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简史》读后感

受很多人的推荐,总算读完了《人类简史》,虽然比预计的时间要长个把月,但收获依然满满。
读之前很难想象作者将以叙事加哲学探讨的方式来讲述人类的历史。书中值得思考的观点有很多,比如关于智人因为“八卦”打败了其它几种人类,再如农业革命、工业革命违背了人类的自然属性,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人类的倒退,等等。但给我最大启发的是书中关于人类幸福感的讨论。
现代人类一定比工业革命前,甚至农业革命前的人类幸福吗?书的答案是“不见得”,但我认为答案是很明显的,说今天的人类一定比昨天的人类更幸福肯定是错的。那么问题来了,我们为什么要发展呢?发展的意义在那里呢?
我非常赞同书中给出的解释!
一:幸福感是人作为一种生物的生物属性。就像人有两只手、两条腿、一个鼻子一张嘴一样,社会再怎么发展,人类再怎么进步,人类的生物属性都不会改变(严谨点说几万年都难以出现大的改变)。生物学家告诉我们,人类的幸福感无非是几类激素刺激大脑神经产生的感受而已。从激素层面来说,你快乐不快乐不是什么很神奇的东西,更不是哲学家、政治家口中玄乎其玄的东西,想要快乐注射激素就是了。
以下是我在书给出的解释上的进一步思考!
二:我们为什么发展呢?换句话说,我们为什么一直奋斗去追求似乎并不能让我们更加快乐的东西呢?我的答案是:因为我们自认为有了某些东西我们会更加幸福。我为什么读博士,因为我觉得我有了博士学位后会更加幸福;我为什么买房,因为我觉得我有了房子后会更加幸福;我为什么出门旅游,因为我觉得出门旅游我就可以摆脱近日的烦恼,会更加幸福。
事实可能并不能如我们所愿:读完博士我三十岁仍一事无成,买完房子我负载累累,旅游中我不仅花钱如流水,而且依然想着工作的事或者不断被工作电话打扰,可能并不会觉得比以前幸福多少。
那么我们为什么去做这些事情呢?原因有两个:一是我们头脑根据一些概念想象出拥有这些东西后快乐的场景,而主动抹掉了不快乐的场景;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选择的参考系变了,我们始终再往前看。拿到博士学位,我们不再和没有博士学位之前的自己进行比较,而是将参考系设置为那些有博士学位、过的还不错的人,然后头脑再次想象“如今我有了博士学位,就应该像他们那样幸福”。
于是,奋斗又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