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的日子
刚下过雨的午后,空气清新而凉爽,坐在阳台上,伴随着阵阵微风,眼前翠绿一片使得我的双眼有个解放的好去处。
眼瞅这一天又即将过去,回到家的日子似乎比独自一人在深过得快,也是。在深是一人,即使每日打扫,洗衣做饭,也只是一人量(除了晚餐需准备两人份,但其中一份可是简单至极)。回到家可就不一样,因为我家迎来了新成员,姐姐生了小Baby。两个月大的小家伙自是需要家姐的照顾,那剩下的日常起居就自然被我挑了起来。
我要说的当然不是每日买菜做饭洗衣这等差事,而是想记录下迎来新成员的日子:我们一家拉开了三代同堂(从直系开始算)的序幕。
就我而言,即使我自己也正怀有身孕,眼前这个小人儿的到来并没有带给我很大的冲击感,只是偶尔看着姐姐照顾他时的情形,那种恬静美好的样子会让我不禁地感慨。明明她还是我的姐姐,还是那个从小心心相惜的姐姐,如今看来,却又不像是那个记忆中的姐姐。
大概是角色对换了顺序,现在的她首先是小家伙的妈妈,姐夫的妻子,他人的女儿,最后才是我的姐姐。
我并不是惆怅,人都会长大,身份也会随着年龄增长越累越多,就像原先在乎的会随着时间消逝而淡忘,我们都会这样走过。
年过五十的父亲在迎接小外孙方面,简直就像他哥哥,哪有一点外公的样子,兴许是与本性有关,本身就活的像个大小孩,在面对小婴儿时,倒像是唤回了原本面目。
刚开始几天在面对小Baby时,父亲还会念叨姐姐小时候非常爱哭的事。
说时候我仿佛看见二十多年前初为父母的他在面对一个如此爱哭的小女婴时的手足无措,亦或者乐在其中的模样。虽然我不记得小时候生命里有关他们做我父母的记忆,但此刻,我好像透过一些微妙的感觉如同坐了时光机回到我的婴幼时期,重新感受到了他们也曾如此小心呵护过我。
与父亲的马大哈腔调相比,母亲则完全不同,我想这世上所有做母亲的在面对小孩时,都会闪现出母爱的光环吧,无论是否是自己的小孩。都会多说几句,就怕饿着孩子了,热到孩子了。也都会发挥出无尽热情,去帮忙看护孩子,照顾孩子,不辞辛苦,来回奔波。
我的母亲就是如此。 母亲工作地方远在离家二三十公里,在我们刚回家那星期,每隔一天便回家一趟,骑着电动车,单程则需耗去将近一小时。
为了给我们准备当天晚餐,母亲在那边忙完午餐就出发,正值盛夏,海口的正午可想而知有多热情的阳光。
通常是我睡了午觉起来,吃着水果的时间听见敲门声,我打开门便看见被晒得满脸通红,双手拎着装满食物的袋子的母亲。放下带回的菜就走向小Baby房间,看一看他,如果正好是醒着的,就逗一逗他,抱一抱他。倘若正在熟睡则回到厨房,处理分袋装好的食物,该放冰箱冰冻的冰冻,当晚食用的则拿出准备。食物通常有各类荤菜,老母鸡,鲫鱼,龙骨,还有当天早上做好的馒头。除了食物再还有我们需要刚好家里没有的的东西,比如我提过一次的棉签,内衣,在下一次归来时都会出现在我眼前,简直就是哆啦A梦的口袋。
下午时间所剩无几,母亲休息不了多久就要准备晚餐,开饭时则让姐姐先吃,自己则抱起不甘寂寞的小Baby哄他玩。此时我看母亲脸上的神韵和先前姐姐如出一辙,不,比起姐姐来说,她还多了份疼惜的爱,爱他人之子如同自己儿女一般的爱。
夏天黑夜来得格外晚,通常我们在傍晚7点走下楼去散步,天空依旧是白云高挂。母亲说,再过一段时间得要8点钟才会天黑了。说这话的同时,双手从姐姐手中接过小Baby。
散步地点有时是围绕小区有时会走出去,时长则是半小时到一个半小时不等。如果说怀抱两个多月大的婴儿倒还没多咂舌,可换个说法,怀抱十几斤的胖小子,这就来得猛了……
这一天并未结束,到了晚上又是一顿忙活。收拾干净小Baby后等我们逐个洗漱的间隙,母亲则拿起工具清扫卫生,最后一个到自己洗,卫生间门打开时便可看见已洗干净的两桶衣服。
往些年,与父母亲分别的那些时日,日常生活这些事都是我们自己完成,甚至在与别人相处中,我们都是承担那个照顾他人一角色。现如今,我们只要回到这个家,就会有如此温柔对待,有时想想还真是难以相信。
刚开始,我也抢着做这些,自己的换洗物自己洗,和母亲说不要她劳碌一天了还要给我们收拾。
可是她说:你们在外面自己洗,回到家了就不要你们做了。
我心想,也许这是多少年后的现在,重新体会做母亲的感觉吧。这之后我也就放着让她做了,我总不能剥夺被人需要的这份温情。
母亲她睡了几小时后第二天清晨则又踏出了门去往下一个需要她的地方。
这是母亲回来的日常节奏,大部分时候还是只有我与姐姐在家,过着半忙碌半清闲的日子。就像还未回家时我与姐姐的谈话:往后这样的日子怕是不会有了,我们姐弟三人在非团圆的日子齐聚在家(奈何弟弟没能回成)。
是啊,人生不同阶段都有该走的路,成家之后的生活离自己的家是更远了。不是路程远了而且羁绊多了。 你看,一天又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