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藏南线游记
写在前面
2014年春天,鬼使神差买了一台山地车。既然买上,老放着浪费,于是就开始各处乱跑。先是在学校附近转悠,后来又自己跑去汉中一趟。这一跑不要紧,彻底把心跑野了。那年五一从汉中回来后就开始犹豫要不要去西藏。这是个大计划,需要时间、资金,恰好这些我全有,那就走吧。到了六月份,换了车,准备了装备,找好了队友,静待出发。
现在想起来,去西藏心血来潮的成分大一些,想出去看看不一样的风景,感受一下不同的生活方式,接触一些不一样的人,挑战一下自己体能的极限。折腾,不然真对不住快抓不住的青春。就这样,期间虽然一波三折,经历了一些困难和危险,我们还是走下来了。从西安到拉萨,一个月,三千多公里,骑行完毕。写个游记,等以后老眼昏花,记忆衰退,给自己看看。


第1天
西安->板房子 120km 晴
那天天气特别特别好,早早的太阳就挂在了天上,西安的七月,已经有了盛夏的气势。早上六点,匆匆吃过早饭出门,穿着红色短袖骑行服,戴了骑行眼镜、头盔、手套、护膝,总之一身专业装备,出了北门。现在再看见那身衣服都觉得太烧包了。
前一天,明天姐和罐子已经到了到了东大,大家见过一面,算是认识了。三人聚齐,浩浩荡荡杀向秦岭。
我们从学校正式出发应该是早上七点钟左右,一路向西,用了三个小时到了马召,60km的环山路,基本是平路。从马召折向南,就开始进山,翻秦岭。由于到达马召时间尚早,一行人对今天翻过秦岭很有信心,休息片刻后便出发,进山。
秦岭这山非常有意思,远看层峦耸翠,巍峨雄伟,进山以后,又是虫鸣鸟叫、绿树成荫,十分有空灵之感。怪不得古人喜欢在这隐居,现代人又老是过来度假消暑。山路,大概是所有骑行者的黑天鹅,我们爱其美丽,厌恶其罪恶。山路曲折,坡度大,爬上去太费力气。关中平原的海拔大概是400米,而秦岭梁海拔接近2000米。一天上去,还要带台车和一堆装备,还是夏天,我们真是给自己找事。
出了马召就是个大上坡,海拔一下子抬升了一两百,平原马上就到了脚底下。上去后是一个水库,据说是西安市的水源地,水质清澈,湖面如镜,被群山环在中央,当时想起一句:西子捧月。过了湖泊,眼前的景色开始变得不一样,依着山势,顺着黑河河谷,蜿蜒而上。一路上车不多,大部分机动车都选择高速,而不是这弯弯曲曲的国道。这段路是108国道,前两年刚修过,路面状况还是很好的。午饭在农家乐解决,吃完饭休息了一小会儿就出发了。这一天天气很热,最热的时间当然就在午后,所以大家的日子开始难过起来。骑车上坡很费力气,天气炎热更让这种消耗加剧。由于是第一天,大家都感觉新鲜,倒还真忍下来了。下午四点到了板房子,轻微中暑。下一个居民点是佛坪,从板房子出去还有20km上坡和40km下坡才能到。索性不走了。在板房子住在农家乐。室友是一个高中生,刚高考完,一个人去西藏。不禁心生敬佩,又为自己感觉可惜,浪费了那么多年少时光。
明天姐是天津的一个中学老师,三十多岁,真名不记得了。罐子是11院的师妹,本科刚毕业。两位女士体力虽然不及男生,韧性和耐力却不比任何人差,佩服。


第2 天
板房子->金水 105km 晴
前一天到目的地时间早,所以留了大量时间闲着,洗漱、吃晚饭、整理装备、买第二天的干粮、找第二天早饭的地方等等。当然这些也成了之后每天的例行程序。话不多说,第二天一早七点多,我们已经吃完早饭,开开心心向南挺进。这一天原计划是到汉中之前的一个县城,路途不算太远,但是大多是山路,总体还是很辛苦。
从板房子出去就是上坡,坡度比昨天加了很多,走了几公里吧,开始接近山顶的路段,坡度加到了最大,不过还好这段路并不长,天气尚早,也算凉快,并不十分难受。上到山顶已经是九点多接近十点了。这个山梁之前走过,两个隧道打穿,一共两公里吧,过去之后就是秦岭南坡。过隧道其实是一件比较恐怖的事,尤其是隧道里没路灯的情况下,声音、光线、路况都很差,时不时被大车灯晃一下,那感觉真像是抹黑走夜路。这段路就没灯,要走将十几分钟,一路都是贴着路基,被大车等晃着,听着巨大的噪音过去的。
这一段我们遇上一队老先生,四五十岁一群人,从咸阳去青木川,几位老先生体能、心态都非常好,让人好生羡慕。想想以后自己到了这个阶段,如果有他们这种洒脱不羁,也不失为人生一大乐事了。午饭吃在佛坪县城,一大碗面。从这再走就吃不到正宗的关中面食了。后半段并无新奇,夜宿金水镇,有山有水有高速,可惜闷热无比。


第3天
金水->勉县 127km 晴
无聊可能是形容这天最贴切的一个词了。这一天暂时出了山区,道路从南北再次折向东西方向,进入汉中平原,一马平川。天气依旧很热,中午太阳底下随随便便就是四十度以上,码表都晒罢工了。这一天的早饭是汉中米皮,中午川菜,晚饭川菜。中午太热,在一个大桥下面睡了一觉才出发,顺道买了个西瓜吃,不得不说,忙里偷闲才是真幸福啊!下午到的汉中市区,本来要帮明天姐买防雨罩,找了几家车店都没有。对汉中的印象一般,没有传说的那么好,交通混乱,市容一般。到勉县已是傍晚,吃过晚饭陪两位女士逛了一下超市,一天就过去了。
很难回忆当时的情境了,心情也回忆不起来了,似乎不是很开心,当然出门旅行也不至于伤心。县城在汉中西边,靠近山区,山明水秀,很有田园之意,所以用旷达形容那天傍晚的心情更合适吧。七月的秦岭,一切都生机勃勃,导出都是绿色的山林和原野,到了晚上变成了简单的线条,黑云压城,明天注定要遇上下雨天了。


第4天
勉县->中子 113km 阵雨
早晨七点多出门,早饭,出发。走出县城不就就进了山区。一路逆流而上,风光极好。水是汉江水,山是什么山不知道了。今天主要任务也是翻过一个山梁,好像叫凤凰岭,然后入川。这也是在陕西境内的最后一天了。
午饭是在一个小镇解决的,在此之前一路并无波澜,也没下雨,小小的起伏路,走起来特别有意思,下坡、加速、冲坡、减档,到坡顶再来一次。可惜要等两位女士,不能放开跑。午饭过后进入深山,开始正式翻山。这段山路九曲回肠,坡度也大,当然山高肯定不及秦岭,所以没多久就到了山顶。然后,开始下雨,之后的半天雨就没彻底停过,跟逗你玩儿似的,下下停停。下山的时候摔了一跤,还好那天戴了护膝和手套,骑行服质量也好,皮都没擦破,车子副把被划的惨不忍睹。运气好,不然起码得出血。究其原因还是雨天骑车经验不够,下山虽然不快(30km/h+),但路面有很多积水,过弯刹车压得太死,碰上水坑一下甩出去了。算是个教训。下坡、雨雪、黑夜骑行要特别小心。当天入川,小有激动,夜宿广元市中子镇。


第5天
中子镇->汉阳镇 127km 大雨转阴
这是第一次出行遇上大雨的,雨势之大已经到了雨衣都要被淋透的地步了。
从中子镇出到广元是平路,大概六七十公里的路程,路修的非常好,两边都是绿化区,雨中看来山水迷离,云带飘飘,路边的青柳,半山的人家,奔流的大江,一派南方气象。下雨天的好处是不必再担心暑热,自行车也刚好洗了一下,一切都来的刚刚好,中午前到了广元市区,一身潮湿,索性就在广元吃过午饭再出发。
出广元之后直奔剑门关。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古人经蜀道南下,莫不感叹蜀道之难,剑阁之险,自己看到了才能真切体会到剑门雄关,真是名不虚传。拔地而起数百米,以90度的方式离开地面,高耸入云,阔几十公里,山顶阁楼重重,一眼望去真像剑林立于眼前,不要说攻上去了,爬上去都要侧身西望长咨嗟。当然,现代人有公路、桥梁和隧道,爬上去已经不困难,事实上比爬秦岭简单的多。毕竟山势虽然险峻,高度却不是很高。下午天气已经转好,顺利过了剑门关,夜宿汉阳镇。中间经历了一次扎胎。汉阳镇也是个小镇子,住的地方挺干净,估计人们的生活水平要好过金水镇。一夜无事,各处晾晒湿衣服和鞋子。


第6天
汉阳镇->绵阳 152km 多云
Inner peace.内心的平静。时隔一年,仍然能回忆起那天的点点滴滴。当时的我是平静的,行走在翠云长廊里,古柏参天,满心都是欢喜,山间的风,天边的云,树梢的阳光,一切都安安静静的。
天气很热,当天路途遥远,又全是山路,一路都是大汗淋漓。川北的山路比起秦岭已经没了气势,但是连绵几百公里的群山结成了群,创造出了无数的鸿沟,这一天都是在一个个山峦中度过的,上山、下山,不停地重复。山中植被茂盛,路边两旁即是树林,登高远眺到处是郁郁葱葱的林子。心情总是被这些林子影响,大道自然,一切波澜远去,希望破灭,只留下一抔土,一棵树,独守空山。
傍晚出了山,到达绵阳,再往南就是成都,剩下的就是平路了。


第7天
绵阳->成都 132km 晴
无聊的一天,没有任何新鲜可言。在平原骑车是一件非常无聊的事,一路平淡无奇,路上开始遇到一些骑行者,中间还有一段有个老人陪我们骑了一段。一路无话,到成都武侯祠已经是傍晚,另一部分队友已经办好入住。一行人汇合收拾好后,吃饭、逛逛锦里,倒也轻松自在。


第8天
成都休息
早上醒过来已经是10点多了,青旅里很吵,耳朵了充斥着各色乡音。睁开眼睛以为自己还在路上。墙上是各种留言,豪言壮语占了大多数,还有不少煽情的。出现最多的词语就是“征服”,征服318,征服川藏线。于我而言,这只是一段探索自我的旅程,见天下、见众生、然后见自己,路漫漫其修远兮,这条路只是用车轮走过的一段人生。我是凡人,认识自己很难,这段路并未让我完全释然,虽有裨益,却绝非顿悟。其间种种实在不足为外人道,所见所想,只求自己反复思索能有所收获。
出行三人,明天姐有事,从此退出。另外新加入五人,后面两天陆续又退出两个,最终剩下五个人,除罐子之外还有李明、国庆、文斌,都是*大的师弟。
第9天
成都->始阳 172km 晴
川藏线第一天,也是此后整个旅途中路况最好的一天。从武侯祠出发到雅安市,风景平淡,心情却是出奇的好。路上骑行者很多,大多是年轻人,学生应该是绝大多数。大家争先恐后,一路欢笑,看到各色队服、旗帜,倒也是一个风景。
下午顺利到达雅安,这里位于成都平原西侧边缘,是原来康巴的首府,号称“雅鱼、雅雨、雅女”,美女是没见着,不过风景不错。雨水多,气候自然也不错。再向西就是二郎山了,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的分水岭,也是汉区和藏区的分水岭。我们没有在雅安停留,直接穿过城市,向西进发。出了市区之后路况开始变差,尘土飞扬,同时山区开始上坡。原计划到天全县,最后不得不改在始阳休息。当天大家变现总体不错,不过呼呼的体力明显跟不上,后半段的山路完全走不动,不停的推车。
当夜无话,旅馆老板家有一对女儿,小女儿尚在襁褓,可爱的很。大家都争着去逗她笑,她却唯独喜欢李明。


第10天
始阳(848m)->泸定(1330m) 113km 二郎山隧道2170m 晴
今天的主要任务是翻过二郎山。这座山是川西的门户,一边是成都平原,一边是康巴地区,可谓是一山开出两世界。
从始阳镇出发一路路况都很差,路窄、车多,路面又坑坑洼洼的,而且大多路段是上坡,很不好走。路两边是山坡或者深沟,很多路段为了防止山体落石还安装了防护网。雅安这一侧路上风景不错,算是田园风光,可惜视野狭窄,算不上出奇。
二郎山隧道在半山腰,海拔两千多米,二郎山海拔是三千多。隧道大概四五公里长,以前在电视里看到过,强调这隧道有多么多么重要的战略地位。据说当时出了很多事故、花了几个亿才打通,同行的几个师弟都是六院的,聊起各种桥梁隧道来都是行家。总归就是不打这个隧道就得爬上三千多米的山顶,乖乖,感谢工程师们!再看看周围山上各种公路、输电设施,不得不感叹人类智慧的伟大,在这么荒凉的地方,竟然建设了这么多庞大的工程。看着几乎垂直的山体,山不见底的峡谷,高耸入云的山顶,真的完全被自然之力折服了。无怪乎藏族人信仰佛陀,面对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有太多人力无法克服的困境,除了虔诚拜服还有什么办法?这也是一种智慧吧。
翻过二郎山已经是傍晚,西天的晚霞映红了整个康巴高原,远处贡嘎山顶晚霞与白雪交织,七色云彩点缀其间,我们数次停留,欣赏它的美丽与神圣,多少文字、图像都不足以描绘当时情景。



第11天
泸定休息
那一天本来没有计划休息的,中途出了状况。前一天一名队友退出,之后呼呼在爬山过程中体力不足,中间还摔了一次车,最后大家商议还是劝她退出,将来准备好了再来挑战。任何一条路都有想不想走和有没有能力走,选择自己有可能走下来的路才是明智,否则可能带来极大的危险。这条路上出事的太多了,当时大家做这个决定,也是无可奈何。
泸定本地很小,红军飞夺泸定桥的遗址还在,大渡河水还是波涛汹涌。送走呼呼,看完古城,买了一大堆红景天、牛肉干,然后各自歇下。相比山间明月、万里长江,我们几个旅行者的小事实在不值一提。旅馆的服务员小哥儿是个胖子,北京人,巨能聊;老板是个藏族姑娘,喜欢招呼一帮游客在街上跳舞。


第12天
泸定(1330m)->康定(2395m) 48km 晴
这段路应该是比较辛苦的一段,路途不长,但是海拔上升不少。路边有条河汇聚在泸定,形成了一个大水库,据说是水电站。我们逆流而上,下午早早就到了康定。康定情歌,应该是人们对这个川西小城最深的印象了。下午,慕名前往跑马山景区,本想见识一下的,结果上去就是个山顶公园。这地方算不上高原,已经有了高原的味道,白云、蓝天、青山、雪山,一切宁静祥和。藏族人多了起来,藏教的各种画像和雕塑也多了起来。



第13天
康定(2395m)->新都桥(3630m) 77km 晴 折多山4298m
折多山就是康巴地区第一关,进入康定县两天了,一直在山谷里转悠,视野受限,所到之处风景平淡无奇,直到今天一切才出现转机。
一大早从康定出发,没多久就开始爬坡,还好坡度不大。大家都是第一次上高原,所以一路走得比较小心,中途休息很多。加上从成都开始就一直在吃红景天,大家身体状况都很不错。高原骑行最怕身体出问题,无论感冒发烧还是拉肚子,都很麻烦,往往很长时间好不了。尤其是高原反应,一出现就注定了骑行结束。正因如此,大家一路都特别注意保护身体,住宿、饮食都很小心,这也是我们成功走下来的第一要素。
出康定大约两个小时,到了折多塘,海拔已经到了3000m,风景开始变得不同。山势开始平缓,大片的高山草场像毯子一样从天边延伸到眼前,还有当地人用白灰在山体上写着硕大无比的藏语文字,远远望去很是漂亮。在一片草场里,有一群马在吃草,我们也停下来吃了午饭。第一次看到马儿悠闲地在草原上吃草,人来不惊,山顶云雾弥漫,公路像裙带一样,弯弯曲曲伸向远方,绿色的草原、棕色的马,黛色的云、黑色的牦牛、白色的水、黄色的野花、黑色的公路,或个性鲜明分疆而治,或缠绵不清交叠在一起。整个人像是置身于画卷之中,高山独藏三江水,千秋不老画中人。
午饭是大饼、榨菜、牛肉干,美味无比。




吃过饭继续爬山,此时海拔已经接近了四千,呼吸不再像平原那么顺畅。离山顶几公里加速冲顶,身体没出现任何问题,信心大增。山顶有块石头,写着海拔4298米,又一个新纪录。山顶上雾很大,能见度低,很冷,真是“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休息片刻,等齐了队友,就下山去了。
出了积云区后海拔急速下降,很快暖和了过来。明媚的阳光洒在新都桥河谷,这里号称摄影师的天堂。一路下坡,道路两旁是小河、青山、草原、牛羊、民居,一派藏式田园景象。在汉区生活惯了,第一次看到这种风景,只能用惊喜来形容。傍晚到了新都桥,找地方住下、吃饭、洗漱、收拾装备、准备干粮,一切做完,坐在院子里悠闲地看着蓝天白云。从这开始一直到金沙江大桥手机都不能上网,发呆也是件美事。
第14天
新都桥(3630m)->雅江(2530m) 74km 晴 高尔寺山4412m
这一天天气很好,一大早起来,八点不到就已经上路了。出新都桥不久路况开始变差,当时高尔寺山在修隧道,新路没修通,旧路已经不再维护,所以路况极差。上到山顶已近中午。山顶是牧民的草场,有大群牦牛,当时野花开的正好,大片大片的,很是好看。午饭后下山,路况依然很差,还遇上了几次堵车,到后半段路况才好起来。到了雅江浑身脏的已经不像样子了。加上队友身体不适,索性就留下修整。
雅江很小,当地以四川人和藏人为主,开店的几乎都是四川人。


第15天
雅江(2530m)->相格宗(3500m) 18km 晴
因为之后几天要连续翻过好几座4000米以上的高山,在海拔4000米以上连续待三天,大家决定今天就到相格宗,休息半天。相格宗是318上的一个藏族小村子,专门做骑行者生意的。村子在剪子弯山脚下,下一个居民点是红龙乡,之后是理塘、禾尼、巴塘。从雅江到红龙太远,先到相格宗比较合适。旅馆老板是藏族人,住的是藏族民居,很有特色。在老板家还看到了传说中的藏香猪。下午无事可做,睡了个午觉,难得的清闲。那帮家伙还建议去爬山,年轻人。。。


第16天
相格宗(3500m)->红龙(4163m) 89km 晴 剪子弯山4659m 卡子拉山4429m
海拔4700m的山顶,我看到了天地相交,群山和白云形成了两个平行面,一直到天边。巍峨的群山柔和的像毯子一样,缀着黄色的小花,铺垫着郁郁葱葱的树林,高傲的白云翻滚着,轻轻探下身来,像是两位神灵在交谈。我们只是误入神殿的顽童。
今天是一路最辛苦的一天。从相格宗出发,上到剪子弯已经4600多米,山路十八弯,一路都是180度的发卡弯,坡度虽然不是特别大,高原上坡还是累的够呛。上到山顶再看山脚下的小村子着实吓了一跳,真高啊!垂直上升1000多米,再看原来的位置真是震撼。翻过剪子弯路途才刚刚开始,之后的大半天时间都是在4000米以上不停地上山、下山,其间辛苦可想而知。好在一路风光无限,一直在山顶骑行,举目四望都是风景,仿佛游走在天际,一览众山小。
到红龙已经是傍晚,住宿条件很差,吃的也很差,连干净的水都没有,电也是自己发的。总而言之,村子很小,条件恶劣。



第17天
红龙(4163m)->禾尼(4014m) 95km 晴 脱落拉卡山4330m
“天上洁白的仙鹤,请借我一双翅膀,我不会远走,只到理塘就回。”今天主要的行程在理塘毛垭大草原。
早起出发,不到十二点已经在理塘解决完了午饭。理塘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县城(4014m),城市像个大村子,规模不大,基础设施齐全,不过景色很一般。
下午出城之后风格大变,开始出现大片的草原。相比毛垭大草原,之前的几个地方只能称为草场了。大片的草原直接天际,在两侧雪山的环绕下,形成了宽几十公里长几十甚至上百公里的大片草原。牦牛自在的在草原上吃草饮水,不时有几个土拨鼠冒出头来好奇的看着我们,牧民纵马驰骋,大风呼啸,仿佛一切回到了远古洪荒时期:放牧、打猎、饮酒、高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朝拜雪山、诵经礼佛。时间静止下来,静听骏马嘶鸣,野花怒放,雪山崩塌,此情此景,如在昨日。
在毛垭大草原上行走数十公里,期间数次停留盘桓,好在路况好,还是顺风,车速经常在30以上,下午四五点就到了禾尼乡。这里比红龙乡还差,就几户人家,两个旅馆,找房过程中文斌的手机还丢了。好在老板好心,让我们住在自家牧区的帐篷里,不然就得夜过海子山了。
帐篷搭在河边的一片草场上,这里正在举办当地的一个赛马节,草场三面环山,风光秀丽。由于时间还早,一行人卸下行李,骑车冲过草场,冲向山坡,撒够了欢。草场上牦牛、马匹成群,一顶顶雪白的帐篷像小雪山一般散落在大地上,落日的余晖透过山顶洒在近处的草地上,慢慢退去,留下星星点点的灯光。牧民的帐篷很大,铺着藏式地毯,中间围着一圈桌子,正对着门口的是两位大活佛的画像,似乎是招待客人的宴会厅,更像电视剧里蒙古人帐篷的样子。当晚天气很冷,吃过晚饭已经很晚,大家抱着被子,和衣而睡。第二天的天际云游至此结束,明天可以到金山江边。



第18天
禾尼(4014m)->巴塘(2580m) 112km 晴 海子山4685m
今天是四川境内最后一天,只需要再爬600多米就到山顶,之后一直是下坡,应该是很轻松的一天。
早上出门不到两个小时就到了海子山垭口,平平无奇,视野不好,没有任何停留就直接下山了。刚过垭口不久就看到了姊妹湖,那是在转过一个发卡弯之后,两个高原湖泊突然和雪山一起出现在眼前。不同于以往,这次的雪山距离非常近,映着两个翠绿的小湖泊,闯入眼中。我似乎至今仍然能听到同伴的欢呼声。时至今日仍然难以抑制用最美丽的词语来描绘她们,然而更加美好的是记忆。数亿年的雪山和湖泊,几千年的文字怎么能写尽你的美。此情可待成追忆,将来有机会路过海子山,你们会看到她们。
之后的路途一切顺利,从4600m降到2500m,下坡一百多公里,着实爽坏了。到巴塘时间还早,陪李明修了自行车,然后逛了逛街,买了不少水果,像是野人进城一样。天际云游至此结束。连续三天高海拔,大家都有些疲惫,休息了半个下午,洗了热水澡,人开始慢慢恢复过来。




第19天
巴塘(2580m)->芒康(3875m) 104km 晴 宗巴拉山4170m
巴塘的植被覆盖很差,整个是一个荒原,城市建在河谷中,地形闭塞,风景远不如理塘。早上出城之后又是一段下坡,顺江而下,中途还看到了两江汇流。一边是清澈的支流,另一边是金沙江,青黄两色河水在河口汇聚,再一起冲向下游。金沙江大桥是军事要塞,也是川藏两省的分界点,桥上禁止拍照,而且有部队驻守,相当森严。过桥之后要进行登记,之后在西藏的每个县城都要在检查站登记。
过了大桥不久就进入了塌方区。因为海拔低,两边全是高山,一直在峡谷中前进,路边不时出现“塌方危险”的标示,实在不好玩。走了大半天以后,随着海拔升高地形开始开阔起来,植物也开始多了起来,风景似乎回到了新都桥。
在离山顶十几公里的地方,地形陡变,路开始难爬起来。经过几天高原骑行,身体已经适应了高原环境,所以就全力冲上了山顶,体验了无数次超车的快感,一个小时后冲上了垭口,看到垭口经幡飞舞,别提多得意了,山高我为峰。



第20天
芒康(3875m)->登巴(3440m) 87km 晴 拉乌山4338m 觉巴山3930m
这是艰难的一天,其中最艰难的就是觉巴山。
芒康是川藏线和滇藏线的交汇点,路上骑行者很多。出芒康之后是一段小上坡,大概十几公里到拉乌山顶,之后下三十多公里到竹卡。这段下坡路是沿着澜沧江顺流而下,两侧山势极险,而且地质结构不稳定,多沙石,少植被,远远望去像是一个个的巨型沙堆。到竹卡不到十一点,大家决定继续前进10km,在山脚下的村子休息。竹卡的海拔2640m,村子海拔大概3500m,几乎是一公里抬升100米,坡度之大实在吓人。道路一边是深不见底的澜沧江峡谷,一边是高山,偶尔还有落石,峡谷一侧连护栏都没有。这段路走的很艰难。下午一点多终于到了山脚的村子。因为海拔相对较低,中午气温非常高。经过一上午,大家都很累,所以中午休息时间比以往长了很多。
下午三点左右开始上觉巴山。觉巴山又名脚巴山,意指靠脚走路翻过的山。站在山脚下看这座山,真的是遮住了大半的天空,山路蜿蜒曲折,不停地在山体上做着180度大回环,像蚂蚁巢穴的切面图一样。澜沧江在山前转弯继续前进,山体上还有工人在施工,各种工程器械像一个个小玩具似的,挂在半山腰,看得人心惊胆战。爬坡的过程自然是辛苦而无聊的,因为路上没护栏,又加了一层危险,好在一切顺利,四五点钟到了垭口。再看澜沧江,几乎就在正下方。一眼看到正下方一两千米的地方,感觉真是奇妙。稍作停留后下山。因为是塌方区,大家通行速度很快。期间文斌的车后轮还是被落石直接砸爆胎了。这也是全队唯一一次遇上塌方。之后加快了速度,一路40左右冲到登巴,天已经黑了。随后住在登巴,住宿不错,伙食很差。



第21天
登巴(3440m)->左贡(3877m) 73km 晴 东达山5008m
今天任务非常重,海拔抬升1700m到5008m的东达山垭口。好在大家已经适应了高原环境,一天内身体都没出什么状况。一路都在国道附近,村子的经济状况还不算太差,今天看到了西藏贫穷的一面。家徒四壁,看看那张图就知道了。
早上出登巴,过荣许兵站稍作停留。这里已经比理塘附近繁花很多,隔不久就会有个小村子。过了荣许,海拔又回到了4000m以上,坡度也开始大起来,十公里之后,出现了高山草场,大家停下解决午餐。之后到垭口的十几公里都是很高的速度在冲坡,坡度不大,路况又很好,中间还下过几次冰雹,气温非常低。这里的地形很像新都桥,只是地形稍缓,两侧的山体大多在雪线以上,光秃秃的。远处河谷里牛羊成群。因为海拔高,气候变化无常,一会儿下雨下冰雹,一会儿又是大晴天。这是第一次在五千以上骑车,充分体会了高海拔缺氧的滋味。身体状态很好,前半段还一直在20+的速度。
下山的时候看到了一座很奇特的山,白色,没有植被,像是一块巨大的珊瑚,远远望去特别好看。
傍晚到达左贡县城。汉人开的宾馆贵的离谱,坐地起价,标间好几百一间。好在藏族同胞的家庭旅馆便宜,三四十一个床位。小城环境一般,依河而建,像个内地的小镇。




第22天
左贡(3877m)->邦达(4120m) 106km 阵雨
看到天气这一项,其实填不填没多大意义。高原上气候很难捉摸,经常是东边日出西边雨,况且我们每天都会走将近一百公里,气候经常是一天几变。所以进藏一定要穿冲锋衣、速干衣!
今天大多数是平路,只剩下业拉山、安久拉山、色季拉山、米拉山四座山了,今后的路会更好走。路上风景是典型的高原河谷风貌,朔流而上,一行人无比散漫的游走在河谷之中,更像是一次春游。路程后半段开始下雨,被淋的够呛。夜宿邦达,邦达有个大雕塑,很漂亮。



第23天
邦达(4120m)->八宿(3280m) 96km 晴 业拉山4658m
出邦达14km到了业拉山顶,山顶正在下雨,完全笼罩在雾气之中,本想从山顶看看怒江七十二拐也看不到了。稍作停留开始下山,出了积云区总算看清了七十二拐,只能说非常壮观。怒江七十二拐,从4658下到2740,从山顶开始一路回形弯,一直到怒江边,相当的刺激。只是苦了刹车了,一路刹车到手软,不停地减速过弯,手指都累死了。还好当初换了油碟,不然这一个坡刹车就得废了。下到怒江边后解决了午饭,之后过重兵把守的怒江桥。怒江水量非常大,水流非常急,真像一群咆哮的猛虎,势不可挡。过了怒江桥30km缓上坡,中间又过了一段塌方区,还在一个凉亭里买了冰棍吃。八宿缺水,植被稀少,天气炎热,码表温度在午后过了50度。夜宿八宿,是个像样的县城。




第24天
八宿(3280m)->然乌(3960m) 89km 晴 安久拉山4325m
到这一天,大家已经完全没了新鲜感。八宿地区风景平淡,一切山峰、白云、草原,都已经引不起惊喜。前半程是无聊的,到安久拉山垭口都还是绵延无尽的草场,虽说相比八宿绵延无尽的起伏路和荒漠好了不少,但这个平原似的山顶着实让人扫兴不少。山顶还是云雾缭绕,可能4000米以上的山顶都是这样吧。下午开始起风,所以下山的路并不轻松。
下山是我和李明打前站,两人一路狂奔,冲到然乌。中间有一段河谷风景非常非常好,可惜细节记不清了。快到然乌有一段塌方区,完全用明洞围了起来,可能是塌方实在太严重了。然乌以湖为名,汉语是“羊奶”的意思,是帕隆藏布江的源头,帕隆藏布江最后汇入雅鲁藏布江。然乌无疑是这一路我们看到的风景最好的地方了。群山环抱着湖泊,阳光洒在雪山和湖面上,雪线把翠绿和金黄分开,再高一点是雪白,这里更像是佛陀坐化之地。到了然乌大家吃了冰棍,逛了逛街,开开心心,一扫白天的沉闷。
曲水抱山山抱水,闲人观伶伶观人。



第25天
然乌(3960m)->松宗(3030m) 112km 晴
现在满脑子都是然乌湖的风景。早上太阳升起来,湖面上水汽氤氲,远处白云游走在山腰,随着飘动着,山水相映成趣,倒影在水里,仿佛重生了一个世界。沿着公路走,四周的树林开始多了起来,慢慢形成了森林。这里是一条大江的源头,雪山融化汇聚到湖里,湖水涨满又流向山谷。这一路就是雪山、湖泊、小溪、江河的演变。两侧青山苍翠,远处白雪皑皑,耳中听着巨浪翻滚,目之所及,皆是风景。
这一天形成宽松,所以大家决定顺路去米堆冰川玩。其实一路上已经看了很多雪山冰川了,不过都是远景,这次近看,别有一番风味。冰川下面是一个冰湖,周围还有小河和树林,几乎没有人工痕迹,真正的原始森林。
玩了两三个小时,下午开始起风,所以当天没有赶到波密。夜宿松宗小镇,风景非常不错,出门就是雪山。从这里一路到拉萨都是原始森林,林中穿行,体验实在是美妙。






第26天
松宗(3030m)->排龙(1930m) 148km 晴
今天继续林中穿行,风景如前,就像春天和友人一起踏青,心情无比愉快。中午在波密停留,吃饭、修车,下午四点多到达通麦天险。
通麦天险是事故高发区,大多数路面没有硬化,路况极差,特别容易堵车。这17km我们走了大概三个小时,到排龙已经接近晚上八点了。排龙在雅鲁藏布江河谷,海拔在2000m以下,气候湿润温暖,更像是热带雨林,很惊讶在西藏竟然还能有这种地方,
现在回忆起当天赶路的情景,如在昨日。山路一边是江,一边是山,水流十分湍急,路又很窄,完全是乡间土路。很多地方坡度很大,上坡前轮一直往上翘,下坡又有翻车的危险。这一段是全线最有名的塌方和泥石流区,只能加紧通过,不敢丝毫停留。那段路应该是全线最紧张的一段了。



第27天
排龙(1930m)->鲁朗(3285m) 54km 晴
今天起床,发现周围风景就像是身处热带雨林。树木大多是阔叶,非常毛沙僧,近处的山小小的,更像是丘陵,空气湿润,非常舒服。
出排龙不久,云开雾散,看到了一座巨型雪山,只有几分钟,又被云完全遮住了,这里的气候真是反常。一路又是朔流而上,中途还过了几次漫水路,还好鞋子衣服全是速干的。水量充沛的地方就是任性,想想家乡,如果有这么一条河该有多好啊。到鲁朗时间还早,又睡了个午觉。鲁朗汉语是“让人不想家的地方”,这里第一眼看到让人联想起北欧。这里最出名的叫鲁朗林海,满山都是针叶林,云雾缭绕,加上山势平缓,远看真像是一个森林的海洋。时值盛夏,院子里开满了鲜花,牦牛悠闲地吃着草,四周万籁俱静,一切仿佛都是一副油画,原始、静谧。
当时鲁朗正在进行旅游开发,建设新的小镇,拉萨过来的高速公路也即将修通,相信不久的将来,这里也会是一个度假胜地。


第28天
鲁朗(3285m)->八一(2930m) 100km 阵雨 色季拉山4720
据说在色季拉山顶可以看到神山,我们没有那个运气,当天山顶还是云雾升腾。
出鲁朗之后是一段盘山路,路旁有很多不知名的野花和野果。当天小雨,上到一定高度后能见度又开始变差,又出现了仙境迷踪。快到山顶树林开始逐渐洗漱,然后是草场,最后只剩下一堆碎石。山顶很冷,等了一会儿不见神山,就下山去了。下山走了一段,找了个背风的草场吃了午饭。附近有个牧民在做奶酪,进去参观了一下,还尝了一下奶酪和酸奶,相当好吃。
吃过午饭之后不久又开始下雨,一直到林芝雨才停。在雨中更有感觉,一路上宛如仙境,山高林密,山路九曲回肠,仿佛进了化外之地。
傍晚到达八一镇,这可能是从雅安出来见到的最大的城市了。可惜城里人很少,建筑多,显得很荒凉。当晚住宿的宾馆开演唱会,把大家气得半死。半夜爬起来跑出去吃东西,吃完天已经快亮了,索性直接出发。生活真是处处有惊喜,处处都是坑。



第29天
八一(2930m)->阿沛(3330m) 122km 晴
今天出发的很早,沿着尼洋河逆流而上,风景秀丽。从西安出来到今天,所到之处大多是高山、莽林、草原、荒漠,少有秀丽的地方。林芝填补了这个空白。当地农业发达,各种果树很多,田地随处可见。据说每到春天,桃花开满河谷,想必又是另外一番景色。尼洋水清,初次看到就想起一个词:碎琼乱玉。河水是碧色的,像是玉石一样,泛着光泽,浪花卷起,白色点缀其中,仿佛是玉石的海洋。
前一天休息的不好,当天虽然轻松,大家却总提不起精神。离工布江达还有一段距离的时候,看到了路边一个非常漂亮的小村子,清一色的藏式民居,种满了鲜花,远看就是个大花园。路途比较宽松,索性就在这里休息了。一行人再次住进了藏家民居,倍感亲切。休息时间转了一下小村子,感受了一下当地民俗。这里是阿沛村,是阿沛·阿旺晋美的故乡,房子是政府援建的,为的就是发展当地的旅游业。村子很小,几分钟就转完了,路上还买了颗狼牙,遇到了一条蛇。



第30天
阿沛(3330m)->松多(4288m) 107km 晴
尼洋河是一条什么样的河呢?藏语里叫仙女的眼泪。只有最圣洁的泪水才能如此清澈动人吧。这是有生以来我见过的最美的河流,超过长江、黄河、松花江等等所有著名河流。高山掩映,白云游走,蓝天只是她的陪衬,她像仙子一般飘过,时而奔流,时而安静,众生为她屏息凝视,为她鼓舞喝彩。在河边的草地上,游人扶老携幼,共享天伦,大山大水给我们以内心的平静。
下午国庆拉肚子,搭车先去了松多,我们几个优哉游哉的晃到松多已经是下午四点多。今天是进拉萨的最后一天,一切都很平静,大家等待的似乎已经不再重要。再翻过最后一座山,就是拉萨!
松多很小,大多数是生意人开的店面,几乎没有本地人。夜里吃着冰激凌,在唯一的一条街上乱逛,看着漫天繁星,默念着,最后一天。


第31天
松多(4288m)->拉萨(3650m) 186km 晴 米拉山5013m
早上老规矩六点半起床,收拾、吃饭,八点出发。高海拔地区做饭总是不熟,米饭夹生,面食太软,吃起来不是滋味,炒菜似乎不怎么受影响。高海拔的另一个特点是少树,多草原,尤其以4000米以上最严重,5000米以上几乎寸草不生。
出松多之后又是高山草场,一路向山顶地势平缓,与以往类似。到山顶时间还早,停下拍了照,还是匆匆下山了。今天路途远,时间比较紧。中午在日多解决了午饭,此时到拉萨还有100多公里。吃过午饭后兵分两路,我跟国庆和李明打前站,一路30km/h,高原、平路、重车,当时的体能状态算是一个巅峰时期。老丁已经先到了拉萨,专门跑过来和我碰头一起玩的。几经周折,一行人聚齐已经是华灯初上。
当第一眼看到布达拉宫的时候,我意识到,我们到拉萨了。31天,3000多公里,我坚持下来了。全程无搭车、无推车,完全靠自己的力量,翻山越岭,从西安到了拉萨。



后记
终于完成了这个游记。写到这多少有点词穷了。
时间过去了一年多,想想当初那段生活仍然会兴奋不已。不困于情、不乱于世,当时去西藏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去见天地,见自己。风光再美,不过是目遇之而成色,心中没有风景,一切都是虚无。近年自己所向颇多,人生事业,婚姻家庭,困惑都很多。时至今日虽有所得,遇事还是大多不能明白其中道理。骑行是一个孤独的过程,自己独立对抗高山,迎接顺境、逆境,看路边风景,想自己心事。一个月,见了方外天地,见了藏区山水,也算见了见自己。
世间万物本就无常,过于执着一时得失怕是会害人害己。从军数年,常因诸事烦心,也因学业中断,身不由己而愤懑不已,至今仍然不能释怀。看看西藏的山川,经历亿万年的变换,才成了今天的模样。生命无常,不可随波逐流,应有所追求,也不能患得患失,求取过多。守住本我,其他的,不过是云淡风轻而已。行文至此,已经无话可说,抄首苏东坡的词作为结尾: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2015年10月12日 于西安
再修记
有半年没消息了,朋友们估计以为我隐世了吧。人生总是有太多的不可预料,再次修订一下,把这篇游记跟朋友们分享出来。人生也是个旅行,从哪儿出发到哪儿结束早就注定了的,路上的人,路上的事,还需要慢慢探索,慢慢遇见。
2017年2月19日 于元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