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巷旧梦——身边最纯真的手艺人
![]() |
炎炎夏日,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进房间,抚摸着我的头发,窗外是聒噪的蝉鸣声。时光很慢,慢得让人不愿意去想未来怎么样,城市怎么样,我不想知道。希冀的只是接下来该去哪个小伙伴家池塘边去钓鱼还是在泥土里挖个坑烤红薯吃。一个村子住着20多户人家,这家菜园瓜果长得特别好,主人不会一个人吃,而是摘下好些分享给左邻右舍。那个时候,地沟油是什么,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刚摘下的绿油油的蔬菜还有可爱的绿色小虫。
这个是我对童年最美好的回忆,当然这只是回忆中一个美好的缩影。繁忙的都市人每天忙着赚钱,拼事业,在这种快节奏的生活下,也许早就忘记了农村的空气是如此的美好。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为了填补内心的一些缺憾,发展起了“农家乐”这种盈利模式。都市人开着自己的小车,带着亲朋好友,一阵喧闹的来到这个叫做“农家乐”的地方,去钓鱼,从菜园里摘下一些菜,自己动手做一顿饭吃,这样就真的没有遗憾了吗?
现如今,高屋大厦平地起,道路上车水马龙,我们生活在钢筋水泥的世界里,却越来越怀念童年时的青砖老巷、茶壶板凳。西树,著名的微缩艺术手艺人。他的作品以真实、怀旧、富有情怀而著名。为了追寻儿时的回忆,他选择用双手,重建了记忆当中的一座城。在人们的眼中,这是一条古老的街道。清晨,第一缕阳光投入眼中,仿佛在提醒着人们,新的一天开始了。是错觉还是幻境,都显得那么不可思议。无论怎么解释,这样的情景,总有些匪夷所思。而这正是手艺人西树所追求的艺术效果。高高的围墙覆着青藓的地面,两侧墙壁斑驳的旧屋,仿佛记忆深处的一条老巷,而这正是手艺人西树已经完成的作品《老巷旧梦》。
这件微型的艺术品小到一砖一瓦都是由西树亲自烧制完成,泥土有自己从老家带来的,有妈妈为自己收藏下来的。红砖烧制了一遍又一遍,温度没掌握好,一切都要重新开始。西树精益求精,不满意的细节之处,会不辞辛苦的一遍一遍推翻重来。由于一把小竹椅椅子脚的不平衡,他会跑到远处深山竹林,找到那些适合做小竹椅的竹子,太粗了不行,太细了不行,细而又有韧劲,就连其颜色都有一定的要求。竹子拿回来之后,西树还会把其放在锅里蒸上一蒸,以保持竹子的柔韧性。一丝不苟,严丝合缝,这是西树对这个模型的要求。有老房子,木梯子,踢毽子的儿童和摆在巷子里的桌椅板凳。西树用他的微缩艺术还原了上个世纪80年代蓉城深处那个拥挤温馨的街巷场景。西树面对采访时说:“袖珍对于我来说,其实它就像是画笔或者是像相机,我用它来记录下生活带给我的感动。其实我是一个很怀旧的人,但我想这不是我一个人特有的,我觉得中国人是有这样的传统的,因为看我们的古典诗词,充满了追忆。我想袖珍可以帮助我,它有的时候带给我一种很特别的感觉。我在创作的时候,会忘记现在的时间,会忘记自己在哪里,它好像可以把我带到一个很遥远的时空,可能是穿越时光回到童年,也可能是回到遥远的古代。”西树20岁开始醉心于微缩艺术,现在他已经过了而立之年。在他的手里先后完成了一百余件微缩作品,而这件《老巷旧梦》的景观是他投入精力和感情最多,制作时间最长的一件。看着这个拥挤、喧闹而又宁静的小巷,西树仿佛又找回了儿时那无忧无虑的欢乐和美好。
即使都市生活再美好,人们还是想要有点烟火气。夜凉如水,在键盘下敲下这些文字的我,好像也忘记了时间,忘记了自己是在哪里。看着一张张西树《老巷旧梦》的图片,好像我也曾经在这个似曾相识的地方生活过。对一件事能够保持始终如一的热忱的人真的是很有魅力的,他们穿的不是锦衣华服,吃的不是山珍海味,却对自己的事业保持了一颗初心。向这些质朴而又崇高的手艺人看齐,做好自己,希望将来我的文字也有这种抚慰人心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