害怕去外地而选择在家附件的小城市。不可意气用事,因为某个人而选择一个学校。报考志愿,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一定要综合考虑,尽可能做出不会让自己后悔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