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食堂故事
查看话题 >寂寥的关东煮
一个孤寂的灵魂,或许都会有在某个静涩的夜晚,被关东煮温暖过的经历。 作为彻头彻尾的舶来品,关东煮刚出现时,未见得就受待见。的确,在中国的地界上,实在能找到太多与之烹饪方式相似,但口感层次、色泽味型、品种选择上远胜于关东煮的小吃: 成都的麻辣烫和冒菜,南昌的水煮,陕西的烫菜,以及等等等等。但关东煮依旧安静地冒着热气,如日本乡间粗朴的大妈,安营扎寨,默看来来往往。 其实无论麻辣烫、冒菜,还是水煮、烫菜,在我看来,皆是群食型小吃:无论闺蜜淘的下午茶,还是狐朋狗友的夜宵档,愈或者干脆拿来就当个午餐或晚餐也无妨,都是适合群体一起享用,毕竟麻辣鲜香的口感和热腾翻滚的外形,太容易让人舒筋活血,放下身段。如果再加上啤酒和烤串,简直是胡诌和鬼话起飞,白烟共臭汗一色。 可正所谓“狂欢是一群人的寂寞,寂寞的一个人的狂欢”,这群食的方式让你很容易就嗨起来。但往往嗨完之后,留给你的是红肿的嘴唇、翻动的肠胃以及被麻辣冲昏的头脑,总有点不真实的感觉。当然你可以理直气壮,豪情冲天地请人吃麻辣烫,却也会一个人路过某个街角的便利店时,停下来又倒回去,默默地买份关东煮,坐在那安静地吃完,再默默地推门离开。所以,关东煮某种层度上,应该算是独食型小吃吧。即便不是独食,也不会很多人一起吃。 坦率说,第一次吃关东煮,是在冬天大学生活区的后街上。面无表情的大叔推着车子,既不叫卖,也不吆喝,大概贩卖的人跟他卖的小吃也是气味相投。跟室友买了两串胡乱来吃,味道自然被来自重庆的室友哼之以鼻。倒是旁边的一对小情侣,囊中羞涩,也是买了两串来吃。你一个丸子,我一个丸子之后,为了最后一个的去处,甜蜜地争执起来。结果,男生拿着竹签,咬着一半,把另一半硬塞进了女生嘴里,顺便还讨个亲密。所以嘛,有时候简单粗暴,最能解决问题。真正让关东煮落地生根的,是24小时便利店,而让24小时便利店遍地开花的是一种亚文化的流行,那就是——“宅”。正如歌里唱的“一杯红酒配电影,在周末晚上,关上了手机,舒服窝在沙发里”。虽然未曾“关上了手机”,但在小区里的便利店买碗关东煮,回家之后配着啤酒看综艺节目,做沙发土豆的经历还是有的。作为理智冷静的单身狗,一个人在冬日里想要慰藉心和胃,并不会去选择喧闹的大排档或麻辣烫,毕竟“闹心”。楼下便利店的关东煮或许是最后想到的选择,但往往却是最终的选择,如同现在的“暖男”被调侃为“云备胎”一样。便利店里的关东煮,食材品种选择极其匮乏,但在这样一个选择恐惧症泛滥的年代里,这倒是落得轻巧。
静涩冬夜,一觉醒来,头脚颠倒,饥肠辘辘;一摸手机,凌晨三点,穿上外套,抓了钥匙,出门抬头,循便利店灯。一块冬笋,两份萝卜,三个海带结,四块鱼豆腐,再来份弹牙的魔芋结。嚼完之后端起纸杯,一口气把汤喝干净,本就出门时被寒气冻红的鼻头,再这热气一熏下,更红了。
© 本文版权归 Jessie支言碎语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