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创造物精工局 | 俗世禅心,话蝉手工银壶
谁喜欢这把《话蝉》银壶,我就送他一包野生古树茶。
为什么送茶?为什么又是野生古树茶?
器物也需知音,送茶以礼知音。
送这款野茶,因为茶是亲自考察所得,真野生古树,知根知底,敢分享。


01
引子
回归主题。
曾经,文创造物精工局的师傅问我——这个是什么壶?一鸟一蝉?什么意思?
我说,“俗世禅心,禅心看世界,俗心办俗事呗。”
师父又问:“叫禅壶?”
我说,“禅壶不见蝉。”
师傅回,“对,就见一只鸟。”
停了一会,师父又说,“现在的禅壶都会刻四个字——禅茶一味。”
我说,“是,你知道禅茶一味什么意思?”
师傅说,“不知道,一个装饰呗。现在喝茶的人真有文化!”
我也笑了笑,说,“是,文化都成了装饰了。”
02
禅茶,禅茶一味,什么味?
吃茶,其实是一个回观心性的小事,今天,多数人一提茶事,就把它当做一个特高雅的大事。怪不得,赵朴初先生要用一句——“空持千百偈(ji),不如喫茶去!”把世人噎回去。
同样,如今“禅茶一味”成了很多茶人的“口头禅”,那么,禅茶一味,到底说的是什么味?
茶事,最初确实是僧人打坐的饮料,茶性与禅性,确有相通之处。有人也道出,“禅茶一味,一味苦,一味静,一味凡,一味放。”
苦,茶性之苦与参禅“苦集灭道”四谛相通。
静,茶静与坐禅“三学,戒定慧”之静相通。
凡,茶道讲,茶之本,不过是烧水点茶,平凡小事,契悟大道,与禅机相通。
放,参禅,六根、六尘、六识都放下,与品茶,放下忙中事,偷得浮生半日闲相通。
这就有了,人们常说的,茶即禅,品茶如参禅。
禅茶,不去想,就那么回事,要去论,感觉也挺高深。与其道道道,不如烧水,泡茶,再烧水,再泡茶!
03
话蝉壶 :知了,知了,知道了?
禅茶之道,太高深,《周易》讲——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我们文创造物精工局就做一些形而下的事,去创意一款精工局的手工银壶“禅壶”。
打一把禅主题的手工银壶,我可不敢刻“禅茶一味”,如果不明其理,不去践行,真像文创造物精工局釜师说的那样,“把这四个字当做一个装饰文化”有何意义?
谭谭一直喜欢“禅心俗事”——禅心看世界,俗心办俗事!
《庄子山水》里有一段话,描述了大自然里一幕场景——有机、有趣、有心。
“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螂执翳而搏之,见得而忘其形;异雀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
我不想说,“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也不想深究,是非远见。眼前鸟蝉之态,是人之俗事,人之常情,人生的常态,看清俗心,方得禅心。
蝉,
又名,知了,知了
一声,一声,又一声,
可,黄雀在后
知了,知了,是否,真的知道了?
留一蝉,一雀,配随手诗一首《禅壶不见蝉》——
画蝉不言禅,真意画外传,风雨人生意自舒,不坐仙山不坐禅。
话蝉壶缘起,大抵如此。
壶名:文创造物精工局《话蝉壶》
参数:700多克,1.15升容量
工艺:一张打工艺
壶提梁:纯银豆荚提梁
壶身纹饰:蝉,在壶身下方,锤纹做旧,意为,蝉在暗处;
黄雀,于壶身上方,镜面抛光壶身,意为,雀在明处。
另,题诗《禅壶不见蝉》
文创造物精工局&手工银壶【话蝉壶】
手造过程集









这把壶,
关于蝉,关于禅,一切都在茶里。
大自然贵在真趣,人生乐在百味,不妨禅心看世界,俗心办俗事。
书于文创造物精工局
2017.6.9
——
以茶为媒,以器为邀,我们在手工定做一把把有益人心的银壶器物。
我是文创造物谭谭,提壶问道,就来【文创造物精工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