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山行记
富山,不是富士山,是日本中部的一个县(相当于中国的省),从地图上看,富山县地处日本正中,形状像一只蝴蝶,正对着富山湾,地处县中心的富山市到名古屋、大阪、京都、东京等大都市距离相近,有了北陆新干线以后,交通还算方便。
我是从上海坐直飞航班过去的,国内目前只有大连和上海有直飞的班机,人不多,最后几排都有些空座,乘客也大多是日本人,可能家在富山旅居上海,国内到这边来的游客目前还比较少。
而富山的美丽和可玩度,在我心中,足以超越一众日本的热点旅行地。
背山面海的富山有一种大气的美,这在日本很少见。国内这样的地方倒是不少,可遗憾的是一般都是被汹涌的人潮给占据,赶上什么黄金周,哪有景色可供人欣赏,大家不过是换个地方放风罢了,当排起队一步步向前挪动的时候,这种感觉尤甚。
第一站到立山。坐过斜度惊人的上山缆车,换乘在山峰间盘来绕去的巴士,终点下车时我已经被晕车的恶心欲吐搞得浑身发软。于是我站在立山连峰的室堂站旁边一条小路上,看了半小时左右的云。天空高阔,云朵下面,目光尽处峰峦叠嶂,往前多走几步,脚下便是山谷,而路旁边只有几根木头栏杆。
远远的地方隐约有人声,我感觉自己像站在一幕巨大、静默的MV现场,悲伤和孤独也很入戏地从脚下升起,而上一次是什么时候凭一双肉眼,去观察云朵的移动,我已经记不清了。
有句至理名言说,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立山上人稍多点的地方也不是没有。往山脚方向走,雪之大谷今年正好赶上北陆降雪量大,五月下旬最高处的雪墙仍有十四五米,那两侧雪墙中间夹着熙攘人流,从高处俯瞰想必很有趣。走进去发现路面是湿的,踏过去甚至还有些暖,原来附近地热资源丰富,涌上路面的是地底的温泉。一阵阵蒸汽飘过,臭鸡蛋般的味道,是硫磺。往来的游客就踩着水穿过蒸汽而行,有点旧伦敦的意思。亚洲面孔多是台湾同胞和韩国人,有去伸舌头舔雪墙的,有在低矮处留下歪曲难以辨认的字迹(大概也脱不出名字和到此一游的花样),闹哄哄的人群忙着自拍搞怪,视频连线,好像到了一个地方之后分享的强烈欲望已经压过了独自欣赏的心情。
我觉得大概地球上最厉害的风光摄影师,他拍下的照片,美丽恐怕也不及他当下眼睛所见景色的哪怕十分之一,所以又是为什么我们在置身其中的时候反而忘却了这点?
立山连峰有“北阿尔卑斯”之称,山势巍峨,山脊的曲线如同游龙蜿蜒,海拔高处生活着一种珍稀鸟类,雷鸟,据说有人在山顶扎营夜宿,就是为了拍到它,我最高只走到了室堂,所以与雷鸟无缘了,下次一定走到再高点的地方看看。
第二站到宇奈月温泉和黑部峡谷。富山的水好是全日本出名的,清澈,水质软,入善町的水源更是入选”日本名水百选“,在本身就水资源丰富的日本,这名头给人一种”水上之水“的感觉。宇奈月温泉街是个挺好玩的地方,街道边林立的小商店贩卖各种各样精致的土产物件,店门口摆上自家招牌和几盆开得娇艳的花,还有的在路边弄了“足汤”,行人走路乏累了,便可以直接坐下来脱掉鞋袜泡泡脚。
换上温泉旅馆店家准备的和式浴衣,套上分趾袜,穿好木屐,在这温泉街上走一遭,回来饱餐一顿精致的日料,等夜幕降临,转到浴场的楼层,泡在露天温泉里看看夜空里最亮的星,舒适惬意地只想让人哼首情歌。
“快乐当然有一点,不过寂寞更强烈……“
不对,该哼个更欢快点的,咳咳。
有的时候,作为一个接近日本人,接近日本这个国家的人,我还是会忍不住好奇日本人对于日本传统美学那种近乎执念般的坚守。明明适当地抛下一些陈旧的传统,可以换来更舒适的生活,更高的效率,甚至更多的金钱,但他们偏不,不仅不,还要有志一同地去鄙视那些在他们看来是“走捷径“的人或者做法,认为你这个人不守规矩,不按套路来。和服店的老板娘会替你仔仔细细地一层层穿上那繁琐却美丽的和服,把右襟拉到右髋骨,左襟拉到左髋骨,距离差一分都不行,她在你身上实验着往上提几寸才能让你刚好露出一段属于女孩子的纤弱美丽的脚踝,再一圈圈缠好腰带,打上漂亮的结,即使你在挑选该穿哪套的时候让她铺了满地的和服,翻箱倒柜的场景和她干净整洁的店面实在不搭。
富山有道当地名物,白虾,顾名思义虾身是白色,口感非常甜,没什么腥味,菜式有白虾天妇罗,白虾刺身,虾肉团子等等。就这比成人一个指节大不了多少的白虾,富山有很多水产加工厂,至今仍采用人工手剥处理的方式。最初手剥新鲜的白虾,很难剥得皮肉分离,特别干净,于是有人想出来先冷冻一夜再剥的方法。我去他们的操作间外隔着玻璃看过,每个人口罩帽子眼镜全身防护服遮得严实,站正对着流动水的操作台,左手指捏住虾头,右手飞快地拽掉虾尾,虾身的肉和虾壳就分离了,虾肉单独盛一小筐拿去称重装袋,再提出操作间,虾壳虾头还可以留着做廉价的海鲜汤底料。看过这样的人工处理方法,再对着餐桌上那满满一碗的白虾天妇罗时,感恩之心顿生,更别提那耗费上百只虾子才能做成的虾肉团子。日本人常说,吃到的是味道,比如食材的鲜、甜,但领受到的是制作这道料理的人的心意,也难怪每餐毕时,要习惯地低头说一句“感谢您(东奔西走地准备食材和料理)的款待“了。
面对他们“少了XX就不行“的想法和做法,我也有数次感到麻烦,费解,甚至觉得对方太死脑筋实在让人崩溃。的确,和服里面少穿一层衬底,小杯小碗的菜式少做一道,铸铜铸锡的分工工序合并几步,并不会造成什么了不得的影响,但日本人就是把这些琐碎都变成了他们在日常中坚守的仪式感,在”把与己相关的事情做到最好“这一点上,我很佩服他们的那种笃定。
第三站到相仓的合掌造村落。很古朴的小村庄,屋顶是大片的稻杆一层层叠起来的尖三角,这样的屋顶在冬天可以让北陆厚重的降雪迅速落下,不至于将房屋压垮。现在仍有村民在相仓这里居住,伴着田里声声蛙鸣,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进到合掌造屋中,厅堂正中有火塘样的地炉,屋主说烧上火煮水给我们泡茶喝,喝到一半,指着水壶上方的袅袅升起的烟说,“这烟啊,能让屋顶更结实呢“,不知道烟熏能让稻杆更结实是个什么原理,不过出来的时候仔细看了下屋顶,最里面的那层,确实颜色极深,稻杆像挂了层釉质一般,看着就觉得坚硬结实。
我站在半山腰的展望点,仰头看天空云聚云散,这边的云移动速度比立山上的快了很多,小小的村庄被群山环绕,阡陌纵横,真像一个童话般的世外桃源,美得不真实。
下山的时候已经快到下午,大太阳下面扛着拍摄器材跑一上午,此时整个人又热又饿,一晃眼,田垄边上的阴凉地里一条蛇爬行着,我愣了几秒才惊跳起来,
“虾!“
前面的朋友回头看着我,眼里满是困惑,
“啊不,蛇!蛇啊!“(日语里虾和蛇发音很相似)
这时别人才明白我碰到了什么,女孩们脸上浮现几丝惊恐,男孩们回身还想走过去看,被跑在前面女孩锤了一拳,大家加快了步子,小跑离开了。
跑远的时候大家不约而同地哈哈笑起来,我没回头看,不过我觉得那条蛇,此刻肯定还在田间慢悠悠地逛着吧!
下山进了餐馆,老板为我们准备的是富山当地比较有名的冷吃荞麦面条,配一份用巴掌大小竹筐盛着的天妇罗端上来。把葱花和海苔丝倒进装冷面汤的手杯里,夹一点山葵泥拌匀,然后夹荞麦面条蘸汤吃。一口面条,一口酥脆不油的天妇罗,眺望不远处的水田屋舍,纵是平淡简单的农家料理,也能体味出这一日三餐中饱含的,一种因着对劳作—收获这种因果关系的虔诚信仰而得到的平静与满足。
回到富山市的当天晚上,正赶上当地一年一度的山王祭,朋友说自己也没去过,不过正好没吃晚饭,想着溜达一圈正好找点食吃就出门了。走在路上还跟朋友调侃,说这下班高峰期路上也不见有多少人,大概富山人没有什么“rush hour“的概念,没成想刚转过两个街口,就听到人声喧闹,小摊上的音乐也飘过来,感觉热闹极了。
为搞这个山王祭,富山市直接封了一条马路作为大排档的档口,两边小吃摊上美食摆得满满当当。烤和牛滋滋冒着烟,鱿鱼新鲜肥厚,刨冰都是用水果榨汁现做的,各色饮料镇在碎冰块堆成的小山里,大阪烧上端端正正放着一个太阳蛋,炸鸡翅和炸鱼柳直接用五颜六色的可爱杯子装了,哪个看起来都好吃得要命。人头攒动,每个人手里都抓着吃的,脸上是兴奋的表情,朋友跟我说,“都是你抱怨人少,这下可好,看起来好像是整个富山的人都来了呢”,我们对视笑笑,抓起一把零钱就一起冲进人群里。
广阔的夜幕下,我们坐在“马路中央”,喝着杯装冰啤酒,吃着各色小吃,我看了一会不远处小孩子们捞金鱼打弹珠的游戏,转过头喝下一大口冰镇啤酒,对朋友说,“我好像是今年第一次感觉到夏天来了。”
朋友笑笑没说什么,吃饱后他建议我们再往街道深处转转,看来他对这山王祭也好奇得很。
跟所有人一起挤着在街上走,我抓拍两张照片之余,还抽空跟朋友说,“我在北京,早上上班坐地铁差不多就是这样”。走到所有人都累了又开始新一轮的买买吃吃,耳朵比较尖的我听到远处好像有鼓声,记起这附近是有个日枝神社。
于是又挤啊挤啊,终于慢慢靠近了神社在的那条街,鼓声已经很大了,咚咚咚像飘在夜空的一曲Lullaby,引着人们朝圣般向最拥挤处奋不顾身地行进。
专业的太鼓表演向来是热情的,激烈的,让人血脉贲张的,而舞台上两女六男,都是中年的年纪,看着就是普通的富山居民。他们打的是一般大小的大太鼓,背在肩上可以有简单舞蹈动作,放在鼓架上,双面可敲击的鼓被八人的鼓棒轮番敲响,看得人眼花缭乱。台下两人,身材高壮的青年男子在一面直径大概一米左右的超大太鼓前面挥汗如雨地奋力敲击,低沉的声音震得人心颤,曲子一换又开始打一对缔太鼓,动作轻快帅气,敲出一串节奏,像有精灵在扯着鼓绳蹦跳。娇小的中年女子则游刃有余地玩着小鼓,那鼓只有盘子大小,鼓棒也特别精致,在她手里上下翻飞,敲出来清脆如滴水的声音。
太鼓声乍起,欢快灵动,像风刚刚变暖的时候,用手抚过冬青刚发出的嫩叶。然后力量便一点点借着人的肢体注入节奏中,感觉有什么东西随着鼓声和呼号一点点在往上升,然后到节奏最密集处,它也在半空中啪地一下绽开了。为什么听音乐会让人很想哭呢,奇怪。
临走之前我特意跑了趟市立图书馆,逛美术馆和图书馆,几乎已经成了我来日本必做的事。富山市立图书馆和琉璃美术馆是同一栋建筑,由隈研吾设计,2-5层是商店,咖啡厅,图书室,6层是美术馆和展室,整个空间由木板排列装饰,让钢筋水泥的建筑带上几分了木屋的柔和。名家的设计有一种说不出的特质,好像叫你能走进去的第一眼就被这建筑吸引,我坐在二楼大厅,往上看到六楼,高,阔,木板的排列,让我生出一种好像自己在一个巨大环形书架低端的感觉,往上看去一片片木板如同一册册书籍,整齐地排列。
“书的天国“。
回国前的早上天空阴沉,全不似来时的阳光灿烂。刮过一阵风,还有点冷,我走在路上,就那么遇见了一场露天的中古品市集,主要是旧书刊和CD影碟,还有些上了年纪的黑胶碟,欢喜地一头扎进去,可惜到这时我身上的现金已花得差不多,日本没有国内那么方便的手机支付(今年来发现Lawson可以支付宝,高兴了好久,但日本人还是不用的,只有中国游客用),于是左挑右选地,买了一张电影和一点书。
下午竟真的下起了雨,不过雨声送人归乡,也算浪漫了。
别了富山,初次见面,很是喜欢。
我是从上海坐直飞航班过去的,国内目前只有大连和上海有直飞的班机,人不多,最后几排都有些空座,乘客也大多是日本人,可能家在富山旅居上海,国内到这边来的游客目前还比较少。
![]() |
环水公园 |
![]() |
县立美术馆一角 |
而富山的美丽和可玩度,在我心中,足以超越一众日本的热点旅行地。
背山面海的富山有一种大气的美,这在日本很少见。国内这样的地方倒是不少,可遗憾的是一般都是被汹涌的人潮给占据,赶上什么黄金周,哪有景色可供人欣赏,大家不过是换个地方放风罢了,当排起队一步步向前挪动的时候,这种感觉尤甚。
第一站到立山。坐过斜度惊人的上山缆车,换乘在山峰间盘来绕去的巴士,终点下车时我已经被晕车的恶心欲吐搞得浑身发软。于是我站在立山连峰的室堂站旁边一条小路上,看了半小时左右的云。天空高阔,云朵下面,目光尽处峰峦叠嶂,往前多走几步,脚下便是山谷,而路旁边只有几根木头栏杆。
远远的地方隐约有人声,我感觉自己像站在一幕巨大、静默的MV现场,悲伤和孤独也很入戏地从脚下升起,而上一次是什么时候凭一双肉眼,去观察云朵的移动,我已经记不清了。
有句至理名言说,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立山上人稍多点的地方也不是没有。往山脚方向走,雪之大谷今年正好赶上北陆降雪量大,五月下旬最高处的雪墙仍有十四五米,那两侧雪墙中间夹着熙攘人流,从高处俯瞰想必很有趣。走进去发现路面是湿的,踏过去甚至还有些暖,原来附近地热资源丰富,涌上路面的是地底的温泉。一阵阵蒸汽飘过,臭鸡蛋般的味道,是硫磺。往来的游客就踩着水穿过蒸汽而行,有点旧伦敦的意思。亚洲面孔多是台湾同胞和韩国人,有去伸舌头舔雪墙的,有在低矮处留下歪曲难以辨认的字迹(大概也脱不出名字和到此一游的花样),闹哄哄的人群忙着自拍搞怪,视频连线,好像到了一个地方之后分享的强烈欲望已经压过了独自欣赏的心情。
![]() |
雪墙上的字 |
我觉得大概地球上最厉害的风光摄影师,他拍下的照片,美丽恐怕也不及他当下眼睛所见景色的哪怕十分之一,所以又是为什么我们在置身其中的时候反而忘却了这点?
立山连峰有“北阿尔卑斯”之称,山势巍峨,山脊的曲线如同游龙蜿蜒,海拔高处生活着一种珍稀鸟类,雷鸟,据说有人在山顶扎营夜宿,就是为了拍到它,我最高只走到了室堂,所以与雷鸟无缘了,下次一定走到再高点的地方看看。
第二站到宇奈月温泉和黑部峡谷。富山的水好是全日本出名的,清澈,水质软,入善町的水源更是入选”日本名水百选“,在本身就水资源丰富的日本,这名头给人一种”水上之水“的感觉。宇奈月温泉街是个挺好玩的地方,街道边林立的小商店贩卖各种各样精致的土产物件,店门口摆上自家招牌和几盆开得娇艳的花,还有的在路边弄了“足汤”,行人走路乏累了,便可以直接坐下来脱掉鞋袜泡泡脚。
![]() |
换上温泉旅馆店家准备的和式浴衣,套上分趾袜,穿好木屐,在这温泉街上走一遭,回来饱餐一顿精致的日料,等夜幕降临,转到浴场的楼层,泡在露天温泉里看看夜空里最亮的星,舒适惬意地只想让人哼首情歌。
“快乐当然有一点,不过寂寞更强烈……“
不对,该哼个更欢快点的,咳咳。
有的时候,作为一个接近日本人,接近日本这个国家的人,我还是会忍不住好奇日本人对于日本传统美学那种近乎执念般的坚守。明明适当地抛下一些陈旧的传统,可以换来更舒适的生活,更高的效率,甚至更多的金钱,但他们偏不,不仅不,还要有志一同地去鄙视那些在他们看来是“走捷径“的人或者做法,认为你这个人不守规矩,不按套路来。和服店的老板娘会替你仔仔细细地一层层穿上那繁琐却美丽的和服,把右襟拉到右髋骨,左襟拉到左髋骨,距离差一分都不行,她在你身上实验着往上提几寸才能让你刚好露出一段属于女孩子的纤弱美丽的脚踝,再一圈圈缠好腰带,打上漂亮的结,即使你在挑选该穿哪套的时候让她铺了满地的和服,翻箱倒柜的场景和她干净整洁的店面实在不搭。
![]() |
冰见市民宿 |
![]() |
窗外的海 |
富山有道当地名物,白虾,顾名思义虾身是白色,口感非常甜,没什么腥味,菜式有白虾天妇罗,白虾刺身,虾肉团子等等。就这比成人一个指节大不了多少的白虾,富山有很多水产加工厂,至今仍采用人工手剥处理的方式。最初手剥新鲜的白虾,很难剥得皮肉分离,特别干净,于是有人想出来先冷冻一夜再剥的方法。我去他们的操作间外隔着玻璃看过,每个人口罩帽子眼镜全身防护服遮得严实,站正对着流动水的操作台,左手指捏住虾头,右手飞快地拽掉虾尾,虾身的肉和虾壳就分离了,虾肉单独盛一小筐拿去称重装袋,再提出操作间,虾壳虾头还可以留着做廉价的海鲜汤底料。看过这样的人工处理方法,再对着餐桌上那满满一碗的白虾天妇罗时,感恩之心顿生,更别提那耗费上百只虾子才能做成的虾肉团子。日本人常说,吃到的是味道,比如食材的鲜、甜,但领受到的是制作这道料理的人的心意,也难怪每餐毕时,要习惯地低头说一句“感谢您(东奔西走地准备食材和料理)的款待“了。
面对他们“少了XX就不行“的想法和做法,我也有数次感到麻烦,费解,甚至觉得对方太死脑筋实在让人崩溃。的确,和服里面少穿一层衬底,小杯小碗的菜式少做一道,铸铜铸锡的分工工序合并几步,并不会造成什么了不得的影响,但日本人就是把这些琐碎都变成了他们在日常中坚守的仪式感,在”把与己相关的事情做到最好“这一点上,我很佩服他们的那种笃定。
![]() |
![]() |
和纸制作的玩偶,捏起来很硬,完全不会有纸制品的感觉 |
第三站到相仓的合掌造村落。很古朴的小村庄,屋顶是大片的稻杆一层层叠起来的尖三角,这样的屋顶在冬天可以让北陆厚重的降雪迅速落下,不至于将房屋压垮。现在仍有村民在相仓这里居住,伴着田里声声蛙鸣,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进到合掌造屋中,厅堂正中有火塘样的地炉,屋主说烧上火煮水给我们泡茶喝,喝到一半,指着水壶上方的袅袅升起的烟说,“这烟啊,能让屋顶更结实呢“,不知道烟熏能让稻杆更结实是个什么原理,不过出来的时候仔细看了下屋顶,最里面的那层,确实颜色极深,稻杆像挂了层釉质一般,看着就觉得坚硬结实。
![]() |
合掌造 |
![]() |
![]() |
我站在半山腰的展望点,仰头看天空云聚云散,这边的云移动速度比立山上的快了很多,小小的村庄被群山环绕,阡陌纵横,真像一个童话般的世外桃源,美得不真实。
下山的时候已经快到下午,大太阳下面扛着拍摄器材跑一上午,此时整个人又热又饿,一晃眼,田垄边上的阴凉地里一条蛇爬行着,我愣了几秒才惊跳起来,
“虾!“
前面的朋友回头看着我,眼里满是困惑,
“啊不,蛇!蛇啊!“(日语里虾和蛇发音很相似)
这时别人才明白我碰到了什么,女孩们脸上浮现几丝惊恐,男孩们回身还想走过去看,被跑在前面女孩锤了一拳,大家加快了步子,小跑离开了。
跑远的时候大家不约而同地哈哈笑起来,我没回头看,不过我觉得那条蛇,此刻肯定还在田间慢悠悠地逛着吧!
下山进了餐馆,老板为我们准备的是富山当地比较有名的冷吃荞麦面条,配一份用巴掌大小竹筐盛着的天妇罗端上来。把葱花和海苔丝倒进装冷面汤的手杯里,夹一点山葵泥拌匀,然后夹荞麦面条蘸汤吃。一口面条,一口酥脆不油的天妇罗,眺望不远处的水田屋舍,纵是平淡简单的农家料理,也能体味出这一日三餐中饱含的,一种因着对劳作—收获这种因果关系的虔诚信仰而得到的平静与满足。
回到富山市的当天晚上,正赶上当地一年一度的山王祭,朋友说自己也没去过,不过正好没吃晚饭,想着溜达一圈正好找点食吃就出门了。走在路上还跟朋友调侃,说这下班高峰期路上也不见有多少人,大概富山人没有什么“rush hour“的概念,没成想刚转过两个街口,就听到人声喧闹,小摊上的音乐也飘过来,感觉热闹极了。
为搞这个山王祭,富山市直接封了一条马路作为大排档的档口,两边小吃摊上美食摆得满满当当。烤和牛滋滋冒着烟,鱿鱼新鲜肥厚,刨冰都是用水果榨汁现做的,各色饮料镇在碎冰块堆成的小山里,大阪烧上端端正正放着一个太阳蛋,炸鸡翅和炸鱼柳直接用五颜六色的可爱杯子装了,哪个看起来都好吃得要命。人头攒动,每个人手里都抓着吃的,脸上是兴奋的表情,朋友跟我说,“都是你抱怨人少,这下可好,看起来好像是整个富山的人都来了呢”,我们对视笑笑,抓起一把零钱就一起冲进人群里。
![]() |
![]() |
![]() |
![]() |
![]() |
![]() |
广阔的夜幕下,我们坐在“马路中央”,喝着杯装冰啤酒,吃着各色小吃,我看了一会不远处小孩子们捞金鱼打弹珠的游戏,转过头喝下一大口冰镇啤酒,对朋友说,“我好像是今年第一次感觉到夏天来了。”
朋友笑笑没说什么,吃饱后他建议我们再往街道深处转转,看来他对这山王祭也好奇得很。
跟所有人一起挤着在街上走,我抓拍两张照片之余,还抽空跟朋友说,“我在北京,早上上班坐地铁差不多就是这样”。走到所有人都累了又开始新一轮的买买吃吃,耳朵比较尖的我听到远处好像有鼓声,记起这附近是有个日枝神社。
于是又挤啊挤啊,终于慢慢靠近了神社在的那条街,鼓声已经很大了,咚咚咚像飘在夜空的一曲Lullaby,引着人们朝圣般向最拥挤处奋不顾身地行进。
专业的太鼓表演向来是热情的,激烈的,让人血脉贲张的,而舞台上两女六男,都是中年的年纪,看着就是普通的富山居民。他们打的是一般大小的大太鼓,背在肩上可以有简单舞蹈动作,放在鼓架上,双面可敲击的鼓被八人的鼓棒轮番敲响,看得人眼花缭乱。台下两人,身材高壮的青年男子在一面直径大概一米左右的超大太鼓前面挥汗如雨地奋力敲击,低沉的声音震得人心颤,曲子一换又开始打一对缔太鼓,动作轻快帅气,敲出一串节奏,像有精灵在扯着鼓绳蹦跳。娇小的中年女子则游刃有余地玩着小鼓,那鼓只有盘子大小,鼓棒也特别精致,在她手里上下翻飞,敲出来清脆如滴水的声音。
太鼓声乍起,欢快灵动,像风刚刚变暖的时候,用手抚过冬青刚发出的嫩叶。然后力量便一点点借着人的肢体注入节奏中,感觉有什么东西随着鼓声和呼号一点点在往上升,然后到节奏最密集处,它也在半空中啪地一下绽开了。为什么听音乐会让人很想哭呢,奇怪。
临走之前我特意跑了趟市立图书馆,逛美术馆和图书馆,几乎已经成了我来日本必做的事。富山市立图书馆和琉璃美术馆是同一栋建筑,由隈研吾设计,2-5层是商店,咖啡厅,图书室,6层是美术馆和展室,整个空间由木板排列装饰,让钢筋水泥的建筑带上几分了木屋的柔和。名家的设计有一种说不出的特质,好像叫你能走进去的第一眼就被这建筑吸引,我坐在二楼大厅,往上看到六楼,高,阔,木板的排列,让我生出一种好像自己在一个巨大环形书架低端的感觉,往上看去一片片木板如同一册册书籍,整齐地排列。
![]() |
![]() |
![]() |
![]() |
小片的木板是热卖的纪念品 |
“书的天国“。
回国前的早上天空阴沉,全不似来时的阳光灿烂。刮过一阵风,还有点冷,我走在路上,就那么遇见了一场露天的中古品市集,主要是旧书刊和CD影碟,还有些上了年纪的黑胶碟,欢喜地一头扎进去,可惜到这时我身上的现金已花得差不多,日本没有国内那么方便的手机支付(今年来发现Lawson可以支付宝,高兴了好久,但日本人还是不用的,只有中国游客用),于是左挑右选地,买了一张电影和一点书。
下午竟真的下起了雨,不过雨声送人归乡,也算浪漫了。
别了富山,初次见面,很是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