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后的650天,将近三分之一的时间在路上。
在行驶穿梭在大草原的绿皮火车上,看看窗外风景,或者敲打键盘写写自己旅途中想说的话。陌生有趣的体验感,有时候其实比一杯咖啡、一块蛋糕更为之动容。
自由设计|独自旅行|小众视野
2017.04.11 〈 Travel.195 〉- 呼和浩特

独自旅行的第一百九十五天,似乎还没领略完冬天的北方,春天就来了。前两天从白城搭乘绿皮火车,沿着白阿线到终点站阿尔山。
白城一直是我计划中的地方,并不是旅游城市,也没有开发提供游客观赏的旅游景区,只是纯粹喜欢这个名字。这趟旅程去过黑河、黑山头,貌似再去个带“白”字的地方,会给行程多一份趣味性和文字意义,就像是之前说过的“旅顺”和“满归”。

从白城到阿尔山每天只有两趟火车,一趟晚上发车次日凌晨到达,另一趟是凌晨发车当日白天到达。我选择了晚上发车的,这趟车上的乘客寥寥无几,列车的冷清程度和一二线城市火车的人口密集程度近乎是没有可比性。所在的车厢,上座率三分之一不到,后来陆陆续续中途下车,以至于凌晨三点多的时候,整节车厢只有不到十人。



如同平日,习惯性地翻了翻朋友圈。隔一段时间,就要清理一下微信的通讯录,大概是因为自己的视觉癖。一些人突然做起了微商,朋友圈被他们的商品占据;另一些人一天发七八条无太多实际用处的心灵鸡汤;还有一种人,没有交情,现今也不联系,偶尔你点开他的朋友圈一看,人家早就把你给删除了。
一直觉得刷朋友圈是个怪态,少之又少的人用电话短信来维系友谊,而是通过社交平台第一时间分享彼此的快乐与不快乐,少不了粉饰过的容颜又或者病毒式的广告营销。虽然每次都会被朋友圈里的各种信息干扰到自己的生活,可是还是很愿意去看看大家的生活。以此拉近久而不见的朋友,并不想大家隔得太远太远。
以后的某一天,或许会再次遇见,至少可以谈谈对方曾经有趣而又辉煌或又尴尬的事情。

不过也因为微信朋友圈,看到学弟学妹的状态而提醒了我又到毕业季。才想起,原来距离当时属于自己的毕业时间已经有六百多天。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好多同学都未曾再次见面,也没有过正儿八经的毕业聚会。其实也不出乎意料,毕竟都各散东西了,再聚不容易。但就算聚了,也大多无非是场暗自较量生活品质的酒水会。

有本书里面写了这么段话,大意是说毕业后的聚会,大家都想看谁过得最好。如果觉得自己过得比其他人要好,就容易目空一切,反之觉得自己特别不争气甚至有种心酸感。但事实是,过得好不好,很难去对比高低。人都有选择生活方式的权利,不同的生活圈子并无太大的可比性。只有最适合自己的,没有最好的。没必要去苦苦较劲,仅仅用好与不好去概括自己的人生未免过于用词单薄。


像大部分毕业生的想法,当初都考虑过是先工作再读书还是先读书再工作,这回事本来就因人而异。大学毕业以来,很多朋友、同学都开始择业或者继续进修。在这段道路上,看到了好多的故事。这些都是抛不掉离不开的思考,毕竟未来就像一片没有方向的大草原,该选择怎样的方向都要靠自己。
思考过人生总比与世浮沉要对自己负责。而“我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毕业拿了文凭找份工作先做着”这种人生态度,就是我曾经的大学室友的真实写照。随性还是随波逐流,无法从局外人去判定,毕竟这就是这类人群要的生活。有人喜欢安稳,有人喜欢探索,好像也没什么对错可说。
就像是大学同学A,班上被称为学霸,一直拿一等奖学金。毕业后,保送读研。今年硕士毕业后,又继续攻读博士。又或者同学B,选择了进入企业开始朝九晚五的三点一线生活,每天固定在同一座城市行走,周末也许因为平日工作的疲累而大部分时间只留在家里宅着。又或者同学C,毕业后没多久嫁人了并且当起全职太太,养儿育女做家务活,偶尔出去度假。
不同的生活模式,造就人生百态。人脉圈子就像一个广角镜,透过镜头你能看到更宽阔的生活视角。但无论选择哪种方式,这都是生活。

我毕业后选择了工作。在美国上市企业实习过,独立自由设计过,也有过比一般毕业生要优越的万元月薪。四百多天的摸索尝试,最终决定了要跳出原来的圈子,尝试边工作边旅行。即使收入不稳定,每一天面对的事情都是未知的甚至带有冒险性,但是否能控制这种不稳定性,取决于自控力和取舍。
就好比,放弃了一杯咖啡和一块蛋糕,但可以换来一张离家几百公里远的火车票,也就换取了你可以探索新地方的一次机会。形形色色的等价代换,无非是生活的选择。

很喜欢现在的感知和状态。在行驶穿梭在大草原的绿皮火车上,看看窗外风景,或者敲打键盘写写自己旅途中想说的话。陌生有趣的体验感,有时候其实比一杯咖啡、一块蛋糕更为之动容。



無二行儿在此记录并分享个人的日常视角,谢谢你们的阅读和支持,欢迎留言和提建议。 如需了解呼和浩特的旅行资讯(交通、住宿、餐饮等),可提供最新实用的意见。

更多关于小众日常的旅行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ID:Kooji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