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师手记:不爱整洁,我错了吗?
对有些人来说
生活就是不断破墙而出的过程
而对另外一些人
生活是在为自己建起一座座的围墙
——西蒙·范·布伊
新的一期《奇葩说》的辩题是:
“没有上进心,我错了吗?”
整个节目看下来,我真是心有戚戚焉。
并不是什么所谓上进心。
而是因为作为一名整理收纳咨询师,我一直都在面对一个非常类似的问题:
“不爱整洁,我错了吗?”
你们一定认为我的答案肯定是毋庸置疑的:
“不爱整洁你当然错了!大错特错!”
但是,像这种能让一群大师们互相怼上一个多小时的问题,能这么简单粗暴地回答吗?
当然,不能!
关于“多元化”
臧鸿飞:
“很多人觉得不同的生活方式错了,而且他们觉得被冒犯了,他们不接受这个世界是多元化的,他们不接受人有各种各样的”
整理师在很多人眼里就是这样一种霸道自私的存在。他们带着自己的一套标准,去强迫所有人接受他们认为的所谓的“正确的生活方式”。
但是如果你尝试过和整理师之间的交流就会发现,他们反而,很可能,是最尊重你的生活方式的一群人。
因为他们最擅长的事情,是发掘真相。
我就曾经遇到过把鞋子奉为最高VIP,恨不得全都供起来的女生,也遇到过看见鞋子就一脸嫌弃,觉得是全世界最肮脏的东西的姑娘。
前者需要一个一览无余的blingbling的鞋柜,把鞋子一双一双陈列好,每天接受主人的检阅和欣赏;而后者,则需要在隐蔽之处把鞋子们低调地收纳起来。
你看,并没有什么所谓的“绝对正确”。
你可以像流量小生一样追逐粉丝们的宠爱,也可以像窦唯一样满足于一辆自行车一碗面的纯粹,问题的关键在于,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不爱整洁没有错,但是如果在你的家里,不是由你来决定鞋子该去哪儿,而是由鞋子自己在决定,那才是真的错了。
关于“困扰”
刘楠:
“谁会问这个问题?就是那些已经多少在心里产生了点困扰的人。他其实多少已经看到了好处,但是由于惯性或者别的原因他停在了原地。你有错,你错在明明产生了困扰却无法直面。”
每个人对于“整洁”二字的直观感受是完全不同的,每个人能够hold住的物品数量也是大不一样。
换句话说:“乱”,是一种有阈值的主观感受。
而这个阈值是多少,每个人都不一样。吾之蜜糖,彼之砒霜,你觉得无法忍受,他人可能甘之如饴。
整理收纳师们都有一个默认的共识,那就是:坚决只帮助有改变需求的人,也就是刘楠所说的,那些已经感受到困扰的人。
并不会有人突然跑到你的家里去指责你的房间太乱说你错了,因为归根结底,那是你自己的事情。
但是如果你已经觉得不太对劲,觉得hold不住了,请勇敢告诉自己:该做一点什么改变了,就是现在。
关于“做不到”
胡渐彪:
“为什么很多人会讲,我没有上进心?他真的是赢多一个奖杯后他不会更快乐吗?不是的,他只是在自卑,在害怕,他告诉自己说我可能做不到。”
美国调查机构曾经针对100位商务人士调查,他们当中81%的人都认为看到脏乱的桌子会感到不适。同样的,不管时代如何变迁,家居美图都一直是最受欢迎的内容之一。
这说明大多数人对整洁美好的环境还是心存向往的。
那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人说:“我就是喜欢乱”呢?其实只是因为他们打心底里觉得:保持有序是一种天生的能力,我做不到。
整洁真的是处女座和洁癖的专利吗?不是的。
有太多从丢弃杂物开始引发焕然新生的故事,也有自称“从垃圾堆里走出来”,但最终成为了整理师的人。整理是一种后天可以学习的技能。没有什么谁做得到谁做不到之说。
渐彪对如晶说:“如果你真的把没有上进心合理化,当作自己的托词,来掩盖你有自己喜欢的事情和你的胆怯,我作为这个外人,我能不跟你说,你错了吗?”
如果你真的把乱糟糟的生活合理化,当作自己的托词,来掩盖你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你的胆怯,我作为一名深深明白其实你完全可以做得到的人,我能不跟你说,你错了吗?
关于“结果”
马东:
“上进心并不总是被奖励,你肯定希望炒股能赚钱,你有上进心,有多少人赚钱了?因为这件事情不受控,他跟我们的努力未必成正比。”
马东老师说得非常鞭辟入里,的确在我们人生中的很多事情上,上进心并不一定会带来预期的好结果。
拼命努力学习,并不一定就能考第一;用尽心思追求心仪的姑娘,并不一定就能抱得美人归;认真工作,升职加薪的机会也不一定就是你的……
独独在对待你的生活这件事情上,你的上进心和结果是一定会成正比的。
你对衣服每一次温柔折叠和细心熨烫,它都会帮助你变得更美丽自信;你对锅碗瓢盆的每一次细心打理,它都会让你的三餐变得更加有滋有味;你对不再需要的物品的每一次勇敢舍弃,它都会回报你以更宽容的空间;只要你花一点点的时间去给物品归位,去清洁打扫,去装点色彩,你的家就会成为你疲惫时给你以最大抚慰的港湾……
你对一个家,对你的物品所付出的所有珍惜,它都会点滴必报,并且,只会报以更多。
关于“自由”
蔡康永:
“飞飞说没有上进心叫做自由,没有上进心能够自由吗?我们这些有上进心的人追求的,恰恰就是自由。我们怕自己落入那个身不由己的状态,我们才必须要摆脱那个状况。”
“努力不一定成功,但不努力一定会很舒服。”
这句话换一种角度也可以说:“整洁不一定会带来什么好处,但不整洁一定会很舒服。”
今天把衣服随便往床上一扔,明天把打印的资料随便往抽屉里一塞,确实很舒服;永远不用面对自己囤积的真相,永远不用做取舍的决定,也确实很舒服。
但是当有一天你因为丢失了重要文件而失去人生中重要的机会,当男神见到你惨不忍睹的卧室后夺门而出,当你拼命赚钱,咬牙还房贷,只是为了给家里的杂物留出空间,自己却连想好好喝口茶都没地方坐……这样的人生,何来舒服。
我在上门整理的过程中感到最欣慰的时刻,不是看到乱糟糟的一切被我们清理整齐,而是房子的主人欢呼雀跃地说:“我终于可以重新弹琴了!”“我终于有地方写写画画了!”
随心所欲地扔东西,只是暂时的不堪一击的自由;能够随心所欲地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才是终极的自由。
就像我们小时候,班上总会有一些同学很努力很拼,从来不懂什么叫放飞自我,我们一边睡着觉聊着天谈着恋爱吃着零食,一边嘲笑他们的青春都被狗吃了。
可是走着走着却发现,他们拥有了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去哪儿玩就去哪儿玩,想住哪儿就住哪儿,孩子想上什么学校就上什么学校的自由。而我们却在各种限制里挣扎,一抬头,就是自己无法逾越的天花板。
那些平时懂得克制,懂得约束自己行为习惯的人,追求的才是真正终极的自由。
关于上进心的辩论,最终是反方获得了胜利。不知道躺在床上刷剧吃零食的你,是不是感觉得到了安慰,终于可以心安理得地杀时间了。
其实大家赞同的,只是是尊重和包容之心——我尊重你选择没有上进心。
但是轮到我自己,我不会选择放弃上进心。在场的辩手,嘉宾,甚至是观众,都不会这么做。否则,他们不会坐在这里。
同样的,他人也应该尊重你就是喜欢乱糟糟的选择,即使是整理师这样的存在,也并不会跟一个毫无意识的人叨叨叨什么:“不爱整洁你错了哦”——是的,一个字都不会说。
但这并不表示回到家,他们也会像你一样。
争辩有输赢,这一次输了下一次再来,但我们自己的人生,是不能重来的啊。
蔡康永老师说:“停掉你的上进心,换来的不是开心,而是灰心。”
你有追求不同生活方式的权利,但是,请千万不要停掉那颗,想要把日子过得更美好的心。
本文由
用整理的思维秒杀一切的 蚂小蚁小姐 原创生产
转载请联系授权
生活就是不断破墙而出的过程
而对另外一些人
生活是在为自己建起一座座的围墙
——西蒙·范·布伊
新的一期《奇葩说》的辩题是:
“没有上进心,我错了吗?”
整个节目看下来,我真是心有戚戚焉。
并不是什么所谓上进心。
而是因为作为一名整理收纳咨询师,我一直都在面对一个非常类似的问题:
“不爱整洁,我错了吗?”
你们一定认为我的答案肯定是毋庸置疑的:
“不爱整洁你当然错了!大错特错!”
但是,像这种能让一群大师们互相怼上一个多小时的问题,能这么简单粗暴地回答吗?
当然,不能!
关于“多元化”
臧鸿飞:
“很多人觉得不同的生活方式错了,而且他们觉得被冒犯了,他们不接受这个世界是多元化的,他们不接受人有各种各样的”
整理师在很多人眼里就是这样一种霸道自私的存在。他们带着自己的一套标准,去强迫所有人接受他们认为的所谓的“正确的生活方式”。
但是如果你尝试过和整理师之间的交流就会发现,他们反而,很可能,是最尊重你的生活方式的一群人。
因为他们最擅长的事情,是发掘真相。
我就曾经遇到过把鞋子奉为最高VIP,恨不得全都供起来的女生,也遇到过看见鞋子就一脸嫌弃,觉得是全世界最肮脏的东西的姑娘。
前者需要一个一览无余的blingbling的鞋柜,把鞋子一双一双陈列好,每天接受主人的检阅和欣赏;而后者,则需要在隐蔽之处把鞋子们低调地收纳起来。
你看,并没有什么所谓的“绝对正确”。
你可以像流量小生一样追逐粉丝们的宠爱,也可以像窦唯一样满足于一辆自行车一碗面的纯粹,问题的关键在于,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不爱整洁没有错,但是如果在你的家里,不是由你来决定鞋子该去哪儿,而是由鞋子自己在决定,那才是真的错了。
关于“困扰”
刘楠:
“谁会问这个问题?就是那些已经多少在心里产生了点困扰的人。他其实多少已经看到了好处,但是由于惯性或者别的原因他停在了原地。你有错,你错在明明产生了困扰却无法直面。”
每个人对于“整洁”二字的直观感受是完全不同的,每个人能够hold住的物品数量也是大不一样。
换句话说:“乱”,是一种有阈值的主观感受。
而这个阈值是多少,每个人都不一样。吾之蜜糖,彼之砒霜,你觉得无法忍受,他人可能甘之如饴。
整理收纳师们都有一个默认的共识,那就是:坚决只帮助有改变需求的人,也就是刘楠所说的,那些已经感受到困扰的人。
并不会有人突然跑到你的家里去指责你的房间太乱说你错了,因为归根结底,那是你自己的事情。
但是如果你已经觉得不太对劲,觉得hold不住了,请勇敢告诉自己:该做一点什么改变了,就是现在。
关于“做不到”
胡渐彪:
“为什么很多人会讲,我没有上进心?他真的是赢多一个奖杯后他不会更快乐吗?不是的,他只是在自卑,在害怕,他告诉自己说我可能做不到。”
美国调查机构曾经针对100位商务人士调查,他们当中81%的人都认为看到脏乱的桌子会感到不适。同样的,不管时代如何变迁,家居美图都一直是最受欢迎的内容之一。
这说明大多数人对整洁美好的环境还是心存向往的。
那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人说:“我就是喜欢乱”呢?其实只是因为他们打心底里觉得:保持有序是一种天生的能力,我做不到。
整洁真的是处女座和洁癖的专利吗?不是的。
有太多从丢弃杂物开始引发焕然新生的故事,也有自称“从垃圾堆里走出来”,但最终成为了整理师的人。整理是一种后天可以学习的技能。没有什么谁做得到谁做不到之说。
渐彪对如晶说:“如果你真的把没有上进心合理化,当作自己的托词,来掩盖你有自己喜欢的事情和你的胆怯,我作为这个外人,我能不跟你说,你错了吗?”
如果你真的把乱糟糟的生活合理化,当作自己的托词,来掩盖你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你的胆怯,我作为一名深深明白其实你完全可以做得到的人,我能不跟你说,你错了吗?
关于“结果”
马东:
“上进心并不总是被奖励,你肯定希望炒股能赚钱,你有上进心,有多少人赚钱了?因为这件事情不受控,他跟我们的努力未必成正比。”
马东老师说得非常鞭辟入里,的确在我们人生中的很多事情上,上进心并不一定会带来预期的好结果。
拼命努力学习,并不一定就能考第一;用尽心思追求心仪的姑娘,并不一定就能抱得美人归;认真工作,升职加薪的机会也不一定就是你的……
独独在对待你的生活这件事情上,你的上进心和结果是一定会成正比的。
你对衣服每一次温柔折叠和细心熨烫,它都会帮助你变得更美丽自信;你对锅碗瓢盆的每一次细心打理,它都会让你的三餐变得更加有滋有味;你对不再需要的物品的每一次勇敢舍弃,它都会回报你以更宽容的空间;只要你花一点点的时间去给物品归位,去清洁打扫,去装点色彩,你的家就会成为你疲惫时给你以最大抚慰的港湾……
你对一个家,对你的物品所付出的所有珍惜,它都会点滴必报,并且,只会报以更多。
关于“自由”
蔡康永:
“飞飞说没有上进心叫做自由,没有上进心能够自由吗?我们这些有上进心的人追求的,恰恰就是自由。我们怕自己落入那个身不由己的状态,我们才必须要摆脱那个状况。”
“努力不一定成功,但不努力一定会很舒服。”
这句话换一种角度也可以说:“整洁不一定会带来什么好处,但不整洁一定会很舒服。”
今天把衣服随便往床上一扔,明天把打印的资料随便往抽屉里一塞,确实很舒服;永远不用面对自己囤积的真相,永远不用做取舍的决定,也确实很舒服。
但是当有一天你因为丢失了重要文件而失去人生中重要的机会,当男神见到你惨不忍睹的卧室后夺门而出,当你拼命赚钱,咬牙还房贷,只是为了给家里的杂物留出空间,自己却连想好好喝口茶都没地方坐……这样的人生,何来舒服。
我在上门整理的过程中感到最欣慰的时刻,不是看到乱糟糟的一切被我们清理整齐,而是房子的主人欢呼雀跃地说:“我终于可以重新弹琴了!”“我终于有地方写写画画了!”
随心所欲地扔东西,只是暂时的不堪一击的自由;能够随心所欲地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才是终极的自由。
就像我们小时候,班上总会有一些同学很努力很拼,从来不懂什么叫放飞自我,我们一边睡着觉聊着天谈着恋爱吃着零食,一边嘲笑他们的青春都被狗吃了。
可是走着走着却发现,他们拥有了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去哪儿玩就去哪儿玩,想住哪儿就住哪儿,孩子想上什么学校就上什么学校的自由。而我们却在各种限制里挣扎,一抬头,就是自己无法逾越的天花板。
那些平时懂得克制,懂得约束自己行为习惯的人,追求的才是真正终极的自由。
关于上进心的辩论,最终是反方获得了胜利。不知道躺在床上刷剧吃零食的你,是不是感觉得到了安慰,终于可以心安理得地杀时间了。
其实大家赞同的,只是是尊重和包容之心——我尊重你选择没有上进心。
但是轮到我自己,我不会选择放弃上进心。在场的辩手,嘉宾,甚至是观众,都不会这么做。否则,他们不会坐在这里。
同样的,他人也应该尊重你就是喜欢乱糟糟的选择,即使是整理师这样的存在,也并不会跟一个毫无意识的人叨叨叨什么:“不爱整洁你错了哦”——是的,一个字都不会说。
但这并不表示回到家,他们也会像你一样。
争辩有输赢,这一次输了下一次再来,但我们自己的人生,是不能重来的啊。
蔡康永老师说:“停掉你的上进心,换来的不是开心,而是灰心。”
你有追求不同生活方式的权利,但是,请千万不要停掉那颗,想要把日子过得更美好的心。
本文由
用整理的思维秒杀一切的 蚂小蚁小姐 原创生产
转载请联系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