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传考研解题案例分析
很多名校的题目也不见得有多奇葩,因为题目是死的,你的脑袋瓜子却是活的呀。对,就是这么傲娇!老师想考察的主要是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对课本、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当然也包括你的书面表达能力啦!所以,不要被名校光环吓尿哦,我们要透过题目看本质,抓住阅卷老师的“胃”,这样才能一鸣惊人!
讨论题 1、阐述在网络时代“把关人”理论发生的变化。
优秀范例:
怀特最初把把关人概念引入新闻研究领域,指出社会上存在大量新闻素材,大众传播新闻报道不可能有闻必录会有一个把关取舍的过程。卢因最早提出了把关人理论,群体中存在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者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才能进入传播渠道。随着电子科学技术及通信技术的发展,社会中的传播格局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网络传播打破了以前传统媒体垄断的传播格局。所以在网络传播环境下,把关人理论发生了一些变化。
一、传统媒体下的把关理论
1.政府对传播活动的把关。政府听过指定相关规制来对传播活动进行控制,禁止媒体传播国家机密,散播有害国家的言论等负面消息。
2.专业媒体进行把关,专业媒体在进行新闻的生产与传播时,不仅会受到政府的强制约束,同时记者,编辑等专业人员也会依据自己的专业理念,价值观念和态度来进行新闻筛选。同时一些利益集团通过对广告量的投放等措施来影响媒体的把关,受众也可以通过收视率收听率等方式影响媒体的把关。总之,媒体总是会传播符合组织规范和组织利益的新闻。
二、网络传播环境下的把关理论
1.政府把关,是一种宏观层面上的把关。政府可以通过技术手段,例如,封杀某些网站或者过滤词来进行把关,同时,政府还可以通过扶持重点网站来贯彻自己的意图,政府把关融入到网站的把关中去。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同时在进行国际传播时,政府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本国在网络中的信息传播,使网络中本国声音得到加强一次来提高把关能力。
2.新闻专业媒体把关,网络环境下的信息鱼龙混杂,如果专业媒体不进性把关可能会因为虚假信息的传播而导致信用度下降,品牌贬值。所以专业新闻媒体会运用相关的网络技术或者编辑手段来进行把关。例如,编辑可以将一些重要的内容放到网页的显著位置吸引人们得注意。
3.网站的把关,通过对网站内容的选择,加工,结构安排来完成对内容质量的把握,实现对公共议程的引导,同时也借此达到传播目标。例如删帖,微博的字数限制,利用 RSS,手机等进行信息推送。
4.网民自我把关,网络时代的网民不仅仅是信息的消费者同时也是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这就产生了 UGC 和公民新闻。在内容生产和传播过程中,网民会依据自己的价值观念,喜好和态度来生产传播符合自己利益的内容。作为消费者在微博,SNS,新闻的转发,论坛帖子的转发过程中也会存在把关来影响别人。
总结:虽然从传统媒体时代到现在的互联网时代传播格局发生了变化,在网络传播中,受众能通过各种方法绕过障碍获得自己需要的内容,看起来把关人已不再。但实际上只是把关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出现了网站把关这一新的形式。同时政府,专业媒体,和受众的把关方式也依据网络环境进行了调整。总之,无论以前还是现在,把关的作用都不可忽视,各个方面都要严格把关营造一个良好的传播环境。
点评:首先表扬你积极答题,整体框架还是很不错的!提几个建议,第一,彭兰的书只讲了把关主体的变化,没有涉及把关方式,特点的变化。第二,把关人理论,其实经过了好几个发展阶段。这些知识都需要你以后去掌握,才能显示你掌握的比别人更多更好。;第三,语言一看感觉就是从书上直接摘抄的,还是要内化成自己的语言才好。
讨论题2、试论述电视新闻娱乐化对于电视新闻真实性的影响。
优秀范例:
近年来,我国传媒业通过不懈的改革和创新,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伴随着传媒业的日益繁荣,电视新闻娱乐化也渐成气候,受到了各大电视台的青睐。新闻娱乐化主要体现在注重软新闻,硬新闻的比例有所减少,并竭力从严肃的新闻中挖掘出其隐含的娱乐价值,也叫作“硬新闻软着陆”。它起源于西方新闻界,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黄色新闻”时代。其特点是标题娱乐化、主持风格娱乐化、内容选择娱乐化。
一电视新闻娱乐化的成因
1.受众需求和社会环境的多元化
2.信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3.媒体商业利益的驱使
二、电视新闻娱乐化对新闻真实性的影响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新闻工作必须遵循的第一信条。新闻真实性指的是:“在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合乎客观实际,即表现在新闻报道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原因和经过都经得起核对。”[3]它有三个基本要求:新闻报道必须以事实为基本前提;新闻报道必须客观准确;新闻报道必须能从总体上、本质上和发展趋势上反映事实。而新闻娱乐化则要求突出新闻事件的故事性和趣味性,并运用煽情、夸张等手法表现出来,走新闻故事化、新闻文学化的道路。
当前,新闻娱乐化现象逐渐渗透到电视新闻节目的选题、策划、制作、播出等一系列流程当中,在内容和形式上,它更注重新闻的趣味性和吸引力,片面追求收视率和经济效益,我们这里主要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来探讨其对新闻真实性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1.丰富报道样式,提高了新闻真实性的接受程度
在商业化运作的今天,面对市场这根杠杆,媒体势必会从自身发展和生存的角度来选择报道的内容和形式,电视新闻娱乐化现象也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它为新闻报道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样式。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主持人数的多人化,比如上海电视台的《新闻坊》就发展成三人聊新闻;二是主持风格的戏剧化,比如南京电视台的《大刚说新闻》的主持人就是以一种戏谑的方式来谈论各种稀奇古怪的见闻。这种新的节目样式使观众更乐意接受,令观众在笑声中蒙受教益。此外,新闻节目不再枯燥乏味,而是采用一种“寓教于乐”的方式来播报新闻。
2.形象化事实真相,降低了新闻真实性的理解难度
以cctv-12的《普法栏目剧》为例,虽然它是以普法为核心内容的节目,但却取材于真实的案例,有的是源自老百姓的情感故事,有的则来源于刑侦案件。该栏目以新闻事件为素材,运用真实再现、情景剧、系列剧等手段,对新闻事件进行加工整理,展开故事化创作,揭示新闻事件背后的法律依据,普及法律知识,弘扬民主与法制精神。这种创新的新闻呈现手法在客观上降低了公众对新闻真实性的理解难度,有利于信息的传递与交流。当然,在采用这种手段的同时要注意分寸,不能歪曲新闻事件本身。
3.突出媒体自身特色,增强了媒体的市场竞争力
在现今竞争如此激烈的传媒业,一个没有自身特色和收视率的电视节目,无论它是“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也只能毫无容身之地,最后必然会自取灭亡。电视新闻娱乐化的出现无疑使处在消亡边缘的媒体获得一线生机,为满足受众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电视新闻、电台新闻纷纷调整策略,力求在事件发生后抢占先机,捕捉到独家新闻,并由此提高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吸引受众注意。
(二)消极影响
1.新闻失实现象严重。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这句经典的比喻足以说明新闻真实性的重要性,它是新闻存在的基础和根本,是研究一切新闻现象的前提。一方面,电视新闻娱乐化强有力地冲击着传统的新闻节目,新闻与娱乐化的高度融合给观众带来了不一样的视觉享受;另一方面,新闻中掺杂过多的娱乐化元素容易导致受众沉溺于新闻娱乐化不能自拔,忽略了新闻本身所传达的信息内容。“这样的电视节目使得人们成为得到最多娱乐却得到最少信息的人。”[4]这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电视新闻的真实性、客观性和严肃性。
2.新闻媒体的公信力下降。媒体公信力指的是:“媒体自身内在品质和外在形象在社会公众心目中所占据的位置,即公众对于一家媒体的信任度和忠诚度,是衡量媒体权威性、信誉度和社会影响力的标尺,也是媒体赢得受众信赖的能力。”[5]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某些媒体为抢占“独家新闻”,竟试图在严肃的灾难事故中深挖娱乐元素,为博得受众眼球,甚至“大放厥词”,这样的做法不仅歪曲了新闻事实,而且将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感完全抛之脑后。
3.受众的知情权受阻。知情权作为受众最基本的权利之一,也就意味着新闻媒体对公众负有信息公开的责任与义务。伴随着新媒体技术的日益发展,严肃的新闻内容逐渐减少,娱乐化新闻在受众心目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作为负面功能的“麻醉作用,”它将现代人淹没在表层信息和通俗娱乐的滔滔洪水当中,人们开始从政治生活中抽身,对与自身利益相关的公共事务持漠视态度,转而投入大量精力在媒介接触之中。
总而言之,在我国媒介产业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中,新闻娱乐化“风生水起”,其对于新闻真实性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一方面提高了新闻真实性的接受程度,另一方面强化了新闻真实性的深度,但如果把握不好新闻娱乐化的度,就会导致新闻失实现象严重、降低媒体公信力、受众知情权受阻。对此,新闻媒体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树立正确的新闻价值观,尊重新闻规律,牢牢把握新闻娱乐化的度,与政府和公众齐心协力,使我国的电视新闻娱乐化朝着健康良好的方向发展,从而充分扮演好“社会守望者”的角色。
点评:该题宝宝们容易跑题,学姐在这里强调一下哦。答题的关键是娱乐化对电视新闻真实性的影响,不要泛谈其他影响,注意这一点之后答题思路会比较明晰。
详情请关注微信传新考研,更多干货,更多精彩~~
讨论题 1、阐述在网络时代“把关人”理论发生的变化。
优秀范例:
怀特最初把把关人概念引入新闻研究领域,指出社会上存在大量新闻素材,大众传播新闻报道不可能有闻必录会有一个把关取舍的过程。卢因最早提出了把关人理论,群体中存在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者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才能进入传播渠道。随着电子科学技术及通信技术的发展,社会中的传播格局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网络传播打破了以前传统媒体垄断的传播格局。所以在网络传播环境下,把关人理论发生了一些变化。
一、传统媒体下的把关理论
1.政府对传播活动的把关。政府听过指定相关规制来对传播活动进行控制,禁止媒体传播国家机密,散播有害国家的言论等负面消息。
2.专业媒体进行把关,专业媒体在进行新闻的生产与传播时,不仅会受到政府的强制约束,同时记者,编辑等专业人员也会依据自己的专业理念,价值观念和态度来进行新闻筛选。同时一些利益集团通过对广告量的投放等措施来影响媒体的把关,受众也可以通过收视率收听率等方式影响媒体的把关。总之,媒体总是会传播符合组织规范和组织利益的新闻。
二、网络传播环境下的把关理论
1.政府把关,是一种宏观层面上的把关。政府可以通过技术手段,例如,封杀某些网站或者过滤词来进行把关,同时,政府还可以通过扶持重点网站来贯彻自己的意图,政府把关融入到网站的把关中去。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同时在进行国际传播时,政府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本国在网络中的信息传播,使网络中本国声音得到加强一次来提高把关能力。
2.新闻专业媒体把关,网络环境下的信息鱼龙混杂,如果专业媒体不进性把关可能会因为虚假信息的传播而导致信用度下降,品牌贬值。所以专业新闻媒体会运用相关的网络技术或者编辑手段来进行把关。例如,编辑可以将一些重要的内容放到网页的显著位置吸引人们得注意。
3.网站的把关,通过对网站内容的选择,加工,结构安排来完成对内容质量的把握,实现对公共议程的引导,同时也借此达到传播目标。例如删帖,微博的字数限制,利用 RSS,手机等进行信息推送。
4.网民自我把关,网络时代的网民不仅仅是信息的消费者同时也是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这就产生了 UGC 和公民新闻。在内容生产和传播过程中,网民会依据自己的价值观念,喜好和态度来生产传播符合自己利益的内容。作为消费者在微博,SNS,新闻的转发,论坛帖子的转发过程中也会存在把关来影响别人。
总结:虽然从传统媒体时代到现在的互联网时代传播格局发生了变化,在网络传播中,受众能通过各种方法绕过障碍获得自己需要的内容,看起来把关人已不再。但实际上只是把关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出现了网站把关这一新的形式。同时政府,专业媒体,和受众的把关方式也依据网络环境进行了调整。总之,无论以前还是现在,把关的作用都不可忽视,各个方面都要严格把关营造一个良好的传播环境。
点评:首先表扬你积极答题,整体框架还是很不错的!提几个建议,第一,彭兰的书只讲了把关主体的变化,没有涉及把关方式,特点的变化。第二,把关人理论,其实经过了好几个发展阶段。这些知识都需要你以后去掌握,才能显示你掌握的比别人更多更好。;第三,语言一看感觉就是从书上直接摘抄的,还是要内化成自己的语言才好。
讨论题2、试论述电视新闻娱乐化对于电视新闻真实性的影响。
优秀范例:
近年来,我国传媒业通过不懈的改革和创新,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伴随着传媒业的日益繁荣,电视新闻娱乐化也渐成气候,受到了各大电视台的青睐。新闻娱乐化主要体现在注重软新闻,硬新闻的比例有所减少,并竭力从严肃的新闻中挖掘出其隐含的娱乐价值,也叫作“硬新闻软着陆”。它起源于西方新闻界,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黄色新闻”时代。其特点是标题娱乐化、主持风格娱乐化、内容选择娱乐化。
一电视新闻娱乐化的成因
1.受众需求和社会环境的多元化
2.信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3.媒体商业利益的驱使
二、电视新闻娱乐化对新闻真实性的影响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新闻工作必须遵循的第一信条。新闻真实性指的是:“在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合乎客观实际,即表现在新闻报道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原因和经过都经得起核对。”[3]它有三个基本要求:新闻报道必须以事实为基本前提;新闻报道必须客观准确;新闻报道必须能从总体上、本质上和发展趋势上反映事实。而新闻娱乐化则要求突出新闻事件的故事性和趣味性,并运用煽情、夸张等手法表现出来,走新闻故事化、新闻文学化的道路。
当前,新闻娱乐化现象逐渐渗透到电视新闻节目的选题、策划、制作、播出等一系列流程当中,在内容和形式上,它更注重新闻的趣味性和吸引力,片面追求收视率和经济效益,我们这里主要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来探讨其对新闻真实性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1.丰富报道样式,提高了新闻真实性的接受程度
在商业化运作的今天,面对市场这根杠杆,媒体势必会从自身发展和生存的角度来选择报道的内容和形式,电视新闻娱乐化现象也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它为新闻报道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样式。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主持人数的多人化,比如上海电视台的《新闻坊》就发展成三人聊新闻;二是主持风格的戏剧化,比如南京电视台的《大刚说新闻》的主持人就是以一种戏谑的方式来谈论各种稀奇古怪的见闻。这种新的节目样式使观众更乐意接受,令观众在笑声中蒙受教益。此外,新闻节目不再枯燥乏味,而是采用一种“寓教于乐”的方式来播报新闻。
2.形象化事实真相,降低了新闻真实性的理解难度
以cctv-12的《普法栏目剧》为例,虽然它是以普法为核心内容的节目,但却取材于真实的案例,有的是源自老百姓的情感故事,有的则来源于刑侦案件。该栏目以新闻事件为素材,运用真实再现、情景剧、系列剧等手段,对新闻事件进行加工整理,展开故事化创作,揭示新闻事件背后的法律依据,普及法律知识,弘扬民主与法制精神。这种创新的新闻呈现手法在客观上降低了公众对新闻真实性的理解难度,有利于信息的传递与交流。当然,在采用这种手段的同时要注意分寸,不能歪曲新闻事件本身。
3.突出媒体自身特色,增强了媒体的市场竞争力
在现今竞争如此激烈的传媒业,一个没有自身特色和收视率的电视节目,无论它是“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也只能毫无容身之地,最后必然会自取灭亡。电视新闻娱乐化的出现无疑使处在消亡边缘的媒体获得一线生机,为满足受众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电视新闻、电台新闻纷纷调整策略,力求在事件发生后抢占先机,捕捉到独家新闻,并由此提高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吸引受众注意。
(二)消极影响
1.新闻失实现象严重。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这句经典的比喻足以说明新闻真实性的重要性,它是新闻存在的基础和根本,是研究一切新闻现象的前提。一方面,电视新闻娱乐化强有力地冲击着传统的新闻节目,新闻与娱乐化的高度融合给观众带来了不一样的视觉享受;另一方面,新闻中掺杂过多的娱乐化元素容易导致受众沉溺于新闻娱乐化不能自拔,忽略了新闻本身所传达的信息内容。“这样的电视节目使得人们成为得到最多娱乐却得到最少信息的人。”[4]这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电视新闻的真实性、客观性和严肃性。
2.新闻媒体的公信力下降。媒体公信力指的是:“媒体自身内在品质和外在形象在社会公众心目中所占据的位置,即公众对于一家媒体的信任度和忠诚度,是衡量媒体权威性、信誉度和社会影响力的标尺,也是媒体赢得受众信赖的能力。”[5]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某些媒体为抢占“独家新闻”,竟试图在严肃的灾难事故中深挖娱乐元素,为博得受众眼球,甚至“大放厥词”,这样的做法不仅歪曲了新闻事实,而且将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感完全抛之脑后。
3.受众的知情权受阻。知情权作为受众最基本的权利之一,也就意味着新闻媒体对公众负有信息公开的责任与义务。伴随着新媒体技术的日益发展,严肃的新闻内容逐渐减少,娱乐化新闻在受众心目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作为负面功能的“麻醉作用,”它将现代人淹没在表层信息和通俗娱乐的滔滔洪水当中,人们开始从政治生活中抽身,对与自身利益相关的公共事务持漠视态度,转而投入大量精力在媒介接触之中。
总而言之,在我国媒介产业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中,新闻娱乐化“风生水起”,其对于新闻真实性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一方面提高了新闻真实性的接受程度,另一方面强化了新闻真实性的深度,但如果把握不好新闻娱乐化的度,就会导致新闻失实现象严重、降低媒体公信力、受众知情权受阻。对此,新闻媒体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树立正确的新闻价值观,尊重新闻规律,牢牢把握新闻娱乐化的度,与政府和公众齐心协力,使我国的电视新闻娱乐化朝着健康良好的方向发展,从而充分扮演好“社会守望者”的角色。
点评:该题宝宝们容易跑题,学姐在这里强调一下哦。答题的关键是娱乐化对电视新闻真实性的影响,不要泛谈其他影响,注意这一点之后答题思路会比较明晰。
详情请关注微信传新考研,更多干货,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