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毛、牙膏皮都能换钱,物资匮缺的年代,我们是这样赚钱的
![]() |
“我的小时候 吵闹任性的时候”
前阵有部热播剧《鸡毛飞上天》,开篇就提到“鸡毛换糖”的故事。在那个物资匮缺的年代,小商小贩走南闯北走街串巷,以红糖、草纸等低廉物品,换取居民家中的鸡毛等废品以获取微利。
类似这样的故事,80后们想必多多少少都有经历过。我就是个80后,那个年代没有彩色电视没有电脑没有手机。
那个时候物资匮缺,小伙伴的父母多在国有企业工作。当时的生意人,不称老板经理各种总,称个体户。除个体户,老百姓们更是有很多妙不可言且有趣的赚钱方法。
鸭毛就是其中一种。逢年过节,各家各户杀鸭宰鸡。鸭毛拔下后,收集起来,再晒干。会有收鸭毛的伯伯推着自行车,摇着拨浪鼓,走家窜巷地吆喝。这时候,各家各户都会把早就晾干的鸭毛拿出来卖。鸭毛按重量来算,能卖3毛到5毛不等。几毛钱如今掉大马路上都没人捡。但对于当时月薪才十几元几十元人民币的老百姓来说,这钱是真不算少。
还有牙膏壳。当时的牙膏壳都是铝皮,家里牙膏用完后,攒在一起。等收废品的人摇着车铃路过。算下来,一支牙膏壳大约能换1分钱。好多好多的牙膏壳也仅能换几毛钱。但我最喜欢跟着父母去卖牙膏壳了。换下来的零钱,他们会给我几分。要知道,当时一包酸梅粉或者一根白糖冰棒才5分钱呀。
哦对了,还有啤酒瓶。就是现在那种绿澄澄的玻璃瓶哦。现在大家是不当回事,当时可值钱了。一个啤酒瓶能换1毛钱,有时候还能换2毛钱。所以家里的父辈们喝完酒后,啤酒瓶是不扔的,存放在一个角落里,等收废品的来收。啤酒瓶必须保存完整,豁了口的就不行,淘汰!
我常常说想回到小时候,这是真心的。那个年代,朴实,有趣,原生态,街坊邻居心贴心,谁家做了点好吃的,满条街的送。
![]() |
“你会不会想过,有一天突然惊醒,发现自己在课堂上睡着了,现在经历的所有其实只是一场梦,阳光照着你的脸皱成一团,你告诉同桌,说做了个好长的梦,同桌骂你白痴,让你好好听课,你发现,现世静好岁月安稳,一切都还来得及,一切都还充满希望。”
我做了一个梦,一个回到小时候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