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真鸡汤,补真人生
最近黄磊的《深夜食堂》被骂惨了,带着好奇心看了第一集,确实天雷滚滚,跟我一样不接地气,反倒豆瓣的影评比这部剧好看很多。中国真正的深夜食堂是什么样呢?街边新疆巴郎子的羊肉串,推着车子外地夫妻的炒饭,一对年轻北漂情侣的手抓饼奶茶。
小时候我们家也是开馆子的,每到寒暑假就要去帮工,晚上瞌睡了就趴在桌子上睡觉,直到关门妈妈才有空来帮我洗漱上床睡觉。小饭馆里每天都有不一样的人,讲着不一样的故事,过着不一样的人生。中国人都爱吃,似乎人生最精彩的时刻,最落魄的时刻都在这一日三餐里了。
一个闺蜜跟我打电话,她说最羡慕那对开米粉馆的年轻夫妻,什么事儿也没有,就坐在前台收收钱,而自己每天上班压力大还要看上司的脸色。我跟她说,开饭馆是最辛苦的了,每天天不亮就要去市场采购食材,要准备打点厨房,晚上还要收拾,算账,准备第二天的东西,还要为经营发愁,最闲的时候就是你看到的坐在前台收账的时候。真正的独立才让我们渐渐懂得生活的艰辛,才明白还是做孩子的时候最开心。
说来奇怪,我常听到男孩说,他们不觉得自己吃了苦,那些都是成长。我几乎没在女孩的口里听过这样的话,她们常说你看谁谁家里多辛苦,我们已经很幸福了。大概女孩因为天生都是倾听者,所以比较能对身边的人事感同身受,而男孩大都关注自己更多些,所以往往是对自己的经历更加有感悟。
余华有一篇文章《 北京男孩和西北女孩的梦想差距四百多年》,即使是放在今天也不为过。在新疆,有一个特别苦的农活,拾棉花。小学毕业,我考进了离家近的一所很好的初中,大家都谣传着那是一所地狱中学特别苦不能去,听说进校之前要去乡下拾一个月的棉花。后来我们并没有去拾过棉花,但上学比起去其他学校倒还是要苦点的。对于拾棉花的苦,我早有耳闻,却从未亲身经历过,后来看到cctv农业频道一档纪实节目,才了解到拾棉花的苦。因为辛苦,所以拾棉花的收入还是比较高的,每年到了秋天都有大批的农民工从河南,四川等人口众多的省份来到新疆拾两三个月的棉花再返乡过冬。吃的住的都非常差,每天起早贪黑,在新疆毒辣的阳光下,因为戴手套不灵活拾得慢所以大多光着手拾,一个月下来手早都叶子刮得伤痕累累了。看到结尾,辛苦了两三个月的农村妇女们揣着兜里的钱,高高兴兴的踏上返乡的火车,家里还有嗷嗷待哺的孩子们在日夜期盼着她们。车厢里的她们有说有笑,我又矫情了,默默流下两行泪,想到千里之外辛苦的妈妈。
从城市到农村,从中国到世界,从关注个人到关注社会,当我们把视野放大的时候总会不禁感慨,自己的那点破事儿都不叫事儿,与其顾影自怜倒不如多喝点鸡汤补补身子。《一代宗师》里,武学有三重境界: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对于人生的修行,这比“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得更实在些。
昨天跟一位长辈聊天,颇有感触。曾经也见过形形色色的社会成功人士,但是在德行上,这位长辈真的让我深深佩服。他特别的忙,事情非常多,但是做事情小到一篇报道的标点符号使用是否恰当都不放过。对身边的人都特别照顾,为人特别谦和低调,有很强的社会正义感和公德心。
看起来他所有的事情都能有条不紊的进行,我好奇的问他:“ 您平时不抽烟吗?我看好多男的,一有烦恼就抽烟,用抽烟排解压力。” 他笑着答道:“ 抽,但抽的少。现在抽都是怡情,就跟没事的时候喝一杯威士忌一样。” 说着拿出口袋里烟,“ 呵呵,我都抽女士烟了,细细的这种。” 低头沉思,又平静的跟我讲,他抽烟最厉害的时候一天三包烟。一次是在第一家公司工作了五年,那时候老板欠了很多债,公司要经营不下去了,整天发愁。第二次是换了一家公司,偷税漏税被查了,公司面临倒闭。作为公司的骨干,老板向他求助。那时他已经决心自己开公司,后来自己当老板烟就越抽越少了。
人的能力大小大概可以分为:能够解决自己的问题,能够帮别人解决问题,能够解决一大堆人的问题。想想自己,好像连自己的问题都还解决不了,真是羞愧。
《深夜食堂》想给大家熬一碗好鸡汤,可惜从碗到汤都不是地道的中国味儿,像无良商家拿地沟油炒的菜,叫人难以下咽。日本人也特别爱熬鸡汤,但是人家用心,所以好喝,喝了还想喝。更珍贵的鸡汤是身边那些优秀的人,言传身教,感染着像我这样的小辈该如何做人如何做事。
《教父》里有一句经典台词,我印象极深。
I spent my whole life trying not to be careless. Women and children can be careless. But not men.
生活中真的看到这样的人,不得不感慨人之强大,不得不自惭己之虚弱。在向死而生的路上踽踽独行,内心强大如混蛋,言行谨慎如君子。
© 本文版权归 amaranthiner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