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生
查看话题 >在斯坦福大学罗丹雕塑园写生
To the artist there is never anything ugly in nature.
对艺术家而言,没有什么是丑陋的。--Auguste Rodin奥古斯特·罗丹
在斯坦福大学的校园里,有一座罗丹雕塑花园,陈列着数十件罗丹的著名作品,如《三个影子》、《地狱之门》等。周末,游人络绎不绝,也不乏前来临摹的美术爱好者。
在1877年的巴黎沙龙上,罗丹的雕塑被指责是用真人铸模塑造的。由此,罗丹声名鹊起,订单如雪花般飞来。不过这一指责也从侧面证明罗丹的雕塑作品入木三分、极具感染力啊!
先给大家介绍几个著名的作品,然后跟大家分享小蜂鸟的习作。
这个作品叫《三个影子》。在但丁的《神曲》中,影子也就是三个罚入地狱者的灵魂,站立在炼狱的入口,指向非常明白的铭文:“所有进入此地的人们,放弃所有的希望吧。”罗丹创作了许多《影子》的习作,最终决定集合三个完全一样的人像。它们仿佛在围绕着同一个点旋转。他将它们安置在《地狱之门》的顶端。在这里,影子俯视观赏作品的人。后来,罗丹又将它们放大,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大型的雕塑群。
《三个影子》也深受米开朗琪罗作品的影响。头垂下的角度过分地低,以至于脖子和肩膀几乎在同一个水平线上。正是通过形体上的这种夸张变形,罗丹的创作拥有了那个时代无与伦比的表现力。(选自罗丹博物馆)

《地狱之门》在罗丹的创作中拥有着非同一般的地位。在几年之内罗丹狂热的工作着,他创作了一百多个人像和组像,是之后的创作生涯中不断汲取的宝贵资源。罗丹受命为装饰艺术博物馆创作一个宏伟的大门。他从《神曲》中汲取了大量的主题。在但丁的这篇长诗中,诗人描绘了自己在地狱、炼狱和天堂的旅行。罗丹对充斥着受苦受难生灵的地狱充满兴趣,而忽略了其它两个部分。
《地狱之门》的结构采用了哥特艺术的特点:两扇门中间树立着一个间柱,柱顶装饰着人像《思想者》。

1870至1880年代,巴黎最富创新精神的画家们经常聚在一起。1880年代早期,由于频频受邀为法国政府创作作品,罗丹日渐提升的知名度帮他打开了社交圈的大门。1887年,参加乔治贝第艺廊举办的合展时,罗丹结识了一群画家,包括自然派画家朱尔斯•巴斯蒂安•乐佩奇。除斯坦福大学外,还有一座罗丹所做的乐佩奇的雕塑在法国Damviller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