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对外汉语教学入门》阅读笔记(后补)
第十一章 初级口语课
第一节 初级口语的教学原则
一、"i+1"原则
i代表学生已有的汉语水平,+1指略高于学生水平的语言输入。这样i+1的输入,对于学生来说,是可懂的输入。
二、交际法原则
《301》以功能为经为纲,以语法为纬为目,以功能统语法。这种体例意味着我们说话课的教学要着眼于交际情景与交际功能,让学生掌握在什么时候什么场合对谁说什么。
三、个人化原则
个人化(personnalization)就是在口语教学中要让学生谈自己熟悉的事情、讲自己的故事。就是让学生从虚拟的课文里走出来,回到学生亲历的现实世界中。
四、地方化原则
五、精讲多练原则
精讲多练的比例应该为3:7。口语课的精讲当立足于功能,即精讲一定的情景下的一定的交际功能,以及完成一定功能的语言项目,以功能统语法。多练即以任务为导向来组织课堂活动,将课堂学生活动切分为学生个人活动(individual work)、两人对话(pair work)、小组活动(group work)、班级活动(class work)。
第二节 初级口语的教学环节
一、基本句环节
教师领读,学生跟读,然后学生齐读或情学生分别朗读;也可以先逐句让学生个别试读,教师针对常见错误 加以纠正,然后领读,全班齐读。
二、会话环节
1、先简单介绍对话的人物、会话梗概或文化背景,以导人对话;
2、然后请发音较好、与角色相当的学生分角色进行示范朗读;
3、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根据对话内容回答问题,或者判断正误;
4、复述课文,复述是从会话体到叙述体的转换;
5、pair work 分角色朗读甚至背诵会话;
6、教师可以归纳一下完成交际功能的程序,以及相应的词语(板书)。
三、替换与扩展环节
扩展 部分有小对话和叙述两种形式,它是对主要课文的补充。
替换与扩展环节可以说是一个过渡环节,是从会话环节过渡到下面的联系环节。
四、练习环节
1、语法练习
先将相关语法点介绍给学生,点到为止,可能的话将其归纳为可操作的“公式”;然后学生准备,individual work,最后教师检查。
2、完成会话
根据上下文来补足确实的部分,采用先individual work,后pair work的方式。在开始阶段,并不要求都能用汉字写下来,可以用拼音,做其他练习也是这样。
3、听述
让学生在多次朗读的基础上背诵。
4、自由表达
“根据情景会话”、“谈一谈/说话”、“根据实际情况回答问题”
第二十一章 听力技能课
第一节 对外汉语教学听力课的课型特点
一、从听力理解的本质和规则把握听力课的课型特点
听力理解的本质是对言语信息的接收和解码。听力课的特点是——以输入为主。这可以从两方面理解:
1、语料的输入
2、教学操练方法的输入
(1)以听为主,但是不能光听,还有说、读写,作为辅助手段;
(2)有些练习不适合在听力课上做。
二、从听力课的性质和课型地位把握听力课的课型特点
听力课的性质:听力课是一门独立的语言技能课,即听力技能训练课。听是听说读写同一层面上4个分技能之一。
三、从听力课总的教学目的把握听力课的课型特点
听力课的教学目的,具体到每一节课来说,是听懂课本提供的语料,其中包括课本中涉及的语音词汇语法知识,也涉及到语料所提供的信息、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等,还涉及到对语料的接触和理解,训练了哪一种听力微技能。但从一种课型来说,应该是以提高学生的听力技能为主。
(一)不同阶段应掌握的听力微技能
1、初级阶段
辨音辨调能力、对句法结构形式及其意义的领会、对语境的理解、抓细节提高精听能力、捕捉主要信息、联想猜测、记忆存储、快速反应
2、中级阶段
辨音辨调能力,重点在语调、句调方面;义群理解,识别句中停顿的能力(语流切分);抓细节的能力;跳跃障碍,抓关键词,掌握关键信息的能力;联想猜测能力;预测能力;检索监听能力;记忆存储能力;概括总结能力;快速反应能力
(二)几项重要的听力微技能
1、辨音辨调能力
音近字误听、声调误听
2、联想猜测能力和预测能力
3、检索监听
(1)有明确目的性
(2)接收到有关信号,在自己的记忆库中检索,寻找有关的音义交汇点
(3)虽然对一些同音词以及语料中的某些语言片段,虽然辨音没有问题,但是必须在记忆库中检查出符合语义、语法的相关语词,才算是了解了语料的意思。
4、义群理解,语流切分四、从与其他课型的比较中把握听力课的课型特点
听力课的时间不宜过长,以两节课为一个单位时间为宜。
第二节 听力课的课堂教学
一、听力课堂教学环节与教学步骤
①教学过程乐意分解为若干个教学单位
②一个教学单位可以分解为若干个教学环节
③一个教学环节又可以分解为若干个教学步骤
(一)听力课的教学环节
1、初级班的教学环节
①复习旧知识和学习生词两个环节一起进行
②听正文与做练习两个环节也融合在一起,交叉进行
③最后的总结
2、中级班的教学环节
以一段或若干段语料为一个教学环节,逐个展开教学过程。每个环节又可以依次分为如以下3个模式的诸个小环节,第二种模式是课文、生词、相关习题3个小环节,第三种模式是课文、习题、生词3个小环节。
(二)如何听、讲生词
(1)有时布置预习,有时不布置预习
(2)借助教学经验,只讲没学过的
(3)解释完词义后学生不看书,听教师读生词,让学生在短时或长时记忆中检索
(4)看着生词听语料,用生词串句子,理解语料
(5)听会有生词的句子,跟读,或回答相关问题
(三)如何听、解语料正文
1、串连法
(1)句子的主要成分串连
(2)生词串连
(3)关联词语串连
(4)相关数字串连
2、句型类比法
3、提纲提示法
(四)如何进行操练?
二、听力教学要注意的几点问题
(一)“六有”
1、课前有准备,即备课
2、课上有讲解分析,有重点,有变化,有交流
3、课后有要求
(二)“三忌”
1、忌单调刺激
2、忌反复死听,只对答案
3、忌放羊式上课,要因人施教,调动尽可能多的人的积极性
第十三章 中级精读课(综合课)
第一节 中级精读课教学的特点和目标
一、精读课教学的性质和特点
精读课又称综合课、汉语课。兼具综合性和基础性,要以基础语言知识为中心进行综合训练。
二、精读课教学的目标和要求
(1)通过一个学年的学习,进一步扩大词汇量(2200-2850),能辨析其中近义词以及初级词汇相关的近义词,了解范围内的多音字以及多义词的不同意义。
(2)巩固初级阶段所学的汉语书面语语法结构,进一步扩展、补充、深化基本的汉语书面语语法项目。
(3)能较为准确流利地朗读所学课文,读懂课文,并能理解课文的含义。
(4)具有听写较长语段的能力,听写速度不低于每分钟10汉字。
(5)能完成课本上和教师补充的笔头作业,能运用所学的词语、书面语句式以及语段语篇连贯手段,就与一篇课文有关的某一方面话题或问题进行比较正确、流利的语段语篇表达(以书面为主)。
第二节 精读课教学的内容和教材
一、精读课教学的内容和重点
(一)语音教学
(二)词汇教学
(三)语法教学
1、语素教学
2、词类教学
3、短语教学
4、句子和语篇的教学
二、精读课教学的教材
复旦大学出版社《新汉语》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中级汉语教程》、《桥梁》
北京大学出版社《中级汉语精读教程》
第一节 初级口语的教学原则
一、"i+1"原则
i代表学生已有的汉语水平,+1指略高于学生水平的语言输入。这样i+1的输入,对于学生来说,是可懂的输入。
二、交际法原则
《301》以功能为经为纲,以语法为纬为目,以功能统语法。这种体例意味着我们说话课的教学要着眼于交际情景与交际功能,让学生掌握在什么时候什么场合对谁说什么。
三、个人化原则
个人化(personnalization)就是在口语教学中要让学生谈自己熟悉的事情、讲自己的故事。就是让学生从虚拟的课文里走出来,回到学生亲历的现实世界中。
四、地方化原则
五、精讲多练原则
精讲多练的比例应该为3:7。口语课的精讲当立足于功能,即精讲一定的情景下的一定的交际功能,以及完成一定功能的语言项目,以功能统语法。多练即以任务为导向来组织课堂活动,将课堂学生活动切分为学生个人活动(individual work)、两人对话(pair work)、小组活动(group work)、班级活动(class work)。
第二节 初级口语的教学环节
一、基本句环节
教师领读,学生跟读,然后学生齐读或情学生分别朗读;也可以先逐句让学生个别试读,教师针对常见错误 加以纠正,然后领读,全班齐读。
二、会话环节
1、先简单介绍对话的人物、会话梗概或文化背景,以导人对话;
2、然后请发音较好、与角色相当的学生分角色进行示范朗读;
3、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根据对话内容回答问题,或者判断正误;
4、复述课文,复述是从会话体到叙述体的转换;
5、pair work 分角色朗读甚至背诵会话;
6、教师可以归纳一下完成交际功能的程序,以及相应的词语(板书)。
三、替换与扩展环节
扩展 部分有小对话和叙述两种形式,它是对主要课文的补充。
替换与扩展环节可以说是一个过渡环节,是从会话环节过渡到下面的联系环节。
四、练习环节
1、语法练习
先将相关语法点介绍给学生,点到为止,可能的话将其归纳为可操作的“公式”;然后学生准备,individual work,最后教师检查。
2、完成会话
根据上下文来补足确实的部分,采用先individual work,后pair work的方式。在开始阶段,并不要求都能用汉字写下来,可以用拼音,做其他练习也是这样。
3、听述
让学生在多次朗读的基础上背诵。
4、自由表达
“根据情景会话”、“谈一谈/说话”、“根据实际情况回答问题”
第二十一章 听力技能课
第一节 对外汉语教学听力课的课型特点
一、从听力理解的本质和规则把握听力课的课型特点
听力理解的本质是对言语信息的接收和解码。听力课的特点是——以输入为主。这可以从两方面理解:
1、语料的输入
2、教学操练方法的输入
(1)以听为主,但是不能光听,还有说、读写,作为辅助手段;
(2)有些练习不适合在听力课上做。
二、从听力课的性质和课型地位把握听力课的课型特点
听力课的性质:听力课是一门独立的语言技能课,即听力技能训练课。听是听说读写同一层面上4个分技能之一。
三、从听力课总的教学目的把握听力课的课型特点
听力课的教学目的,具体到每一节课来说,是听懂课本提供的语料,其中包括课本中涉及的语音词汇语法知识,也涉及到语料所提供的信息、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等,还涉及到对语料的接触和理解,训练了哪一种听力微技能。但从一种课型来说,应该是以提高学生的听力技能为主。
(一)不同阶段应掌握的听力微技能
1、初级阶段
辨音辨调能力、对句法结构形式及其意义的领会、对语境的理解、抓细节提高精听能力、捕捉主要信息、联想猜测、记忆存储、快速反应
2、中级阶段
辨音辨调能力,重点在语调、句调方面;义群理解,识别句中停顿的能力(语流切分);抓细节的能力;跳跃障碍,抓关键词,掌握关键信息的能力;联想猜测能力;预测能力;检索监听能力;记忆存储能力;概括总结能力;快速反应能力
(二)几项重要的听力微技能
1、辨音辨调能力
音近字误听、声调误听
2、联想猜测能力和预测能力
3、检索监听
(1)有明确目的性
(2)接收到有关信号,在自己的记忆库中检索,寻找有关的音义交汇点
(3)虽然对一些同音词以及语料中的某些语言片段,虽然辨音没有问题,但是必须在记忆库中检查出符合语义、语法的相关语词,才算是了解了语料的意思。
4、义群理解,语流切分四、从与其他课型的比较中把握听力课的课型特点
听力课的时间不宜过长,以两节课为一个单位时间为宜。
第二节 听力课的课堂教学
一、听力课堂教学环节与教学步骤
①教学过程乐意分解为若干个教学单位
②一个教学单位可以分解为若干个教学环节
③一个教学环节又可以分解为若干个教学步骤
(一)听力课的教学环节
1、初级班的教学环节
①复习旧知识和学习生词两个环节一起进行
②听正文与做练习两个环节也融合在一起,交叉进行
③最后的总结
2、中级班的教学环节
以一段或若干段语料为一个教学环节,逐个展开教学过程。每个环节又可以依次分为如以下3个模式的诸个小环节,第二种模式是课文、生词、相关习题3个小环节,第三种模式是课文、习题、生词3个小环节。
(二)如何听、讲生词
(1)有时布置预习,有时不布置预习
(2)借助教学经验,只讲没学过的
(3)解释完词义后学生不看书,听教师读生词,让学生在短时或长时记忆中检索
(4)看着生词听语料,用生词串句子,理解语料
(5)听会有生词的句子,跟读,或回答相关问题
(三)如何听、解语料正文
1、串连法
(1)句子的主要成分串连
(2)生词串连
(3)关联词语串连
(4)相关数字串连
2、句型类比法
3、提纲提示法
(四)如何进行操练?
二、听力教学要注意的几点问题
(一)“六有”
1、课前有准备,即备课
2、课上有讲解分析,有重点,有变化,有交流
3、课后有要求
(二)“三忌”
1、忌单调刺激
2、忌反复死听,只对答案
3、忌放羊式上课,要因人施教,调动尽可能多的人的积极性
第十三章 中级精读课(综合课)
第一节 中级精读课教学的特点和目标
一、精读课教学的性质和特点
精读课又称综合课、汉语课。兼具综合性和基础性,要以基础语言知识为中心进行综合训练。
二、精读课教学的目标和要求
(1)通过一个学年的学习,进一步扩大词汇量(2200-2850),能辨析其中近义词以及初级词汇相关的近义词,了解范围内的多音字以及多义词的不同意义。
(2)巩固初级阶段所学的汉语书面语语法结构,进一步扩展、补充、深化基本的汉语书面语语法项目。
(3)能较为准确流利地朗读所学课文,读懂课文,并能理解课文的含义。
(4)具有听写较长语段的能力,听写速度不低于每分钟10汉字。
(5)能完成课本上和教师补充的笔头作业,能运用所学的词语、书面语句式以及语段语篇连贯手段,就与一篇课文有关的某一方面话题或问题进行比较正确、流利的语段语篇表达(以书面为主)。
第二节 精读课教学的内容和教材
一、精读课教学的内容和重点
(一)语音教学
(二)词汇教学
(三)语法教学
1、语素教学
2、词类教学
3、短语教学
4、句子和语篇的教学
二、精读课教学的教材
复旦大学出版社《新汉语》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中级汉语教程》、《桥梁》
北京大学出版社《中级汉语精读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