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
关注呼吸,感受我们的情绪和身体的反应。保持临在的状态,即:有觉察力地安住于当下。

月黑风高山崖上
南宋时期的蒙古大漠,凌冽的寒风不断地吹在一个少年的脸上。即使山崖上白雪皑皑,他依旧向上攀爬。终于到他使不上力气的时候,崖顶才垂下一根绳索。借助绳索,少年被崖顶的人拉了上去。在山崖上,那个人教给了少年四句呼吸吐纳的心法:“思定则情忘,体虚则气运,心死则神活,阳盛则阴消。”
此后,少年的内力逐渐提升,练起功夫来也越来越得心应手,终成一代大侠。
教少年呼吸心法的人是全真道二代掌教马钰,攀崖的少年是郭靖。
然而,历史上有马钰,历史上没郭靖。
马拉松与刘翔
公元前490年,在离雅典不远的马拉松海边发生了一场战争,史称希波战争。这场战争以雅典人战胜波斯人而宣告结束。于是,雅典统帅米勒狄派一个叫菲迪皮茨的士兵回去报信。
为了让故乡人早知道好消息,菲迪皮茨一个劲地快跑,当他跑到雅典时,上气不接下气地喊:“欢......乐吧,雅典人,我们......胜利了。”说完,就倒在地上死了。
为了纪念这一事件,在1896年举行的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设立了马拉松赛跑这个项目,当年菲迪皮茨报信时跑的里程——42.193公里,则成为了赛跑的距离。
2004年,刘翔在雅典奥运会上以12.91秒的成绩追平了由英国选手科林·杰克逊创造的世界纪录,夺得冠军。2006年,在瑞士洛桑田径超级大奖赛中,刘翔以12秒88打破了保持13年的世界纪录夺冠。2012年6月,在国际田联钻石联赛尤金站110米栏决赛中,刘翔以12秒87的成绩摘得冠军。
好了,上面二位都很能跑。现在让我们试想一下,如果用刘翔的跑动方式去跑马拉松比赛,会出现什么结果?
我觉得除非我自带发动机、氧气瓶、面罩、特制的跑鞋和风镜,否则以我一个普通人类的体能,我会在十几分钟内GAME OVER。
高兴与郁闷
当我们高兴时,人会变得比较激动,心跳会逐渐加快,呼吸的频率也会提高。
当我们郁闷时,情绪会很低落,整个人都不好了。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不想和任何人说话,就想一个人一动不动地待着。反正这时候呼吸一定不会像兴奋状态下那样急促。
呼吸定息脉五动
《黄帝内经·素问·平人气象论》中有这么一句话:“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亦再动,呼吸定息脉五动,闰以太息,命曰平人。平人者不病也。”这是歧伯在教黄帝呼吸的方法。
“人一呼脉再动”,指人呼一次气,经脉、脉搏运动、跳动两次。“一吸脉亦再动”,指人吸一次气,经脉、脉搏也运动、跳动两次。“定息”,指的是人的一呼一吸之间。所以,“呼吸定息脉五动”,就是说人在一呼(2次)、一吸(2次)、呼吸之间(1次),脉搏一共动了五次。
受限于我个人的专业领域和切身体会,内经原话的其余内容恕无能力解释。
用呼吸提高自控力
胸式呼吸,就是我们本能就会的自然状态下的那种呼吸方式。
腹式呼吸,是让横膈膜上下移动的呼吸。由于吸气时横膈膜会下降,把脏器挤到下方,因此肚子会膨胀,而非胸部膨胀。吐气时横膈膜将会比平常上升,因而可以进行深度呼吸,吐出较多易停滞在肺底部的二氧化碳。
我上大学的时候, 是学分制,我选了一个叫音乐欣赏的选修课。在这门课上,音色甜美的美女老师教给了我们一个针对唱歌的情境练习呼吸的方法。这是腹式呼吸。在进行这个腹式呼吸时,要让腹部保持较高的扩张与收缩的频率(呼吸频率)。这时候你就会感觉到腹部肌肉处于一种发力的状态,并且每次的呼吸都是短促的。这就是能当麦霸的呼吸。
在《自控力》这本书中,作者凯利•麦格尼格尔教授(Kelly McGonigal, Ph.D.)提到了一种大脑冥想训练的方法。我结合自己的实践操作,复述如下:
第一步,原地不动。用一个自己舒服的方式安静地坐好。
第二步,闭上眼睛。如果你担心自己会睡着,也可以睁着眼睛看向一个无趣的场景,例如家里的白墙或者窗帘什么的。不要看电脑、电视、手机屏幕。然后,将注意力调整至你的呼吸上。吸气时可以在脑海中默念“吸”,呼气时在脑海中默念“呼”。当你发现有点走神时,重新将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这种反复的注意力训练(关注呼吸的训练),能让前额皮质开启高速模式,让大脑中处理压力和冲动的区域更加稳定。
第三步,感受呼吸。几分钟后,你就可以不用默念“呼”和“吸”了。当你专注于呼吸本身的时候,你会感受到气息流经口、鼻的感觉,以及胸腹部的收缩和扩张。如果走神,就再次将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
刚开始时,每天做5分钟即可。习惯后,可以延长到10至15分钟。另外,“不仅要关注自己能否将注意力集中到呼吸上,还要注意观察,这种训练在其他时候是否影响了你的选择”。
关注呼吸,感受我们的情绪和身体的反应。保持临在的状态,即:有觉察力地安住于当下。
在一呼一吸之间,觉察我们自己。