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外婆
外婆第一次站在村子的路边等我,是在一九九零年的正月十五日。此时那个叫木石二村的村子,正沉浸在喜悦的节日气氛里,不绝于耳的鞭炮声响彻耳旁,夜空下有零星的焰火闪耀。之前爸妈曾和她约定,在那天他们会把一个小男孩带过来,交给她抚养。等了很久却不见爸爸的身影,于是还曾是少女的小姨陪着外婆一起回了家。元宵节后的第二天夜晚,寂寞的街道,空气阴湿,黑暗中下起了夹杂着细雨的小雪。大概今天是不会来了,站在路边的外婆心里琢磨,等了一会,就早早回屋,歇息去了。半夜里,隐约听到窗外有砸墙的声音,于是她起身去迎接我的到来。
我裹在一个红色的褥子里,出生的第十七天,就被送给了外婆。当晚我的妈妈一直不停的在哭,总担心那一晚,外婆不会照顾我,怕我会被厚被子闷死。后来我在那个村子长大,外婆用奶粉混着碎饼干,一瓶一瓶的喂我。她常说,我是喝奶粉长大的。
大概是喝奶粉的缘故,我从小脸色蜡黄,身子矮小。依稀记得在树叶的阴影下,外公用米尺给我量身高,在寒冷星稀的夜晚,用臂膀抱着我,教我把手伸向细绳,拉亮白炽灯。至于外婆对我的关爱,似乎融入在每一件事物中,我找不到更为特殊的回忆。
记得寒冷的冬天,外婆在院子旁的锅屋里煮地瓜。因为地瓜熟的慢,她就坐在靠近铁锅的矮木凳上,身子被一堆玉米秸秆围着,慢慢等。我很饿,站在院子里一遍遍的问她,煮好了没有,她让我去堂屋桌子上拿双筷子,很懒的我,死活不去。我看到她掰断一截玉米秆,掀开锅,在弥漫的蒸汽里,把玉米秆插进煮熟的地瓜,然后递给我。于是我双手端着玉米秆,饥饿中闻着沁香,向堂屋走去。
儿时的冬天常常那样寒冷,堂屋的门也总是只开一半。有时候我站在门嵌子上,看到前院屋顶的背阴处,有积雪存留。瓦檐下挂着一排长长的冰琉琉,晴天时,泛着白光的大水滴会从上面缓缓落下。锅屋外面的一侧有堆土,外婆常把萝卜地瓜埋进土壤,需要时就用小搂耙,把粘着泥块的地瓜挖出来,然后煮着吃,偶尔也会放到炉子底下的热灰里面去烤。
春天时集市变得热闹,院子里各种花开。外婆去赶集时,我一只手抓着她手上的篮子,眼睛向四处张望。农家市场上多泥浆和吵闹,地面上有很多被扔掉的烂葱,以及鞋袜衣服上面的商标纸片。外婆每次都会给我买很多水果,番茄或者黄瓜,偶尔还有黄杏。我穿着小棉袄或者厚线衣,手里抱着个西红柿,边啃边在院子里一圈圈闲逛。看到月季的新枝条上长了很多嫩刺,我便用手把尖三角形的刺掰下来,一根根不停的去掰,有时自己的小手甚至会被扎破。花多的时候,很多蜜蜂飞进院中,爱玩的我不小心会被蜜蜂蜇住,外婆就用小毛绳绑住我的手指头,蘸着胰子水。只是依然很疼,不起作用。
泡桐开花的时候,在夜晚会闻到甜甜的味道,到了白天,这种紫喇叭花散发的气息就过于浓烈,让我觉得眩晕。瓦屋后面的街巷处,能听到渐近的吆喝声,那是卖小鸡鸭的人骑着洋车子绕村转悠呢。外婆会买些鸡鸭,放在装辣酒瓶的纸箱子里养着,喂些小米或棒子面。我趁她不注意,偷偷把小手放进纸箱里,把小鸡捧出来,看它们走路。觉得没有什么能比毛茸茸的小鸡更好玩的了。外婆发现了,总会劝我立马放回去,因为被玩过的小鸡容易拉肚子。我想把小鸭放到被窝里搂着睡觉,外婆也不让,因为小小鸡鸭喜欢随地大小便。
夏天是最美的季节,虽然气温一样的炎热,却有着不同的凉爽。外婆也常常到集市上买些绿豆,给我煮绿豆稀饭。那时候李正顺家卖冰糕,外婆或者小姨会给我一毛钱,让我去买冰棒或者冰裹。买一块不舍得吃,放到瓷碗里,等着它们化成水再去喝。夏天蚊虫多,院子的花盆里种了很多罗勒,胳膊被花蚊子咬了,我们就会摘下这种香草的叶子,捏碎了涂抹在小红疙瘩上,很快就会消肿。偶尔地面上会突然出现很多蚂蚁,成群成群的,黑压压一片。这时外婆就惊慌的说,蚂蚁疯了,蚂蚁疯了。然后我们就会烧壶水,活活把蚂蚁烫死。外公在远方工地给人家值班看铺,家里只有外婆一个人。晚上入睡的时候,我想听故事,外婆总说自己不会。她说她小时候特别会讲,只是后来全忘光了。她的家乡叫岩马庄,小时候家里有颗杏树,叶浓干粗,几个壮丁都抱不过来。后来杏树被砍了,打造成棺材,给她奶奶用。她奶奶又活了好些年,那棺材也放在屋里盛粮食,闲了好多年。外婆小时候曾和村里的女娃一起到河边洗衣服,有一次遇到了长长的大部队,兵紧挨着兵,行走在布满石块的河边小路上。她们在旁边等着回家,从早晨等到下午,队伍才走完。我问她为啥不过,她说,哪敢。他们村家家户户种柿子树,日本人来了,曾糟蹋过不少晒在场院的柿子。五十年代末,岩马水库修建,她们整个庄都变成了汪洋。晚年的外婆常说,没有老家了。
外婆生了五个孩子,印象最深的还属第一个,大姨。大姨小时候特别乖,早晨大人去干农活,出门前给她留下个小头绳,她就自己在那慢慢把玩,直到大人回来。外公非常疼爱她,那个年代能买到的小玩具,外公总会买给大姨。后来孩子多了,她就在家里忙活,外公从西边大地回来,她看到大姨和我妈妈在门口等待,离很远,就跑过去迎接他,然后外公怀里一手抱着一个孩子走回家。外婆说那大概是她最好的日子。家里养了一条狗,小舅特别喜爱。当时为预防狂犬病,村子里会有打狗的人到每一户杀狗。他们家的那条狗被牵到了村东头杀狗的人家,少年的小舅哭闹着跑到那里,又把狗领了回来。小舅去上学时,狗又被人偷偷牵走,杀掉了。后来谈到我那过世的小舅时,外婆感叹,每一次小舅经过杀狗的地方,都会站在那里哭很久。
到了秋天,外婆会在屋后面的碓窝旁揣碓,看到她把圆鼓鼓的豆子放进去,拿出来就是豆扁了。我听着碓头敲击石臼的咚咚声传来,脚底踩着墙边的木头大门来回摇晃,等外婆忙完了回家,她就会对我说摇门害耳朵。我问她什么叫“害耳朵”,她说耳朵会变聋。好奇的我总是多摇几下,问她,我怎么还不聋?然后外婆就对我使眼色,却不打我。院墙边会爬满梅豆秧和番瓜秧。南瓜开花时,外婆会站在绿色的秧叶丛中采摘黄里泛白的番瓜花,这种花做成的面饼特别香。外婆拿着镰刀去地里割草,肩膀上背着个不知是用荆条还是白蜡做的粪箕子。回来时如果遇到村里的妇女,就会站在小路正中央,热乎乎的拉呱。我傻傻的杵在那里,看着她们聊啊聊,常对此不耐烦,转过头斜着身子去拉扯她的手,这时候她们才会留意我。
那大概是我七八岁的一天,一个凉爽秋日的下午,我和外婆一起到田里去忙。放眼望去,无边的旷野都是倒下的玉米秸。外婆用锄头一下下的为土地松土,从田地的这一边延伸到另一头。而我就在旁边一个人玩耍。以往的日子里,大地上,或近或远的距离总有别人忙碌的身影。而那天的田野,却单单看到外婆一个人在劳作。已是深秋了,我穿了个白色的衬衣,风儿特别的大,向我的袖口和衣领处灌了进来。我捉着蚂蚱、蛐蛐,有时还从地里,捡拾起土坷垃,当成炮弹向远方乱扔。干完活,外婆领着我一起回家,到家后,她就在锅屋给我做饭,我站在院子里,看到她笼罩在一片炊烟中,天渐渐黑了下来,空气变冷。
我回到屋里,穿着衣服躺在床上,就那样迷迷糊糊的睡着。
我裹在一个红色的褥子里,出生的第十七天,就被送给了外婆。当晚我的妈妈一直不停的在哭,总担心那一晚,外婆不会照顾我,怕我会被厚被子闷死。后来我在那个村子长大,外婆用奶粉混着碎饼干,一瓶一瓶的喂我。她常说,我是喝奶粉长大的。
大概是喝奶粉的缘故,我从小脸色蜡黄,身子矮小。依稀记得在树叶的阴影下,外公用米尺给我量身高,在寒冷星稀的夜晚,用臂膀抱着我,教我把手伸向细绳,拉亮白炽灯。至于外婆对我的关爱,似乎融入在每一件事物中,我找不到更为特殊的回忆。
记得寒冷的冬天,外婆在院子旁的锅屋里煮地瓜。因为地瓜熟的慢,她就坐在靠近铁锅的矮木凳上,身子被一堆玉米秸秆围着,慢慢等。我很饿,站在院子里一遍遍的问她,煮好了没有,她让我去堂屋桌子上拿双筷子,很懒的我,死活不去。我看到她掰断一截玉米秆,掀开锅,在弥漫的蒸汽里,把玉米秆插进煮熟的地瓜,然后递给我。于是我双手端着玉米秆,饥饿中闻着沁香,向堂屋走去。
儿时的冬天常常那样寒冷,堂屋的门也总是只开一半。有时候我站在门嵌子上,看到前院屋顶的背阴处,有积雪存留。瓦檐下挂着一排长长的冰琉琉,晴天时,泛着白光的大水滴会从上面缓缓落下。锅屋外面的一侧有堆土,外婆常把萝卜地瓜埋进土壤,需要时就用小搂耙,把粘着泥块的地瓜挖出来,然后煮着吃,偶尔也会放到炉子底下的热灰里面去烤。
春天时集市变得热闹,院子里各种花开。外婆去赶集时,我一只手抓着她手上的篮子,眼睛向四处张望。农家市场上多泥浆和吵闹,地面上有很多被扔掉的烂葱,以及鞋袜衣服上面的商标纸片。外婆每次都会给我买很多水果,番茄或者黄瓜,偶尔还有黄杏。我穿着小棉袄或者厚线衣,手里抱着个西红柿,边啃边在院子里一圈圈闲逛。看到月季的新枝条上长了很多嫩刺,我便用手把尖三角形的刺掰下来,一根根不停的去掰,有时自己的小手甚至会被扎破。花多的时候,很多蜜蜂飞进院中,爱玩的我不小心会被蜜蜂蜇住,外婆就用小毛绳绑住我的手指头,蘸着胰子水。只是依然很疼,不起作用。
泡桐开花的时候,在夜晚会闻到甜甜的味道,到了白天,这种紫喇叭花散发的气息就过于浓烈,让我觉得眩晕。瓦屋后面的街巷处,能听到渐近的吆喝声,那是卖小鸡鸭的人骑着洋车子绕村转悠呢。外婆会买些鸡鸭,放在装辣酒瓶的纸箱子里养着,喂些小米或棒子面。我趁她不注意,偷偷把小手放进纸箱里,把小鸡捧出来,看它们走路。觉得没有什么能比毛茸茸的小鸡更好玩的了。外婆发现了,总会劝我立马放回去,因为被玩过的小鸡容易拉肚子。我想把小鸭放到被窝里搂着睡觉,外婆也不让,因为小小鸡鸭喜欢随地大小便。
夏天是最美的季节,虽然气温一样的炎热,却有着不同的凉爽。外婆也常常到集市上买些绿豆,给我煮绿豆稀饭。那时候李正顺家卖冰糕,外婆或者小姨会给我一毛钱,让我去买冰棒或者冰裹。买一块不舍得吃,放到瓷碗里,等着它们化成水再去喝。夏天蚊虫多,院子的花盆里种了很多罗勒,胳膊被花蚊子咬了,我们就会摘下这种香草的叶子,捏碎了涂抹在小红疙瘩上,很快就会消肿。偶尔地面上会突然出现很多蚂蚁,成群成群的,黑压压一片。这时外婆就惊慌的说,蚂蚁疯了,蚂蚁疯了。然后我们就会烧壶水,活活把蚂蚁烫死。外公在远方工地给人家值班看铺,家里只有外婆一个人。晚上入睡的时候,我想听故事,外婆总说自己不会。她说她小时候特别会讲,只是后来全忘光了。她的家乡叫岩马庄,小时候家里有颗杏树,叶浓干粗,几个壮丁都抱不过来。后来杏树被砍了,打造成棺材,给她奶奶用。她奶奶又活了好些年,那棺材也放在屋里盛粮食,闲了好多年。外婆小时候曾和村里的女娃一起到河边洗衣服,有一次遇到了长长的大部队,兵紧挨着兵,行走在布满石块的河边小路上。她们在旁边等着回家,从早晨等到下午,队伍才走完。我问她为啥不过,她说,哪敢。他们村家家户户种柿子树,日本人来了,曾糟蹋过不少晒在场院的柿子。五十年代末,岩马水库修建,她们整个庄都变成了汪洋。晚年的外婆常说,没有老家了。
外婆生了五个孩子,印象最深的还属第一个,大姨。大姨小时候特别乖,早晨大人去干农活,出门前给她留下个小头绳,她就自己在那慢慢把玩,直到大人回来。外公非常疼爱她,那个年代能买到的小玩具,外公总会买给大姨。后来孩子多了,她就在家里忙活,外公从西边大地回来,她看到大姨和我妈妈在门口等待,离很远,就跑过去迎接他,然后外公怀里一手抱着一个孩子走回家。外婆说那大概是她最好的日子。家里养了一条狗,小舅特别喜爱。当时为预防狂犬病,村子里会有打狗的人到每一户杀狗。他们家的那条狗被牵到了村东头杀狗的人家,少年的小舅哭闹着跑到那里,又把狗领了回来。小舅去上学时,狗又被人偷偷牵走,杀掉了。后来谈到我那过世的小舅时,外婆感叹,每一次小舅经过杀狗的地方,都会站在那里哭很久。
到了秋天,外婆会在屋后面的碓窝旁揣碓,看到她把圆鼓鼓的豆子放进去,拿出来就是豆扁了。我听着碓头敲击石臼的咚咚声传来,脚底踩着墙边的木头大门来回摇晃,等外婆忙完了回家,她就会对我说摇门害耳朵。我问她什么叫“害耳朵”,她说耳朵会变聋。好奇的我总是多摇几下,问她,我怎么还不聋?然后外婆就对我使眼色,却不打我。院墙边会爬满梅豆秧和番瓜秧。南瓜开花时,外婆会站在绿色的秧叶丛中采摘黄里泛白的番瓜花,这种花做成的面饼特别香。外婆拿着镰刀去地里割草,肩膀上背着个不知是用荆条还是白蜡做的粪箕子。回来时如果遇到村里的妇女,就会站在小路正中央,热乎乎的拉呱。我傻傻的杵在那里,看着她们聊啊聊,常对此不耐烦,转过头斜着身子去拉扯她的手,这时候她们才会留意我。
那大概是我七八岁的一天,一个凉爽秋日的下午,我和外婆一起到田里去忙。放眼望去,无边的旷野都是倒下的玉米秸。外婆用锄头一下下的为土地松土,从田地的这一边延伸到另一头。而我就在旁边一个人玩耍。以往的日子里,大地上,或近或远的距离总有别人忙碌的身影。而那天的田野,却单单看到外婆一个人在劳作。已是深秋了,我穿了个白色的衬衣,风儿特别的大,向我的袖口和衣领处灌了进来。我捉着蚂蚱、蛐蛐,有时还从地里,捡拾起土坷垃,当成炮弹向远方乱扔。干完活,外婆领着我一起回家,到家后,她就在锅屋给我做饭,我站在院子里,看到她笼罩在一片炊烟中,天渐渐黑了下来,空气变冷。
我回到屋里,穿着衣服躺在床上,就那样迷迷糊糊的睡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