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第花开》读书笔记:慈悲
从玉树说起P67
幸福感源自于内心的安宁,而仅仅克制负面情绪尚不足以建立强大、平和的内心世界,我们还需要主动去培养正面、积极的心态和情感。
不要觉得非得有多大的财力才能去布施,关键不在财物多少,而在发心是否真诚。
给别人一个自食其力挣钱的机会,从广义上来说,也是一种布施。
我们不仅可以捐助财物,还可以贡献时间和精力去帮助有需要的人。我知道,很多人去灾区做志愿者,照顾伤员,协助沟通。灾难过后,我们的社会继续需要这种志愿服务,帮助孤儿、残疾人、孤寡老人、流浪者。这个世界的问题不仅是贫穷和饥饿,还有孤独和冷漠。
佛教中有法布施,就是为人讲解佛法,让人获得利益。其实我们可以从更广泛的意义上理解法布施。就思想而言,凡是符合四法印(诸行无常、有漏皆苦、诸法无我、涅槃寂静)的思想都可以纳入佛教思想的范畴;就行为而言,凡是弃恶扬善的行为都是佛教倡导的行为。
所以,劝人行善,在别人困难的时候给予安慰、鼓励,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价值观、人生观;使他们成为更有爱心和责任感、人格更完整的人,这些都是法布施。
布施让我们学会放松,不再把一切都紧紧抓在手中,也不再只关注自己。我们惊奇地发现:原来给予是会让人感到丰足而不是贫乏的。
布施的目的是学习放下对自我的执著,从而更好地帮助别人,所以布施的发心更重要。如果是为了做秀或者竞争,那么布施或者竞争,那么布施反而强化了自我的执著,并且施者从中得到的快乐和自尊也会极其有限。
乐观、知足是现代人很需要去培养的心态,否则面对竞争的压力、各种各样的选择和诱惑,生活很容易便会失去平衡并笼罩在焦虑的阴影中。调整心态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为了自己和其他人的幸福,我们应该去努力去做。
有时,我们的悲惨处境可能完全是自己想象出来的,实际情况远没有那么糟,但即使是真的陷入困境,也要学会忍辱。
忍辱中的勇气也不是来自意志力,而是来自内心的柔软和开放。
忍辱的另一层含义是容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