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笔记之文字部分
文字
一、音素文字、音节文字、语素文字
1、音素文字:英语、俄语、德语
2、音节文字:日语
3、音素文字和音节文字合称表音文字
4、语素文字:汉字
二、汉字的字体
1、汉字形成:
1)汉字和古埃及的圣书字、古美索不达米亚的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
字。
2)半坡、大汶口等遗址发现陶器文字(距今五六千年),商代后期发现甲骨卜辞、器物铭文(距今三千多年)。
2、汉字字体的演变:
1)主要经历了:甲骨文(商代)—金文(周代,又称钟鼎文)—小篆(秦代主要用小篆,以隶书为日用字体)—隶书(汉代主要用隶书,而草书、行书也已流行)—楷书(魏晋到现代主要用楷书,即真书,以行书为辅助字体)—草书—行书
2)各种字体:
字体名称
年代
发现地
特点
意义
甲骨文(卜辞、殷墟文字、殷契、契文)
商代(公元前1300多年到1100多年)
河南省安阳县
高低大小不一、外形参差不齐、线条纤细、直笔居多、棱角鲜明、字型瘦削挺拔;不带表音成分的字占多数,假借字多,异体字多;结构还没定型化、字的方向可以变化、偏旁可有可无、点数可多可少。
全部单字有4500个,已认识的约1000个
金文(铭文、钟鼎文)
商周
/
丰满粗肥、外形比甲骨文方正、匀称,异体字也比较多。
这时期形声字增加,字体区别更细致,出现很多简体字。
小篆(代表是泰山刻石)
春秋战国、秦代
/
线条带弧形、圆转、匀称、字形略带椭圆、极其整齐、简化、异体字基本废除。
秦朝在全国范围内正式推行小篆,对汉字有计划地进行整理、简化,在汉字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小篆是汉字第一次规范化的字体,把原来没有固定形式的各种偏旁统一起来,基本做到定型化,字型结构简化。
隶书
(分秦隶、汉隶)
秦代、汉代
/
早期保留小篆风格,后期笔画趋于平直,添了波势和挑法,字形渐成扁方形,基本摆脱了象形的特点。
秦隶是从具备象形特点的古文字演变为不象形的今文字的转折点,在汉字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隶变使汉字进一步变成纯粹符号性质的文字,由繁趋简,改造偏旁,混同了小篆中形体不同的字,分化了小篆中形体相同的字;隶书是由古汉字演变为现代汉字的一种过渡字体。
楷书(真书、正书)
萌芽于西汉、成熟于东汉末年、魏晋流行至今,是通用时间最长的标准字体。
印刷体有三种:
老宋体,又叫古宋体、灯笼体(横细竖粗,笔画严谨,有装饰性点线)
仿宋体,又叫真宋体(比老宋体秀丽,笔画不分粗细,顿笔讲究)
正楷体,又叫大宋体(同手写体接近,比仿宋体丰满)
黑体,又叫黑头字,方头字、方体字。
楷书出现,汉字成为方块字定型,楷书汉字完全由笔画组成方块形符号,在摆脱古汉字图形意味这一点上,比隶书更进一步。
草书
汉代
章草(始于汉代,从隶书发展来的)
今草(东汉末流传至今,从楷书发展来的)
狂草(兴于唐代,从楷书发展来的)
/
行书
东汉末年
介于今草和楷书之间,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
有特点二:
1、近于楷书而不拘谨,近于今草而不放纵。
2、笔画连绵而各字独立、清晰易认。
/
3)演变原因:书写工具、书写方式方法和承载材料的变化是字体演变的客观原因;写字者对汉字的简易要求和美观要求是字体演变的主观力量。
4)演变趋势是简单易写:(符号化、简化、规范化、稳定化)
◆从图画性的象形文字逐步变成不象形的书写符号;
◆笔形从类似绘画式的线条,逐步变成横、竖、撇、点、折的笔画,书写更方便了;
◆许多字的结构和笔画逐步简化;
◆甲骨文、金文都异体繁多,小篆、隶书、楷书的异体减少了。
3、异体和简体:(略)
4、现行汉字的形体:
1)精简笔画和淘汰异体字
◆1955年公布了《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
◆1964年公布了《简化字总表》
◆1965年公布了《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
经过整理和简化,有些字的形体发生变化,主要表现在:
◆同相应的繁体字相比,一大批汉字形体更简单易写了;
◆异体字减少了,有的在一般书报中不用了;
◆形体有细微差别的字,保留了其中的一种写法。
三、汉字的特点和结构
1、汉字的特点:
1)汉字是表意性质的文字,音、形、义之间存在一定的理据
2)汉字字形记录的语音单位是音节
3)汉字是平面型文字
4)汉字记录汉语不实行分词连写
5)汉字数量多,字形结构复杂
6)汉字有一定的超时空性
2、汉字的结构:(造字法和汉字字形结构)
1)汉字分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
2)结构单位有两级,一是笔画、二是偏旁。
◆《现代汉语通用字表》规定五种基本笔画:横、竖、撇、点、折。
◆偏旁分三种类型:按照现在能否独立成字划分为成字偏旁和不成字偏旁;按照能否再切分成小的偏旁划分为单一偏旁和复合偏旁;按照偏旁切分出的先后划分,可以分成一级偏旁、二级偏旁、三级偏旁。
◆对部件切分的原则:成字、组配
◆字分为独体字和合体字(有些字虽然可以切分出一定的部件,但余下的部分不能处理为最小的部件,因而只能看作独体字,如:大、串、丰、日、本、甘)
◆偏旁和部件的区别:偏旁是对会意字、形声字中表义和表音成分的分析,而部件是对现代汉字内部结构系统分析的结果,部件可以表义、表音,也可以不表义,不表音
3)外部结构:
◆结构单位 —— 笔画、部件、八种笔形(横、竖、撇、点、捺、挑、钩、折)
◆结构关系 —— 空间关系(相离、相接、相交)、方位关系(上下、左右、包围)
4)古汉字的结构方式:六书——像形、指事、会意、形声(造字方法),假借、转注(用字方法)
◆会意字的局限:可以用来合字的象形字、指事字数量不多;复杂的事物或抽象的事物难以表达;有些字的所会之意不好琢磨
◆形旁和声旁的部位:左形右声、右形左声、上形下声、下形上声、外形内声、内形外声。
◆形声字的局限性:意符——意符本身表义空泛、笼统、粗疏;词义演变和假借,客观事物变化,意符已看不出;造字之初认识水平有限,意符选择本身就不够科学和不够贴切
5)现代汉字的形音义关系:
◆一个字形只有一种读音、一种意义,这是单音单义字
◆一个字形有不止一种读音,不止一个意义,这是多音多义字
◆一种字形有不止一种读音,却表示一种意义,这就是异读字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字形只有一种读音,表示一种意义,这就是异体字
◆一种音义用不同的字形来表达,但不同字形只有笔画多少的差别,这是繁简字
◆一种字形,一种读音,表示不同意义,这是同音字
◆一种字形,一种读音,多个字义,这是多义字
5)现代汉字的结构方式:
◆基本不用象形、指事的方法,主要用形声方法造字,会意方法还在继续使用,但造的字不多。
◆古汉字用象形字形来会意,现代汉字则用楷书字形来会意。
◆还有合形合音合义字、变形字、非音非意的符号同其他部件组成而成的字、草书楷化而成的字。
三、汉字的现状
1、数量:
1)汉字的总数量(略)
2)现代通用汉字的数量:
◆1965年,文化部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共同公布了《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共收字6169。
◆1981年政府公布了国家标准GB2312-80《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收字6763,一级字3755,二级字3008。
3)现代常使用汉字数量:(略)
2、字音:
1)汉字字音特点:
◆汉字是表意性质的文字,汉字的字形不能明显反映字音;
◆汉字的一个字形囫囵地记录语音的一个音节,这同汉语里语素以单音节为主的情况基本适应;
◆汉字的形音关系有一形一音、一形多音又多义(多音多义字)、多形一音等情况,以及异体字和异读字。
2)多音多义字:
◆因词性不同而有不同读音;
◆字的通常读音和人名、地名、物名等特殊读音并行;
◆通常读音和文言词语、成语中按古读类推的音形成多音;
◆字的读书音和口语音并行,形成多音;
◆表记象声词、叹词、语气词等的字,由于语音不稳定或各人选字不同等原因形成多音。
3)同音字
◆造字时声音的偶合
◆语音的简化
◆同源字
3、查检:
1)汉字排序:义序法、音序法、形序法
2)音序法:
◆古代韵书以声韵为标准,称做“声韵法”;
◆汉语拼音排序是我国现在通行的音序法,分为两类 —— 单纯的字母序列法、音节·汉字·字母分层序列法。
3)形序法:笔画法、笔形法
4)部首法排序的歧异:
◆部首数目的差异:《说文解字》540个部首,《字汇》、《康熙字典》214部,《新华字典》189部,《辞海》250部,《统一汉字部首表》201部,《汉语大词典》和《汉语大字典》200部;
◆部首内容差异:《康熙字典》等的部首基本上从造字法着眼,《新华字典》、新《辞海》的部首从实际字形着眼。
◆具体字的归部上有差异;
5)汉字编码
4、关于形旁、声旁的三点注意:
◆对形旁的表意作用和声旁的表音作用不能做简单化理解;
◆在现代汉字里,形声字的形旁已经不完全表示字义的类属,声旁不能准确表示字音了;
四、汉字的整理、标准化和用字的规范化
1、汉字整理:包括文字制度的改变和文字内部的整理、简化
1)精简笔画:
◆《简化字总表》—— 第一表有350个不作偏旁的简化字,第二表有132个可以作偏旁用的简化字和14个简化偏旁,第三表是1753个简化字。
◆主要简化方法:简化偏旁、同音代替、草书楷化、换用简单的符号、保留特征或轮廓、构成新的形声字或会意字。
◆简化字和繁体字的几种差异:局部差异、偏旁更换、全部更换
2)精简字数:整理异体字,要根据从俗和从简相结合的原则进行,既要考虑选用通行得较广的字形,又要选用字的笔画不要太多。如果从俗和从简原则不能兼顾,或者繁简相去不远,就以从俗为主。
3)字形整理:
◆印刷体力求与手写体一致
◆折笔改为直笔
◆连接个别笔画结构
◆删去可有可无的笔画
◆精简偏旁、部件数量,加以规格化
◆适当使用按音分化原则
2、汉字标准化:定量、定形、定音、定序(义序法、音序法、形序法——笔画法、部首法、号码法)
3、汉语拼音在辅助汉字使用方面的作用
4、用字的规范化:
1)防止写错字、别字—— 错字是指不成字的字,别字是指把甲字当成乙字来写。
2)写错字的三种情况:受相近偏旁、部件影响而错写偏旁、部件;常常结合在一起的双音词中的一个字受另一个字偏旁的影响而误;弄错字的笔画、误写笔形;弄错字的笔画、误写笔形;
3)写别字的两种情况—— 形近而误,义近而误
4)防止误读字音
◆受方音影响而读错字音;对一些字的读音没有正确把握。
◆常见误读大致四种:对多音多义字的非常用音不能读正确;任意读半边字或者根据熟悉的字的半边来类推字音;声调误读;异读词未遵照审订后的读音念。
一、音素文字、音节文字、语素文字
1、音素文字:英语、俄语、德语
2、音节文字:日语
3、音素文字和音节文字合称表音文字
4、语素文字:汉字
二、汉字的字体
1、汉字形成:
1)汉字和古埃及的圣书字、古美索不达米亚的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
字。
2)半坡、大汶口等遗址发现陶器文字(距今五六千年),商代后期发现甲骨卜辞、器物铭文(距今三千多年)。
2、汉字字体的演变:
1)主要经历了:甲骨文(商代)—金文(周代,又称钟鼎文)—小篆(秦代主要用小篆,以隶书为日用字体)—隶书(汉代主要用隶书,而草书、行书也已流行)—楷书(魏晋到现代主要用楷书,即真书,以行书为辅助字体)—草书—行书
2)各种字体:
字体名称
年代
发现地
特点
意义
甲骨文(卜辞、殷墟文字、殷契、契文)
商代(公元前1300多年到1100多年)
河南省安阳县
高低大小不一、外形参差不齐、线条纤细、直笔居多、棱角鲜明、字型瘦削挺拔;不带表音成分的字占多数,假借字多,异体字多;结构还没定型化、字的方向可以变化、偏旁可有可无、点数可多可少。
全部单字有4500个,已认识的约1000个
金文(铭文、钟鼎文)
商周
/
丰满粗肥、外形比甲骨文方正、匀称,异体字也比较多。
这时期形声字增加,字体区别更细致,出现很多简体字。
小篆(代表是泰山刻石)
春秋战国、秦代
/
线条带弧形、圆转、匀称、字形略带椭圆、极其整齐、简化、异体字基本废除。
秦朝在全国范围内正式推行小篆,对汉字有计划地进行整理、简化,在汉字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小篆是汉字第一次规范化的字体,把原来没有固定形式的各种偏旁统一起来,基本做到定型化,字型结构简化。
隶书
(分秦隶、汉隶)
秦代、汉代
/
早期保留小篆风格,后期笔画趋于平直,添了波势和挑法,字形渐成扁方形,基本摆脱了象形的特点。
秦隶是从具备象形特点的古文字演变为不象形的今文字的转折点,在汉字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隶变使汉字进一步变成纯粹符号性质的文字,由繁趋简,改造偏旁,混同了小篆中形体不同的字,分化了小篆中形体相同的字;隶书是由古汉字演变为现代汉字的一种过渡字体。
楷书(真书、正书)
萌芽于西汉、成熟于东汉末年、魏晋流行至今,是通用时间最长的标准字体。
印刷体有三种:
老宋体,又叫古宋体、灯笼体(横细竖粗,笔画严谨,有装饰性点线)
仿宋体,又叫真宋体(比老宋体秀丽,笔画不分粗细,顿笔讲究)
正楷体,又叫大宋体(同手写体接近,比仿宋体丰满)
黑体,又叫黑头字,方头字、方体字。
楷书出现,汉字成为方块字定型,楷书汉字完全由笔画组成方块形符号,在摆脱古汉字图形意味这一点上,比隶书更进一步。
草书
汉代
章草(始于汉代,从隶书发展来的)
今草(东汉末流传至今,从楷书发展来的)
狂草(兴于唐代,从楷书发展来的)
/
行书
东汉末年
介于今草和楷书之间,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
有特点二:
1、近于楷书而不拘谨,近于今草而不放纵。
2、笔画连绵而各字独立、清晰易认。
/
3)演变原因:书写工具、书写方式方法和承载材料的变化是字体演变的客观原因;写字者对汉字的简易要求和美观要求是字体演变的主观力量。
4)演变趋势是简单易写:(符号化、简化、规范化、稳定化)
◆从图画性的象形文字逐步变成不象形的书写符号;
◆笔形从类似绘画式的线条,逐步变成横、竖、撇、点、折的笔画,书写更方便了;
◆许多字的结构和笔画逐步简化;
◆甲骨文、金文都异体繁多,小篆、隶书、楷书的异体减少了。
3、异体和简体:(略)
4、现行汉字的形体:
1)精简笔画和淘汰异体字
◆1955年公布了《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
◆1964年公布了《简化字总表》
◆1965年公布了《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
经过整理和简化,有些字的形体发生变化,主要表现在:
◆同相应的繁体字相比,一大批汉字形体更简单易写了;
◆异体字减少了,有的在一般书报中不用了;
◆形体有细微差别的字,保留了其中的一种写法。
三、汉字的特点和结构
1、汉字的特点:
1)汉字是表意性质的文字,音、形、义之间存在一定的理据
2)汉字字形记录的语音单位是音节
3)汉字是平面型文字
4)汉字记录汉语不实行分词连写
5)汉字数量多,字形结构复杂
6)汉字有一定的超时空性
2、汉字的结构:(造字法和汉字字形结构)
1)汉字分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
2)结构单位有两级,一是笔画、二是偏旁。
◆《现代汉语通用字表》规定五种基本笔画:横、竖、撇、点、折。
◆偏旁分三种类型:按照现在能否独立成字划分为成字偏旁和不成字偏旁;按照能否再切分成小的偏旁划分为单一偏旁和复合偏旁;按照偏旁切分出的先后划分,可以分成一级偏旁、二级偏旁、三级偏旁。
◆对部件切分的原则:成字、组配
◆字分为独体字和合体字(有些字虽然可以切分出一定的部件,但余下的部分不能处理为最小的部件,因而只能看作独体字,如:大、串、丰、日、本、甘)
◆偏旁和部件的区别:偏旁是对会意字、形声字中表义和表音成分的分析,而部件是对现代汉字内部结构系统分析的结果,部件可以表义、表音,也可以不表义,不表音
3)外部结构:
◆结构单位 —— 笔画、部件、八种笔形(横、竖、撇、点、捺、挑、钩、折)
◆结构关系 —— 空间关系(相离、相接、相交)、方位关系(上下、左右、包围)
4)古汉字的结构方式:六书——像形、指事、会意、形声(造字方法),假借、转注(用字方法)
◆会意字的局限:可以用来合字的象形字、指事字数量不多;复杂的事物或抽象的事物难以表达;有些字的所会之意不好琢磨
◆形旁和声旁的部位:左形右声、右形左声、上形下声、下形上声、外形内声、内形外声。
◆形声字的局限性:意符——意符本身表义空泛、笼统、粗疏;词义演变和假借,客观事物变化,意符已看不出;造字之初认识水平有限,意符选择本身就不够科学和不够贴切
5)现代汉字的形音义关系:
◆一个字形只有一种读音、一种意义,这是单音单义字
◆一个字形有不止一种读音,不止一个意义,这是多音多义字
◆一种字形有不止一种读音,却表示一种意义,这就是异读字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字形只有一种读音,表示一种意义,这就是异体字
◆一种音义用不同的字形来表达,但不同字形只有笔画多少的差别,这是繁简字
◆一种字形,一种读音,表示不同意义,这是同音字
◆一种字形,一种读音,多个字义,这是多义字
5)现代汉字的结构方式:
◆基本不用象形、指事的方法,主要用形声方法造字,会意方法还在继续使用,但造的字不多。
◆古汉字用象形字形来会意,现代汉字则用楷书字形来会意。
◆还有合形合音合义字、变形字、非音非意的符号同其他部件组成而成的字、草书楷化而成的字。
三、汉字的现状
1、数量:
1)汉字的总数量(略)
2)现代通用汉字的数量:
◆1965年,文化部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共同公布了《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共收字6169。
◆1981年政府公布了国家标准GB2312-80《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收字6763,一级字3755,二级字3008。
3)现代常使用汉字数量:(略)
2、字音:
1)汉字字音特点:
◆汉字是表意性质的文字,汉字的字形不能明显反映字音;
◆汉字的一个字形囫囵地记录语音的一个音节,这同汉语里语素以单音节为主的情况基本适应;
◆汉字的形音关系有一形一音、一形多音又多义(多音多义字)、多形一音等情况,以及异体字和异读字。
2)多音多义字:
◆因词性不同而有不同读音;
◆字的通常读音和人名、地名、物名等特殊读音并行;
◆通常读音和文言词语、成语中按古读类推的音形成多音;
◆字的读书音和口语音并行,形成多音;
◆表记象声词、叹词、语气词等的字,由于语音不稳定或各人选字不同等原因形成多音。
3)同音字
◆造字时声音的偶合
◆语音的简化
◆同源字
3、查检:
1)汉字排序:义序法、音序法、形序法
2)音序法:
◆古代韵书以声韵为标准,称做“声韵法”;
◆汉语拼音排序是我国现在通行的音序法,分为两类 —— 单纯的字母序列法、音节·汉字·字母分层序列法。
3)形序法:笔画法、笔形法
4)部首法排序的歧异:
◆部首数目的差异:《说文解字》540个部首,《字汇》、《康熙字典》214部,《新华字典》189部,《辞海》250部,《统一汉字部首表》201部,《汉语大词典》和《汉语大字典》200部;
◆部首内容差异:《康熙字典》等的部首基本上从造字法着眼,《新华字典》、新《辞海》的部首从实际字形着眼。
◆具体字的归部上有差异;
5)汉字编码
4、关于形旁、声旁的三点注意:
◆对形旁的表意作用和声旁的表音作用不能做简单化理解;
◆在现代汉字里,形声字的形旁已经不完全表示字义的类属,声旁不能准确表示字音了;
四、汉字的整理、标准化和用字的规范化
1、汉字整理:包括文字制度的改变和文字内部的整理、简化
1)精简笔画:
◆《简化字总表》—— 第一表有350个不作偏旁的简化字,第二表有132个可以作偏旁用的简化字和14个简化偏旁,第三表是1753个简化字。
◆主要简化方法:简化偏旁、同音代替、草书楷化、换用简单的符号、保留特征或轮廓、构成新的形声字或会意字。
◆简化字和繁体字的几种差异:局部差异、偏旁更换、全部更换
2)精简字数:整理异体字,要根据从俗和从简相结合的原则进行,既要考虑选用通行得较广的字形,又要选用字的笔画不要太多。如果从俗和从简原则不能兼顾,或者繁简相去不远,就以从俗为主。
3)字形整理:
◆印刷体力求与手写体一致
◆折笔改为直笔
◆连接个别笔画结构
◆删去可有可无的笔画
◆精简偏旁、部件数量,加以规格化
◆适当使用按音分化原则
2、汉字标准化:定量、定形、定音、定序(义序法、音序法、形序法——笔画法、部首法、号码法)
3、汉语拼音在辅助汉字使用方面的作用
4、用字的规范化:
1)防止写错字、别字—— 错字是指不成字的字,别字是指把甲字当成乙字来写。
2)写错字的三种情况:受相近偏旁、部件影响而错写偏旁、部件;常常结合在一起的双音词中的一个字受另一个字偏旁的影响而误;弄错字的笔画、误写笔形;弄错字的笔画、误写笔形;
3)写别字的两种情况—— 形近而误,义近而误
4)防止误读字音
◆受方音影响而读错字音;对一些字的读音没有正确把握。
◆常见误读大致四种:对多音多义字的非常用音不能读正确;任意读半边字或者根据熟悉的字的半边来类推字音;声调误读;异读词未遵照审订后的读音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