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三阶段
为什么看奇葩说觉得姜思达说得最好,然而过去后却什么都不记得?反而是一些小的感触印象比较深。
想想是自己的修行还不够,只能觉厉却不明,即使很正确很有用,自己没吃过亏没经历过的话还是无用,因为不能吸收,不能醍醐灌顶,更谈不上付诸行动。就像很多年后我们突然觉得“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句古话说的太好了!就是要活在未来嘛!可是这句话从10来岁就会背了,为什么到30岁才真正读懂并努力实践呢?因为我们需要生活的教训。
很多时候朋友同事贵人特别激动地推荐你理财或一本书或者苦口婆心给你讲一个道理,你却无感,然后许多年后回想起来后悔莫及,当初听她/他劝就好了!所以也就理解了当自己激动地推荐东西给别人,别人也无感的状态,不是他们不相信尊重你,是“经历”,“修行”或者说“缘分”还不到,不要着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寄己走便是了。
扯回来,今天想说的是新奇葩刘楠有段话和我“缘分”到了,我觉得特有感触,也解了个心结。她总结大多数人包括她自己都要经历这三个阶段:
1.全盘接受全世界的需求。

对所有人、事都说好的,可以,不会拒绝,常常委屈了自己,特别难受。这个阶段我们就像橡皮泥,没有形状,外界怎么捏我们,我们就是什么形。
我正在努力走出这个阶段,以前一直认为是自己性格太懦弱,没有意识地做了老好人,讨好了全世界,委屈了自己,自己不开心了周围人也不会很舒服。常常羡慕那些“有性格”的人,甚至埋怨原生家庭没有塑造好我的性格。现在回想起来都觉得自己窝囊,为过去的自己难过。
所以看到刘楠,这个大老板女强人如是说我很开心,说明我并不孤单,很多人和我一样这样经历过来。而且我应该高兴自己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起码看到她的总结我不仅仅是“觉厉不明”。
2.学会了拒绝,但伤害了很多人。

我们觉醒了,不想再委屈自己了,所以开始说不,开始怼人。但这事真的没经验,所以难免会说重了或者表达方式不对,伤害到一些人。
我正在努力走上这个阶段,即使会伤害到一些人,失去一些人,也不能退缩啊!不经过这个阶段如何走到第三阶段呢?唯一有帮助的便是多读书多经历吧,书(剧)中自有人间百态,比如最近看的白鹿原,听的红楼梦,读的刀锋,哪个不是浓缩了几十个重点角色几十年的(很多是一辈子)的人生智慧,不要只看热闹抹眼泪,学学如何做自己,如何寻找内心的peace吧。
3.通过规则的设计,舒服相处。

不管是做委屈的老好人时,还是乱怼人时,都是因为没有给外界亮出自己明确的规则。所以人才欺负你,或者觉得你说话伤人。当你找到自己,做了真正的自己,设立起和这个世界相处的规则,这个世界就会顺着你的规则来。比如白嘉轩,就是腰杆硬,所以无人不敬服;比如王熙凤,就是泼辣厉害,所以没人敢惹她;比如Larry,就是愿意放弃一切世俗牵绊,去寻找人生的意义和内心的平静,所以他可以在别人的生活里说来就来,说走就走。比如我老公就是不喝酒,所以在大家庭聚餐的餐桌上,劝酒再厉害也不会殃及他。
虽然我的第二阶段还没走完,不妨想想自己的规则,尽快走出第二阶段。
期待那一天:当我温柔对待这个世界,这个世界也温柔地对待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