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2-春秋、孔子
东周由公元前770年开始,到公元前256年秦始皇统一六国结束。这期间又由476年,切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整个东周,国家动荡,周天子势力衰弱,各诸侯国群雄四起。春秋时期,史官按照春、夏、秋、冬记录史书,遂与书名命名这一时期为春秋。
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孔丘,字仲尼,生于春秋时期的鲁国。其治国理念在于“德治”、“举贤才”、“正名”,即国君、大夫、百姓、父亲、儿子各司其职,不得僭越。其思想方面提倡“仁”、“礼”,仁:做人要有道德观念,要爱人。礼:人要重视内心修养,并约束自己。
孔丘五十岁之后,终于放弃从政,专心致志著书立说,教育学生,其学生达3000余人,知名的就有72人。古代许多文化典籍都有其系统的整理过,包含周易、尚书、诗经、礼、乐。其言行举止,由弟子们记录形成《论语》。孔丘按照编年体的形式,根据当时鲁国史官的记载,整理编纂成了《春秋》一书。
孔丘与公元前479年去世,四年后,历史的大轮进入战国时期。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