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中骏的“IP观”:坐稳头把交椅很重要
导语:马中骏的“向网而生”的生活并不仅仅止步于网络文学,这位年过5旬的老总会上贴吧研究粉丝文化;会去B站弹幕里了解年轻人的世界;在2014年打造了《暗黑者》,让慈文成为第一批介入网络剧的传统影视公司。而现在,他的目标又转向了网剧收费模式的搭建。在他看来,市场没成熟的时候,才意味着机会:“你要去先做尝试,做那个吃螃蟹的人。”
随着《特工皇妃楚乔传》(以下简称《楚乔传》)的即将开播,慈文传媒掌舵人马中骏又一次被推到了台前。尽管这些年,他一直在江湖传说里。
编剧、导演、制片人、公司老总,马中骏基本扮演了整个电视制作流程里的各种角色。这位被业界传为影视制作公司中最喜爱看网络小说的老总,也将这种气质带给了公司:《华胥引》《花千骨》《暗黑者》《老九门》等一系列IP作品的播出,更是确立了慈文传媒“IP大户”的地位。如今,《楚乔传》的出现,无疑将再次强化这样一个标签。
为什么会对网络文学如此关注,他对网络文学如何来判断。从《华胥引》到《花千骨》再到现在的《楚乔传》这几个IP的打造有着怎样的升级过程,对于慈文以及影视剧的未来又有哪些设计?

慈文传媒董事长马中骏
在《楚乔传》开播前,马中骏接受了清娱的专访,给出了他的答案:无论是从IP孵化到未来网络内容付费模式的搭建,他所遵循的一条原则是先走一步,“先去尝试,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从《华胥引》到《楚乔传》:好的改编就是一种唤醒
6月5日,《特工皇妃楚乔传》将登陆湖南卫视,同样是热门IP改编,同样是赵丽颖主演,同样是暑期档,同样是大女主戏。这种种的相似都让外界有了好奇,这部剧能否复制甚至超越2年前的《花千骨》?
在马中骏看来,从《华胥引》到《花千骨》以及现在的《楚乔传》,都是一次升级再造过程,每一部作品的诞生,都是在前面的基础上进行经验总结和尝试。他坦言在《花千骨》之前的另一部IP剧《华胥引》留下了不少遗憾,也给后来IP的打造攒了不少经验,“因为这个项目不是我们从头购买版权,而是我们的一个朋友买了,然后开始操作,但他们已经把演员定了,导演定了。所以我们之后介入就比较遗憾,有些局限性,你已经影响不到他了,后来也给我们敲响了一个警钟,就是一定要从全程参与一个IP的孵化。”

也因此到了《花千骨》,从制片人到整个创作团队到布景都是全程打通,“从制作人到演员到编导都是属于一个非常团结的,非常有凝聚力、有战斗力的一个集体。然后大家都能够忘我的进入到创作状态当中去,包括当地政府的配合,就方方面面都对了,所以它就成功了。”
而《楚乔传》在进行更多的尝试,“这个项目不管是前期剧情打造,人设配置,以及在游戏的开发、影视剧的合作啊,跟多个平台都在一些后援产品当中,也有相当多的合作,跟电子商务这块也做了合作。”
他把这个过程称之为“唤醒IP”,“《楚乔传》虽然是一个很大很大的IP,但它毕竟有了很长的一段时间。这种IP本身有一个重新再造的过程,重新认识的过程,这就是一个唤醒的过程。你选了演员以后,也还要为这个角色做一些适当的调试,所以在这些过程当中,实际上也是对小说的一种新的认识,新的再造,好的改编就是一种唤醒。”

至于能不能超越,他说自己也在观望,“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和《花千骨》,和现在的很多剧都不一样,它既不是仙侠类也不是武侠类也不是宫斗类,这种不一样,还是会吸引很多人的。”
IP大户:研究粉丝力,还得研究其反作用力
《华胥引》《花千骨》《暗黑者》等一系列IP的影视化,目前超40本热门IP的存储量,让慈文传媒树立了自己影视圈“IP扛把子”地位,有意思的是,这些IP购置时间都早于IP热兴起前,在采访时有工作人员调侃,“现在涨价到这个地步,我们靠卖版权都是一笔不小的收入。”也让人不得不佩服掌舵者的眼光。

在真正采访时,马中骏把自己的“网络文学”开发史又向前10年,“至少十年以前了吧。 我参加过两届《新浪读书》,我都去做过网络小说的评委。而且两届当中的冠军,我都买了然后拍了。 一部我们拍成电视剧叫《国家宝藏 》,小说叫《天眼》,是写盗墓的,后来第二届是张海峰的《青盲 》,是越狱类的,也是拍成电视剧。其实那两部在当年收视率都很高,都很不错。”
他也坦诚这种对于版权的重视对公司发展确实有很大影响,“我们比较喜欢购买版权、购买小说。”在聊起各类网络文学时,他都能滔滔不绝,从男性向的爽文到女性向言情,从“我吃西红柿”到“匪我思存”“潇湘冬儿”,据其透露,工作再忙,他每天都会抽时间来了解最新的网文动向。
但另一方面,他又对所谓的“IP”保持着清醒和谨慎的态度,他把自己喜好和公司决策分得很开,他坦言自己更喜好政治小说、历史小说,但却不会把它列入目前清单,“你不能因为自己的个人爱好影响到企业,所以你自己关注可以,实操是不可以的。”他很喜欢《明朝那些事儿》,但没想把这个作品影视化,“自己喜欢读是一回事情,然后根据市场的需要来购买版权是另一回事情。我觉得这要区分开来。”

图:马中骏在“文化传媒产业2017年度沙龙”演讲
这种谨慎不仅仅是把自己喜好与公司区分,还有对于热门IP的选择上,“网络小说的创作者是被粉丝影响的,你也可以说它是一种集体的智慧。 倒过来,反过来,他也是被影响的智慧,这种粉丝力量也有可能会误导你的判断,所以,它一定有好的,也有不好的,从商业角度,你要去研究这样一种力量,倒过来,还要研究这些力量当中的反作用力,从而做出选择。”
他有自己坚持的选择标准,一个是题材稀缺,“就像《人民的名义》,它就具备了题材的稀缺性。大家市面上没有,就会想去看。”
一个是人物与现实的勾连,“这个人物的命运是否能够超越这个书所规定的时代,能跟今天的人产生共鸣,你一定得具有现实观念,才能够产生心灵互动和感应。如果你没有这些,说老实话,就是一带而过的东西。”
未来:市场细分领域,抢占领先地位很重要
马中骏的“向网而生”的生活并不仅仅止步于网络文学,这位年过5旬的传统影视公司老总会去研究粉丝文化,“我们会去这些小说吧上看,一个是会到B站上看一些东西,A站也看,有些直播也看一下,实际上是想研究一下现在年轻人的思维模式。一般是会在看剧的时候看这些弹幕,然后来研究这些人的背后,他在想什么。”
他也认同时下年轻人对弹幕的爱好,“我觉得这就是现在年轻人在互联网下的一种社交习惯。首先作为年轻人他有自己的表达方式,当他身处这种表达里时,他就会有参与感,而且通过这些的交流,他可能会建立一个圈子。这已经变成了一种他们的文化。”

2014年《暗黑者》的打造,让慈文成为第一批介入网络剧的传统影视公司。而现在,他的目标又转向了网剧收费模式的搭建,虽然目前是在尝试阶段,“市场在逐渐的成熟,逐渐成熟的过程当中,比较早的去介入会更好、更能适应。所以我们会比较愿意先去尝试,先去实验,然后过程中还存在哪些问题,需要怎么改进,为未来做得更好去做准备。”
但在他看来,市场没成熟的时候,才意味着机会:“你要去先做尝试,做那个吃螃蟹的人。将来的市场会越来越细分化,在这种细分领域里面,你去占住它,坐头把交椅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