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驴得水》看国产电影
近日看了国产电影《驴得水》,不由得想发下感慨:中国电影走向何处?
从今年来的国产电影来看,国产导演们多向好莱坞模式靠齐,拍摄了大量爆米花式电影作品,结果画虎不成反类犬,不仅没有在拍摄技术上得到进步,传统电影中讲好故事的功力也荡然无存,可谓是邯郸学步,而2016年上映的国产电影中,《驴得水》、《追凶者也》《七月与安生》几部讲好故事的片子脱颖而出,口碑极好,但三部影片的票房成绩都不理想,《七月与安生》因为周冬雨和马思纯的明星效应取得了1.6亿票房、《追凶者也》因为刘烨的加盟取得1.3亿票房、《驴得水》无任何明星取得了1.7亿票房,面对2016年度票房冠军《美人鱼》33.9亿的恐怖圈金能力只能甘拜下风,究竟是追求票房还是口碑?本文以《驴得水》一片为例感慨下中国电影走向何处?
笔者认为好的电影大概可以分三类:一是形式感爆棚的爆米花式作品,如《变形金刚》系列,故事老套至极,每个观众在电影开演之前就知道最后的结局,但并不妨碍大量观众涌进电影院观影,有的是追求情怀,有的只是为了视觉快感,从中国有商业票房以来历年票房冠军统计来看,迈克尔贝通过《变形金刚》系列成为这一类型的典型代表;二是内涵深刻发人深思的作品,如奥斯卡真人短片获奖影片《宵禁》,完全可以二刷甚至三刷的作品;三是特色情怀类作品,如国内周星驰的《美人鱼》,美国的《星球大战》《速度与激情》系列,其实都是在卖弄情怀。任何一部电影只要符合前面一类就算可看的作品,符合前面两类的就是精品作品了,三类都符合的就是经典,历史上的《阿凡达》《泰坦尼克号》都是例证。本文所举的《驴得水》大概是属于第二类的作品了。
《驴得水》改编自周申、刘露的同名话剧作品,2012年拍摄成喜剧电影,由任素汐、大力、刘帅良等主演,于2016年10月28日在中国大陆上映。由主演任素汐演唱的主题曲《我要你》在各大音乐榜中推送,电影版的《驴得水》当中,女主角张一曼一边剥蒜一边哼唱这段动人的旋律,亦成为了整部电影中最打动人心的片段。该片讲述了民国时期一所偏远学校中,教师们将一头驴虚报成老师冒领薪水而引发的故事,一群“品行不端”却怀揣教育梦想的大学教师,从大城市来到偏远乡村开办了一所小学校。学校待遇惨淡、生活艰苦,但老师们都自得其乐,每天嘻嘻哈哈打成一片。然而教育部特派员要来突击检查的消息打破了安宁,因为学校有一位“驴得水老师”隐藏着不可告人的秘密。就在所有人都担心丑事即将败露的时候,一个神奇天才的出现拯救了大家,然而谁能料到真正的麻烦才刚刚开始……
从整体故事架构来看,《驴得水》是近期国产电影中难得的讲好了故事的作品,今年来的国产电影越来越不会讲故事了,要么就是俗套老梗如《美人鱼》,要么就是曲解乱编如《长城》(当然也不能全怪老谋子,毕竟编剧是好莱坞团队),要么就是不明所以的煽情如《夏有乔木雅望天堂》,以致观众乞求电影人能正正规规讲个好故事而不得。《驴得水》不仅故事环环相扣,后期更来个惊天逆转,又转的颇在情理,片头周铁男送孙佳彩色弹力球的伏笔在手,代表故事发生前人心的单纯,片尾孙佳在马车上打开箱子抛出一箱彩球的呼应,代表着纯净心灵的远去;众人得到吕得水三万法币工资后在操场是挂上电灯,灯火通明,舞步旋转的高潮预示着盛极必衰的后续,虽无《红楼梦》“草线伏蛇连绵千里”的高深,在国产影片中也算是颇具匠心了。从故事的连续性、趣味性、合理性和严谨性上来看,《驴得水》是近期国产电影中极为少见的会讲故事的作品,当然也是因为剧本从话剧改编而来,有了前期提炼的原因。
从演员的表演来看,《驴得水》的演员们也都是极为出色的,有人评价演员表演太夸张了,话剧色彩太重,笔者却有不同看法,本片虽标注是喜剧电影,片中却是黑色幽默的表现,在喜剧的氛围中让人笑极而泪,演员的表演略带夸张正符合剧情的设定,特别是剧中周铁男在特派员枪口下由一个强硬正直的青年突然跪地求饶涕泪聚下时,观众是笑是泪,可能各有不同,但无疑演员的表演是值得肯定的。主演任素汐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无论是前半部无邪随性还是后半部略带神经质的敏感恐惧都驾驭得当,比起当下时尚电影里的面瘫和说台词念数字要强太多。
从电影语言来看,在场面调度上比不了《长城》、在真实性上比不了《湄公河行动》、在画面美观上比不了《你的名字》、在场面火爆上比不了《血战钢锯岭》、在明星阵容上比不了《爵迹》和《摆渡人》、在特效上比不了《奇异博士》和《独立日》……《驴得水》恰好在夹缝中实现了逆袭,仅凭正确的定位,以剧情和表演取胜,至于色彩、构图、场景等,咱比不过别人藏拙更好,在2016年国产电影中算是票房和口碑双丰收的优秀作品。
但从2016年电影票房总榜上来看,《驴得水》连前20名都没进,引进大片不说,国产电影前20名有第1名《美人鱼》33.9亿、第5名《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12亿、第6名《湄公河行动》11.81亿、第7名《长城》11.73亿、第8名《澳门风雨3》11.16亿、第9名《盗墓笔记》11.01亿、第14名《从你的全世界路过》8.12亿、第15名《叶问3》8.02亿、第17名《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7.86亿、第19名《铁道飞虎》6.98亿、第20名《寒战2》6.78亿。除去大量狗尾续貂的续集作品、炒冷饭的神话题材和明星谈恋爱的矫揉造作外,真正可看的作品也就是《湄公河行动》罢了,《驴得水》的叫好不叫座其实反映的是国内商业电影市场的不成熟,虽然从张艺谋的《英雄》开始国内就有了商业电影的概念,但观众对商业电影的概念依然是随性的,其实大部分观众在电影院要么在亲亲我我不在乎看的是什么?要么享受爆炸追车情感肉搏的视觉快感后走出电影院一点回念都没有。
中国电影走向何处?不仅需要有《驴得水》这样老老实实拍摄的优秀影片,还要有成熟的商业电影运作(在这方面由万达全程投资的《铁拳》开了个好头,全面学习好莱坞的商业电影操作模式),更要有相应素质的观影人引导电影人的拍摄方向,从这方面来讲,国内的艺术教育任重而道远。
从今年来的国产电影来看,国产导演们多向好莱坞模式靠齐,拍摄了大量爆米花式电影作品,结果画虎不成反类犬,不仅没有在拍摄技术上得到进步,传统电影中讲好故事的功力也荡然无存,可谓是邯郸学步,而2016年上映的国产电影中,《驴得水》、《追凶者也》《七月与安生》几部讲好故事的片子脱颖而出,口碑极好,但三部影片的票房成绩都不理想,《七月与安生》因为周冬雨和马思纯的明星效应取得了1.6亿票房、《追凶者也》因为刘烨的加盟取得1.3亿票房、《驴得水》无任何明星取得了1.7亿票房,面对2016年度票房冠军《美人鱼》33.9亿的恐怖圈金能力只能甘拜下风,究竟是追求票房还是口碑?本文以《驴得水》一片为例感慨下中国电影走向何处?
笔者认为好的电影大概可以分三类:一是形式感爆棚的爆米花式作品,如《变形金刚》系列,故事老套至极,每个观众在电影开演之前就知道最后的结局,但并不妨碍大量观众涌进电影院观影,有的是追求情怀,有的只是为了视觉快感,从中国有商业票房以来历年票房冠军统计来看,迈克尔贝通过《变形金刚》系列成为这一类型的典型代表;二是内涵深刻发人深思的作品,如奥斯卡真人短片获奖影片《宵禁》,完全可以二刷甚至三刷的作品;三是特色情怀类作品,如国内周星驰的《美人鱼》,美国的《星球大战》《速度与激情》系列,其实都是在卖弄情怀。任何一部电影只要符合前面一类就算可看的作品,符合前面两类的就是精品作品了,三类都符合的就是经典,历史上的《阿凡达》《泰坦尼克号》都是例证。本文所举的《驴得水》大概是属于第二类的作品了。
《驴得水》改编自周申、刘露的同名话剧作品,2012年拍摄成喜剧电影,由任素汐、大力、刘帅良等主演,于2016年10月28日在中国大陆上映。由主演任素汐演唱的主题曲《我要你》在各大音乐榜中推送,电影版的《驴得水》当中,女主角张一曼一边剥蒜一边哼唱这段动人的旋律,亦成为了整部电影中最打动人心的片段。该片讲述了民国时期一所偏远学校中,教师们将一头驴虚报成老师冒领薪水而引发的故事,一群“品行不端”却怀揣教育梦想的大学教师,从大城市来到偏远乡村开办了一所小学校。学校待遇惨淡、生活艰苦,但老师们都自得其乐,每天嘻嘻哈哈打成一片。然而教育部特派员要来突击检查的消息打破了安宁,因为学校有一位“驴得水老师”隐藏着不可告人的秘密。就在所有人都担心丑事即将败露的时候,一个神奇天才的出现拯救了大家,然而谁能料到真正的麻烦才刚刚开始……
从整体故事架构来看,《驴得水》是近期国产电影中难得的讲好了故事的作品,今年来的国产电影越来越不会讲故事了,要么就是俗套老梗如《美人鱼》,要么就是曲解乱编如《长城》(当然也不能全怪老谋子,毕竟编剧是好莱坞团队),要么就是不明所以的煽情如《夏有乔木雅望天堂》,以致观众乞求电影人能正正规规讲个好故事而不得。《驴得水》不仅故事环环相扣,后期更来个惊天逆转,又转的颇在情理,片头周铁男送孙佳彩色弹力球的伏笔在手,代表故事发生前人心的单纯,片尾孙佳在马车上打开箱子抛出一箱彩球的呼应,代表着纯净心灵的远去;众人得到吕得水三万法币工资后在操场是挂上电灯,灯火通明,舞步旋转的高潮预示着盛极必衰的后续,虽无《红楼梦》“草线伏蛇连绵千里”的高深,在国产影片中也算是颇具匠心了。从故事的连续性、趣味性、合理性和严谨性上来看,《驴得水》是近期国产电影中极为少见的会讲故事的作品,当然也是因为剧本从话剧改编而来,有了前期提炼的原因。
从演员的表演来看,《驴得水》的演员们也都是极为出色的,有人评价演员表演太夸张了,话剧色彩太重,笔者却有不同看法,本片虽标注是喜剧电影,片中却是黑色幽默的表现,在喜剧的氛围中让人笑极而泪,演员的表演略带夸张正符合剧情的设定,特别是剧中周铁男在特派员枪口下由一个强硬正直的青年突然跪地求饶涕泪聚下时,观众是笑是泪,可能各有不同,但无疑演员的表演是值得肯定的。主演任素汐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无论是前半部无邪随性还是后半部略带神经质的敏感恐惧都驾驭得当,比起当下时尚电影里的面瘫和说台词念数字要强太多。
从电影语言来看,在场面调度上比不了《长城》、在真实性上比不了《湄公河行动》、在画面美观上比不了《你的名字》、在场面火爆上比不了《血战钢锯岭》、在明星阵容上比不了《爵迹》和《摆渡人》、在特效上比不了《奇异博士》和《独立日》……《驴得水》恰好在夹缝中实现了逆袭,仅凭正确的定位,以剧情和表演取胜,至于色彩、构图、场景等,咱比不过别人藏拙更好,在2016年国产电影中算是票房和口碑双丰收的优秀作品。
但从2016年电影票房总榜上来看,《驴得水》连前20名都没进,引进大片不说,国产电影前20名有第1名《美人鱼》33.9亿、第5名《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12亿、第6名《湄公河行动》11.81亿、第7名《长城》11.73亿、第8名《澳门风雨3》11.16亿、第9名《盗墓笔记》11.01亿、第14名《从你的全世界路过》8.12亿、第15名《叶问3》8.02亿、第17名《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7.86亿、第19名《铁道飞虎》6.98亿、第20名《寒战2》6.78亿。除去大量狗尾续貂的续集作品、炒冷饭的神话题材和明星谈恋爱的矫揉造作外,真正可看的作品也就是《湄公河行动》罢了,《驴得水》的叫好不叫座其实反映的是国内商业电影市场的不成熟,虽然从张艺谋的《英雄》开始国内就有了商业电影的概念,但观众对商业电影的概念依然是随性的,其实大部分观众在电影院要么在亲亲我我不在乎看的是什么?要么享受爆炸追车情感肉搏的视觉快感后走出电影院一点回念都没有。
中国电影走向何处?不仅需要有《驴得水》这样老老实实拍摄的优秀影片,还要有成熟的商业电影运作(在这方面由万达全程投资的《铁拳》开了个好头,全面学习好莱坞的商业电影操作模式),更要有相应素质的观影人引导电影人的拍摄方向,从这方面来讲,国内的艺术教育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