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展手记|泰坦尼克文物精品展
这次去看的展是一个被海报耽误了的文物展,但是打着泰坦尼克的旗号并且还是文物展还是挺吸引人的,一来有电影情怀的加成,二来也能满足好奇心和装逼欲。然后我最大的疑问是这个展到底是广东省博物馆(以下简称:粤博)直接从外国合作方照搬的展厅设计还是粤博需要根据展厅规格有再创作。因为这个展整体来说很完整而且让人看了很舒服,相比较来说还是比较专业的展。

整个展基本是两条主线交叉并行,就是时间顺序和泰坦尼克号船体的空间顺序。粗略的能划为三大部 分:上船前、上船后、沉船后,而这三个部分里情感的升华会放在沉船的部分。在进场的时候会凭票得到一张登船牌,这张牌非常有意思,上面会有本次航行的基本信息,特别是你的“个人信息”,这个个人信息其实是当年泰坦尼克号上的乘客的个人信息,你拿到的这个人就会帮助你更好的带入进这个展里。比如我拿到的是Dorothy Winifred Brown,我的登船牌上就会简单的介绍Dorothy的舱位、年纪、乘船原因和对Dorothy的登船时的描述。理所当然的我就会带入到这个人物里,并且在接下来的观展过程中下意识的找到和Dorothy相关的信息。我猜测至少会有3个不同人物的登船牌分别对应头等舱、二等舱和三等舱的乘客。这个细节我觉得有点锦上添花的意思,而且我也不是一开始就发现这个细节的,我是开始参观第二部分才被陌生的参观者提醒的。接下来就会详细介绍一下每个部分:

上船前
上船前的部分是一个感情的铺垫,帮助参观者更全面的了解泰坦尼克号,它从哪来、要到哪去,通过第一部分的参观就能基本了解。展出的文物主要是一些机件,相关的照片也是泰坦尼克出发前的一些照片。个人的第一感觉是逻辑顺序很清晰,就算不用告诉参观者观展路线也会很自然的沿着路线走,而且展品的摆放,墙上的照片和信息包括摆放顺序和间隔都是在做引导,而事实也证明我们的感觉是对的,以致我们的情绪能充分被带动起来。



注意到这个时候整个空间是红色为底色的,给我的感觉就是很兴奋,迫不及待想看,并且这个时候墙面的文字、图片分布还是比较分散,间隔比较大的。




上船啦

这个部分展品的内容会比较多,会有比较详细的空间介绍以及时间上的变化,展品以船上的用品为主。这个部分会让参观者完全“登上”泰坦尼克号,精神和肉体。我就是在进入这个阶段的时候才发现登船牌的秘密,并且我是坐头等舱的Dorothy,美滋滋。































就这样第二部分基本结束,当我们还沉浸在奢靡的享乐中,危险已悄悄到来,后面有个介绍是说,救生艇离开的时候并没有全部坐满,原本应该有更多人获救,但是有些乘客因为坚信泰坦尼克永不沉没而拒绝救援,他们和泰坦尼克永远在一起了。
“他没有幸免于难。”


第三部分是整个感情最丰满的时候,特别是当我前一秒还沉浸在甲板漫步的闲适中,下一秒我就要直面冰山。这个部分的展品是一些私人用品,以及更多的是人物介绍,而且,居然,这个展还有泪点。而且能很直观的感受到展厅变“挤”了,甚至墙上的字都更多、更紧促。





































展品的部分基本上展示完了,我们今日还能凭借这些物品去猜测他们的主人,想象他们在船上的慌乱和绝望,更让我们珍惜当下,我们每个人最本真的东西都在我们的身体里、灵魂里。
泪点们






亮点






这样一篇下来,我不知道我的文笔能不能把情绪的变化和这个展的逻辑写清楚,文笔不够照片来凑,能亲眼看到我觉得很满足。用时一个半小时左右,票价40(学生票)。最后附上粤博的介绍:
http://www.gdmuseum.com/gdmuseum/_300730/_300734/453861/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